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出小兒骨折】小兒骨折的現象有哪些

養生之道網導讀:

小孩骨折和大人骨折存在不同的地方, 那怎樣看出小兒骨折呢?今天, 小編就來教教各位家長, 怎樣看出小兒骨折。

Advertisiment

與成人的骨骼不同, 兒童的骨骼一方面會使畸形癒合後自行糾正, 有時卻會使沒有畸形的骨折癒合後出現畸形和肢體的長短不等, 有些孩子就是因為手術時損傷了生長結構產生畸形。 其實大多數小兒骨折可以復位, 有時骨折復位不好遺留有錯位, 小孩會憑藉強大的塑型能力, 將畸形自行糾正, 當然需要在一定的範圍內。 但骨骺骨折、關節內骨折等, 如果延誤了診斷和治療, 會引起畸形癒合和殘疾。

小兒骨折具有成人見不到的許多特點, 甚至在某些方面與成人截然不同, 若不遵循這些特點進行診斷和治療, 會導致不良後果。

發生骨折的主要原因主要有三種情況:

1、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於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該部骨折,

Advertisiment
則往往使受傷部位發生骨折, 常伴有不同程度軟組織破壞。 如車輪撞擊小腿, 於撞擊處發生脛腓骨骨幹骨折。

2、間接暴力

間接暴力作用時通過縱向傳導、杠杆作用或扭轉作用使遠處發生骨折, 如從高處跌下足部著地時, 軀幹因重力關係急劇向前屈曲, 胸腰脊柱交界處椎體受折刀力的作用而發生壓縮性骨折(傳導作用)。

3、積累性勞損

長期、反復、輕微的直接或間接損傷可致使肢體某一特定部位骨折, 如遠距離行軍易致第二、三蹠骨?及腓骨下1/3骨幹骨折。

(1)易發生骨骺及骺板的損傷。 骺板由軟骨細胞組成, 具有減震作用, 使小兒不會像成人那樣發生嚴重粉碎性骨折或韌帶斷裂損傷, 但卻容易發生骨骺分離損傷。

Advertisiment
由於骺板具有生長潛能, 在損傷後可能引起生長障礙或紊亂即過度生長、生長遲緩、生長停止或不對稱生長。 特別是周邊性骨骺與幹骺端形成骨橋或骨骺早閉, 可引起進行性成角成形。

(2)青枝型骨折較多。 小兒骨膜肥厚且堅韌, 能起到鉸鏈作用, 在骨折時能限制骨折端發生移位, 如同折斷青枝, 只有彎曲而無斷裂。

(3)骨折癒合快。 新生兒骨折僅需2周可癒合, 兒童一般骨折4~6周即可癒合。 同時, 小兒骨骼生長過程中, 可塑能力強, 對骨折造成的畸形有較強的自我矯正能力, 年齡越小, 矯正能力越強。 這種情況在成人骨折中根本不會發生。

骨折指骨質斷裂, 其完整性部分或全部破壞。 骨折完全斷裂的稱為完全骨折, 僅部分裂開的稱為不完全骨折(骨裂)。

Advertisiment
骨折的斷片在三塊以上的, 稱為粉碎性骨折。 骨折斷端與外界相通者, 稱為開放性骨折, 與外界不直接相通者, 稱為閉合性骨折。 骨折發生在骨質原有病變的基礎上, 稱為病理性骨折。 小兒常見的骨折稱為“青枝骨折”, 即骨折時骨質折而不斷, 其主要原因是小兒骨中的膠質較多, 石灰質較少, 所以骨質不如成人硬, 韌性較大。 隨著年齡的增大, 小兒骨中石灰質含量增多, 當受到外力衝擊時易折斷。

小兒多發生上肢骨折, 尤以肱骨髁上骨折、尺橈骨折、鎖骨骨折等多見, 而下肢骨折中則以脛、腓骨和股骨骨折為多見;脊柱骨折和骨盆骨折較少見。

診斷骨折有六個要點, 即:有典型的外傷過程、局部疼痛、功能障礙、肢體腫脹(血腫)、發生畸形、活動異常。

Advertisiment
發生骨折後現場處理十分重要, 應注意以下幾點:

1.就地檢查 迅速而又動作輕柔地檢查其全身狀況, 特別應注意有無昏迷及休克。 有昏迷者, 首先應重點檢查頭部及神經系統是否有損傷, 因為它會即刻危及生命。 如面色蒼白, 出冷汗, 脈搏快而弱, 主訴口渴, 血壓下降等症狀, 可能是斷骨刺破大血管引起大出血(包括內出血)而發生休克, 應當緊急處理, 及時止血。 如果斷骨刺破胸膜引起氣胸, 應緊急處理氣胸。

2.迅速止血 開放性骨折, 常伴有大出血, 必須迅速止血。

3.傷口處理開放性骨折者一般止血包紮即可, 創口內切忌填放不潔之物, 也不宜放消炎粉、止血粉、油膏等, 以免造成清創時的困難。 如果骨折端外露,作緊急包紮後,簡單的局部固定後轉送到醫院處理。 限制斷骨的活動是固定的目的,科學地固定,可以防止病人在搬運時反復損傷,減輕病人的疼痛。固定的器材選擇一般應就地取材,如木條、扁擔、樹枝等,用繃帶或繩子捆綁固定。固定時應將斷骨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住,如前臂骨折應固定肘關節和腕關節,下肢脛骨骨折應固定膝關節和踝關節。

4.在無任何器材的情況下,可將軀幹和健側肢體作為固定物。繃帶不能綁得太緊,要注意四肢遠端(手指、腳趾)的溫度及皮膚顏色,以皮膚溫度適中、顏色紅潤為好,如指、趾端發紫、發涼,應及時將繃帶放鬆。 經現場初步處理、固定後,應立即轉送醫院。搬運時動作要輕、柔、穩、速。救護車車速以平穩為宜,避免震盪,以防止加重損傷。

小孩骨折不能輕視,各位家長要看好自己的寶寶,避免發生這樣的事。

如果骨折端外露,作緊急包紮後,簡單的局部固定後轉送到醫院處理。 限制斷骨的活動是固定的目的,科學地固定,可以防止病人在搬運時反復損傷,減輕病人的疼痛。固定的器材選擇一般應就地取材,如木條、扁擔、樹枝等,用繃帶或繩子捆綁固定。固定時應將斷骨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住,如前臂骨折應固定肘關節和腕關節,下肢脛骨骨折應固定膝關節和踝關節。

4.在無任何器材的情況下,可將軀幹和健側肢體作為固定物。繃帶不能綁得太緊,要注意四肢遠端(手指、腳趾)的溫度及皮膚顏色,以皮膚溫度適中、顏色紅潤為好,如指、趾端發紫、發涼,應及時將繃帶放鬆。 經現場初步處理、固定後,應立即轉送醫院。搬運時動作要輕、柔、穩、速。救護車車速以平穩為宜,避免震盪,以防止加重損傷。

小孩骨折不能輕視,各位家長要看好自己的寶寶,避免發生這樣的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