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新生兒疾病表現對寶寶健康極為重要, 那麼如何瞭解新生兒疾病表現呢?瞭解新生兒疾病表現並不困難。
Advertisiment
媽咪們的心願無非是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但孩子們總會與媽咪們開點小玩笑, 要麼就感冒發熱, 要麼就磕到碰到, 成長的道路上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經歷, 令媽咪們又擔心又心疼。 媽咪們也要細心照料寶寶, 提前預防, 注意觀察孩子有沒有異常。
1.胃口下降
所有孩子生病的前兆都與飲食變化有關, 原本愛吃吃得很好的孩子, 突然變得吊胃口不好起來, 或是乾脆不吃。 那孩子肯定是有問題, 父母就要提高警惕, 測測孩子的體溫, 是否有發熱, 看看孩子的口腔, 是否口腔有問題, 仔細檢查孩子身上的皮膚, 有沒有紅斑或是其他破損, 看看孩子的眼睛, 是含淚無神。
2.情緒異常
正常健康的寶寶, 愛笑, 愛玩, 與父母之親親密無間,
Advertisiment
3.呼吸急促
孩子生病之後呼吸明顯會變得急促, 尤其是發熱病症, 孩子臉頰通紅, 呼吸急促, 大口大口呼吸, 這說明孩子的鼻子塞住了。 此時父母需要及時帶孩子就醫, 不要在家拖, 往往有些父母就是因為沒有及時送醫, 最好導致普通的感冒變成了肺炎,
Advertisiment
4.睡眠異常
健康的寶貝, 愛笑, 愛玩, 吃得好, 睡得香。 如果孩子夜間難以入睡, 又哭又鬧, 但是沒有過多的異常症狀, 說明孩子的病情剛剛開始, 父母要及時預防。 千萬不要以為孩子夜裡不睡哭是無理取鬧。 他們肯定是有哪兒不舒服了, 只是苦於說不出口, 只好用哭聲提醒父母, 自己不舒服了, 讓父母幫助他們。
孩子的睡眠品質最能看出孩子是否健康, 如果一個總是睡不好的嬰兒, 就會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成長, 人體腦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的相關區域在夜間分泌最多, 如果孩子總是睡不好, 孩子就長不高, 長不大。 家長平時要密切關注孩子的睡眠品質, 看看寶寶睡不睡得好, 如果是環境的影響而不是健康的影響,
Advertisiment
新生兒健康標準
標準一 聽新生兒啼哭
新生寶寶出生後, 會先啼哭幾聲, 然後開始用肺呼吸。 頭兩周每分鐘呼吸40-50次。
新生兒出生後20秒內, 發出第一聲啼哭, 這聲啼哭仿佛在莊嚴的宣告:“我來到人世了!”寶寶的這聲啼哭意義重大, 它象徵著寶寶脫離母體以後要靠自己的呼吸來進行氣體交換, 這是他們邁出“獨立生活”的第一步。 這可是寶寶吸入肺部的第一股氣流, 其氣壓相當於寶寶以後正常呼吸氣壓的10-15倍, 是不是頗有“氣壯山河”之勢呢!
標準二 算新生兒脈搏
新生兒的脈搏以每分鐘120-140次為正常。
那要如何在柔弱的小手上面測量脈搏呢?
媽媽們可以用食指、中指、無名指按在動脈上,
Advertisiment
計算單位以1分鐘為標準。 在測量嬰兒脈搏時, 要注意脈率(每分鐘跳動的次數)、脈律(脈搏跳動是否有規律)及脈搏的強弱。 測脈搏一定要在寶寶安靜的情況下進行。 不要用拇指摸脈, 因為拇指上有動脈, 容易和嬰兒脈搏相混淆。 發現脈搏不整齊時, 要與心律做對照, 以求準確。
標準三 稱新生兒體重
新生兒的正常體重為3000-4000克, 低於2500克屬於未成熟兒。
那麼, 爸爸媽媽平時在家要給寶寶稱體重的話有什麼方法嗎?
