【小兒流涎治療辦法】小兒流涎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

小兒流涎治療辦法有很多種, 那麼小兒流涎治療辦法哪些是有用的呢?小編來告訴你有用的小兒流涎治療辦法。

Advertisiment

小兒流涎

小兒流涎, 1歲以內的嬰幼兒因口腔容積小, 唾液分泌量大。 加之出牙對牙齦的刺激, 大多都會流口水。 隨著生長發育, 大約在1歲左右流口水的現象就會逐漸消失。 如果到了2歲以後寶寶還在流口水, 就可能是異常現象, 如腦癱、先天性癡呆等。 小兒流涎患兒症狀寶寶口中唾液不自覺從口內流溢出。 常常打濕衣襟, 容易感冒和併發其他疾病, 有的不經治療甚至會數年不愈。

病理概述

小兒流涎, 俗稱小兒流口水, 較多見於一歲左右的嬰兒, 小兒流涎小兒流涎常發生於其斷奶前後。 嬰兒長到六個月齡以後, 身體各器官明顯地發生變化。 此時嬰兒所需營養已不能局限於母乳, 要逐步用米糊, 菜泥等營養豐富, 容易消化的輔食品來補充。

Advertisiment
有些母親用母乳餵養小兒到15個月以上才斷奶, 斷奶後再喂輔食, 這樣的小兒脾胃比較虛弱, 容易發生消化不良, 這時候小兒流涎發生率最高。 小兒流涎持續時間較長, 最長可達半年以上, 如調理醫治得當, 一般一個月內可治癒。

病理類型

生理性流涎

(1)食物刺激小兒生後4-6個月, 多數以母乳為主要食物。 這一時期的小兒口中沒有牙齒, 舌短而寬, 兩頰有較厚的脂肪層, 面部肌肉發育良好, 頜骨的粘膜增厚凸起, 這些結構特點都對吃奶時捉住乳☆禁☆頭和協調吸吮動作十分有利, 此時唾液腺的功用不大, 唾液分泌量少。 4-6個月後, 單純母乳餵養已不能滿足小兒生長發育的需要, 開始添加輔食, 食物對神經、唾液腺的刺激較強,

Advertisiment
使唾液腺分泌功能增強, 唾液明顯增多。

(2)乳牙萌生乳齒萌生時會對牙齦感覺神經產生機械性刺激, 使唾液腺分泌更多唾液, 而此時小兒口腔較淺, 吞咽反射不靈敏, 不能及時將過多的唾液吞下, 導致唾液在口腔內不斷蓄積而外溢。 隨著乳牙的萌出, 唾液的分泌量會逐漸轉為正常, 同時牙突也逐漸形成, 齶部慢慢增高, 口腔底部逐漸加深, 能夠容納更多唾液, 加之吞咽動作逐漸訓練成熟, 能夠將唾液及時咽下, 流涎自然止。

病理性流涎

(1)母乳餵養時間過長有些母親錯誤地認為母乳餵養的時間越長越好, 將母乳餵養延長至1歲以後, 甚至在斷奶以後再添加輔食。 這種做法不利於小兒脾胃的正常發育, 中醫認為,

Advertisiment
涎為脾之液, 脾胃虛弱, 失於調攝, 故而流涎, 且常伴有消化不良。

(2)腮腺機械性損傷有些孩子的父母和親友出於喜愛, 經常捏壓孩子的面頰部, 這種做法容易造成腮腺的機械性損傷, 導致唾液的分泌量大大超過正常小兒, 從而出現流涎。

(3)口腔炎症很多口腔炎症如卡他性口炎、細菌感染性口炎、皰疹病毒引起的口炎等, 均可刺激唾液腺分泌旺盛而導致流涎, 此時流出的唾液多為黃色或血色, 氣味臭穢, 常伴發熱、煩躁不安、拒食等症狀。

小兒流涎家庭護理方式

1.注意觀察寶寶的表現, 找出流涎原因, 特別是寶寶發燒、拒絕進食時, 要進行口腔檢查, 觀察有無潰瘍。

2.如果是脾胃虛弱引起, 平時不要給寶寶穿著過多或過厚,

Advertisiment
飲食上注意節制, 以防體記憶體食生火加重流涎現象, 引起呼吸道感染。

3.在醫生指導下進行中醫推拿治療。

4.如果是脾胃積熱引起的流涎, 可取新鮮石榴適量溫開水調勻, 取石榴汁塗於口腔治療藥方脾胃虛寒 口角流涎, 涎液清稀, 小便清長, 大便溏薄。 治當溫脾燥濕。

常見藥方

脾胃虛寒 口角流涎, 涎液清稀, 小便清長, 大便溏薄。 治當溫脾燥濕。

(一)

處方:理中湯。 由人參(黨參)、乾薑、白術、炙甘草組成。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劑。

(二)

處方:鹿角屑末。

用法:鹿角屑末每次用0.5克左右, 水飲服1盅。

脾胃濕熱 口角流涎, 涎液稠粘, 口幹煩躁, 大便幹結, 小便短赤。 治宜清熱燥濕。

(一)

處方:燈心3克。

用法:將燈心切細調入雞蛋內, 加鹽少許, 用豬油炒熟, 空腹服。

(二)

處方:焦梔子。

用法:研末,加糯米粉適量,用開水調成膏,貼神闕穴。外用紗布包紮,每天換藥1次。

做好防護治,讓寶寶健康成長。

用法:研末,加糯米粉適量,用開水調成膏,貼神闕穴。外用紗布包紮,每天換藥1次。

做好防護治,讓寶寶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