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寶媽們要做好小兒細菌性痢疾防治的工作, 那麼小兒細菌性防治都有哪些工作要做呢?下面告訴大家一些基本的小兒細菌性痢疾防治方法。
Advertisiment
小兒細菌性痢疾
細菌性痢疾簡稱菌痢, 是由志賀菌屬引起的常見腸道傳染病。 各年齡組小兒均易感, 多見於3歲以上兒童。 全年均可發病, 多流行於夏秋季節。 以發熱、腹痛、腹瀉、裡急後重、黏液膿血便為臨床特點。 本病可分為:急性菌痢、非典型菌痢、慢性菌痢及中毒性痢疾, 其中中毒性菌痢病情經過極為兇險, 起病急驟, 突發高熱、驚厥或休克, 如搶救不當, 可迅速發生呼吸或迴圈衰竭而死亡。
症狀
1.症狀較輕的以發熱、腹痛、便後有下墜感及伴有黏液便或膿血便為主要症狀。
2.症狀較重的會有突發高燒、昏迷、痙攣、呼吸不暢等中毒性腦病症狀。
3.有的甚至會出現面色蒼白、發紺、四肢冰冷、脈搏細弱等休克現象。
Advertisiment
診斷
1.普通型菌痢
夏秋季發病, 有腹瀉伴發熱、糞便帶黏液膿血, 大便鏡檢每高倍視野膿細胞>15個並見有紅細胞, 即可臨床診斷。 但確診要靠大便培養, 應取新鮮糞標本, 及時接種, 可提高培養陽性率。
(1)侵襲性大腸桿菌腸炎也表現為發熱、腹瀉和膿血便, 鑒別主要依靠大便培養, 本病糞培養痢疾桿菌陰性, 但發現有大腸桿菌, 再用此大腸桿菌菌液滴入豚鼠眼結膜囊內24小時後如發現豚鼠結膜充血有炎症反應, 即可確診。
(2)空腸彎麴菌腸炎糞培養為空腸彎麴菌(需採用微需氧43℃培養法)。
(3)沙門氏菌腸炎本病以小嬰兒多見, 準確鑒別也需要糞培養。
2.中毒性菌痢
發展快, 突發高熱, 糞便(可用肛拭子或灌腸取糞便)檢查發現較多白細胞及紅細胞,
Advertisiment
(1)有中樞神經系統中毒症狀如精神萎靡、嗜睡、躁動、譫妄、抽搐伴昏睡或昏迷等。
(2)循環系統症狀如面色蒼白、四肢發涼、脈弱、脈壓變小, 血壓下降等。
(3)呼吸系統症狀如呼吸淺快不規則、歎息樣呼吸、雙吸氣、呼吸減慢、呼吸暫停等。
家庭護理方式
1.寶寶必須隔離, 將寶寶的床單被褥在陽光下曝曬, 寶寶腹痛時腹部可放熱水袋。
2.每次大便後媽媽要用溫水給寶寶洗淨臀部, 並用5%鞣酸軟膏塗于肛門周圍的皮膚上。 如有脫肛時, 可用紗布或軟的手紙塗上凡士林, 托住脫垂的肛門, 一面輕輕按摩, 一面往上推, 即可復位。
3.嘔吐頻繁時, 可短期禁食, 或給予靜脈補液。 等病情好轉,
Advertisiment
預防
做好個人衛生, 喝開水不喝生水, 用消毒過的水洗瓜果蔬菜和碗筷及漱口;飯前便後要洗手, 不要隨地大便;剩飯菜要加熱後吃;做到生熟分開, 防止蒼蠅叮爬食物;得病後要及時治療。
注意:痢疾桿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 在水果、蔬菜中能生存10天, 牛奶中能生存24天, 不耐熱, 加熱60℃10分鐘即可滅活。
做好防護治, 讓寶寶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