當然有, 而且非常簡單, 可以在家中完成。
方法一:先用小被單將孩子兜住, 稱稱重, 然後減去小被單及包括尿布在內的一切衣物重量, 即為寶寶體重。
方法二:家長抱著嬰兒站在磅秤上稱體重,減去大人的體重,即為嬰兒體重。
Tips: 在測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儘量為嬰兒脫去衣褲、鞋帽、尿布等,要在保證寶寶不受涼的前提下,穿單衣褲。所測得的數據應減去嬰兒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標準四 看新生兒大便
新生兒頭兩天大便呈黑綠色粘凍狀,無氣味。餵奶後逐漸轉為金黃色或淺黃色。
在小天使出生後12小時內,寶寶開始排泄胎糞,約於二三天內排完。正常新生兒大便因餵奶成分不同而不同:母乳餵養的嬰兒,大便次數多,每日6-7次,呈金黃色,較稀,但無奶瓣;喂牛奶的嬰兒,大便次數較母乳餵養少,每日4~6次,大便呈淺黃色,較幹,這些都屬正常現象。
如果大便次數超過6~7次,而且有奶瓣及粘液,或水分增多就是病態,應設法尋找原因,給予治療。嬰兒如果大便太幹,排便困難,可用蜂蜜適量代替白糖放於奶中餵食,大便即可變軟,這是因為蜂蜜有潤腸作用。如果大便次數雖多卻不影響孩子正常生長發育,也不用緊張,可留意繼續觀察。
標準五 觀察新生兒排尿
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尿。
不過,有的健康寶寶是在48小時後才排尿的。新生兒的尿液一般是透明、淡黃色的,尿量隨吃奶量的多少而增減,尿液的顏色也隨之有深淺變化。起初,一天排尿2-3次,隨著吃奶量的增加,從第2周開始,每天可排尿20次左右。
有的寶寶出生後3-5天內排尿時,大聲啼哭,當打開白色的尿布時,看到嬰兒尿出磚紅色的尿,不必擔心,這是由於初生嬰兒的腎臟功能不完善,從皮膚和肺部呼吸蒸發掉不少水分,再加上吃奶不多,身體缺水,尿量少而濃,尿少了,尿液裡的尿酸鹽不能完全溶解,在腎臟內形成尿酸鹽梗塞,造成排尿時疼痛,引起嬰兒哭鬧。隨著奶量的增加,尿增多,尿酸鹽完全溶解於尿中排出,寶寶就能安然入睡了。
標準六 量新生兒體溫
新生兒出生體溫在37-37。5攝氏度之間為正常。
新生兒體溫不穩定,易隨外界溫度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若外界溫度變化大,而沒有給新生兒採取適當的保溫措施時,容易發生疾病。因此新生兒的保暖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調節好室溫,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冬季有空調或其他取暖設備的家庭,要定期開窗或開門調節空氣,夏季除通風外,還要在地上灑冷水或放冷水盆,幫助降溫。
再就是根據室內溫度變化增減衣被
1、室溫在10℃以下,給新生兒上身穿棉衣,包一床小被,蓋一床大一點的厚被,小被外面放熱水袋;2、10~15℃時,穿棉衣,包一床小被,再蓋一床被子;3、16~21℃時,穿夾衣或絨衣,包一床小被;
4、22~25℃時,穿棉毛衫,包一層小薄被;
5、26~28℃時穿棉毛衫,包一床小夾被或毛巾被;6、29~30℃C時穿汗衫,包一層單布;
7、30℃以上時穿小背心或帶一小肚兜,不打包,蓋好肚子就行。有空調的家庭,室溫保持在與室外溫度相差8℃左右或者在26℃以上,濕度在60%~65%。
標準七 看新生兒皮膚
廣告上新生寶寶的細嫩皮膚,經常讓人羡慕不已。那麼,新生兒的皮膚狀態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健康的肌膚呢?
健康足月新生兒的皮膚是紅潤,光滑的,有的皮膚表面有少許胎脂,肩背部有少許胎毛,皮下有豐滿的脂肪。甚至有的寶寶生後頭幾天的皮膚好像很粗燥,甚至有脫皮,有皺折的地方還會有皸裂。這是因為寶寶的皮膚長期在羊水中浸泡,出生後乾燥,在還沒有脫落以前,看上去非常粗燥。但是過幾天之後就會很光滑了。
標準八 研究新生兒反射行為
新生兒出生後有覓食、吸吮、伸舌、吞咽及擁抱等反射行為。
寶寶剛一出生,就會出現一些非常有趣的條件反射,這些反射正是寶寶身體健康的表現。例如,最典型的就是吞咽反射:你用手指或奶瓶輕輕觸動寶寶的嘴邊或口腔黏膜,寶寶馬上就會把嘴和舌頭伸過去,開始有力地吸吮起來。這個動作能引發寶寶有節奏的吸吮運動。
標準九 發現新生兒視線發展
給新生兒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月開始視線會追隨活動的玩具。
新生寶寶視覺發展,也是一步一步來的,遵循這五個規律。
1、新生兒在清醒時,只要光不太強,都會睜開眼睛。
2、在黑暗中,新生兒也保持對環境的有控制的、仔細的搜索。
3、在光適度的環境中,面對無形狀的情景時,新生兒會對相當廣泛的範圍進行掃視,搜索物體的邊緣。
4、新生兒一旦發現物體的邊緣,就會停止掃視活動,視覺停留在物體邊緣附近,並試圖用視覺跨越邊緣。如邊緣離中心太遠,視覺不可能達到時,嬰兒就會繼續搜索其他邊緣。
5、當新生兒的視線落在物體邊緣附近時,便會去注意物體的整體輪廓。如新生兒在觀看白色背景上的黑色長方形時,其視線會跳到黑色輪廓上,在它附近徘徊,而不是在整個視野遊蕩,這表明新生兒偏愛注意對比鮮明的圖案,而且偏愛注意輪廓或形狀的邊緣,而不是圖案的內容。
利用這些規律,媽媽們可以運用一些小遊戲讓寶寶訓練視力呢。
標準十 觀察新生兒聽覺增強
出生後3-7天新生兒的聽覺逐漸增強,聽見響聲可引起眨眼等動作。
醫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聽覺在媽媽肚子裡就已形成,而發育的關鍵期則在嬰幼兒階段。換言之,要想孩子終生聽力良好,務必抓好出生後至3歲的聽覺保健。寶寶聽力需在保護中發展。
醫學專家強調,嬰兒的神經系統和聽覺器官還未發育成熟,任何外來的不良因素,都可能使這種發展受到干擾甚至破壞,所以寶寶聽力的發展必須在保護中進行。
首先,媽媽要積極防病諸如麻疹、流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中耳炎等,均會不同程度地損傷嬰兒的聽覺器官,進而造成聽覺障礙。
其次,要慎重用藥不少藥物具有耳毒性,特別是抗生素,如鏈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等。
然後,是要儘量避開雜訊嬰兒的聽覺器官發育不完善,外耳道短而窄,加之耳膜薄,不能耐受過強的聲音刺激。尖銳雜訊尤其會損傷嬰兒柔嫩的聽覺器官而削弱聽覺,甚至引起雜訊性耳聾。
最後,還要注意不要隨意掏挖寶寶的耳朵耳屎是有一定生理作用的,如阻止塵埃、小蟲的入侵,緩衝雜訊,保護鼓膜等。另外,耳屎的油膩性還可阻止外界水分的侵入。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
即為寶寶體重。方法二:家長抱著嬰兒站在磅秤上稱體重,減去大人的體重,即為嬰兒體重。
Tips: 在測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儘量為嬰兒脫去衣褲、鞋帽、尿布等,要在保證寶寶不受涼的前提下,穿單衣褲。所測得的數據應減去嬰兒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
標準四 看新生兒大便
新生兒頭兩天大便呈黑綠色粘凍狀,無氣味。餵奶後逐漸轉為金黃色或淺黃色。
在小天使出生後12小時內,寶寶開始排泄胎糞,約於二三天內排完。正常新生兒大便因餵奶成分不同而不同:母乳餵養的嬰兒,大便次數多,每日6-7次,呈金黃色,較稀,但無奶瓣;喂牛奶的嬰兒,大便次數較母乳餵養少,每日4~6次,大便呈淺黃色,較幹,這些都屬正常現象。
如果大便次數超過6~7次,而且有奶瓣及粘液,或水分增多就是病態,應設法尋找原因,給予治療。嬰兒如果大便太幹,排便困難,可用蜂蜜適量代替白糖放於奶中餵食,大便即可變軟,這是因為蜂蜜有潤腸作用。如果大便次數雖多卻不影響孩子正常生長發育,也不用緊張,可留意繼續觀察。
標準五 觀察新生兒排尿
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開始排尿。
不過,有的健康寶寶是在48小時後才排尿的。新生兒的尿液一般是透明、淡黃色的,尿量隨吃奶量的多少而增減,尿液的顏色也隨之有深淺變化。起初,一天排尿2-3次,隨著吃奶量的增加,從第2周開始,每天可排尿20次左右。
有的寶寶出生後3-5天內排尿時,大聲啼哭,當打開白色的尿布時,看到嬰兒尿出磚紅色的尿,不必擔心,這是由於初生嬰兒的腎臟功能不完善,從皮膚和肺部呼吸蒸發掉不少水分,再加上吃奶不多,身體缺水,尿量少而濃,尿少了,尿液裡的尿酸鹽不能完全溶解,在腎臟內形成尿酸鹽梗塞,造成排尿時疼痛,引起嬰兒哭鬧。隨著奶量的增加,尿增多,尿酸鹽完全溶解於尿中排出,寶寶就能安然入睡了。
標準六 量新生兒體溫
新生兒出生體溫在37-37。5攝氏度之間為正常。
新生兒體溫不穩定,易隨外界溫度和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若外界溫度變化大,而沒有給新生兒採取適當的保溫措施時,容易發生疾病。因此新生兒的保暖是很重要的。
首先,要調節好室溫,室內空氣新鮮,溫度適宜。冬季有空調或其他取暖設備的家庭,要定期開窗或開門調節空氣,夏季除通風外,還要在地上灑冷水或放冷水盆,幫助降溫。
再就是根據室內溫度變化增減衣被
1、室溫在10℃以下,給新生兒上身穿棉衣,包一床小被,蓋一床大一點的厚被,小被外面放熱水袋;2、10~15℃時,穿棉衣,包一床小被,再蓋一床被子;3、16~21℃時,穿夾衣或絨衣,包一床小被;
4、22~25℃時,穿棉毛衫,包一層小薄被;
5、26~28℃時穿棉毛衫,包一床小夾被或毛巾被;6、29~30℃C時穿汗衫,包一層單布;
7、30℃以上時穿小背心或帶一小肚兜,不打包,蓋好肚子就行。有空調的家庭,室溫保持在與室外溫度相差8℃左右或者在26℃以上,濕度在60%~65%。
標準七 看新生兒皮膚
廣告上新生寶寶的細嫩皮膚,經常讓人羡慕不已。那麼,新生兒的皮膚狀態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健康的肌膚呢?
健康足月新生兒的皮膚是紅潤,光滑的,有的皮膚表面有少許胎脂,肩背部有少許胎毛,皮下有豐滿的脂肪。甚至有的寶寶生後頭幾天的皮膚好像很粗燥,甚至有脫皮,有皺折的地方還會有皸裂。這是因為寶寶的皮膚長期在羊水中浸泡,出生後乾燥,在還沒有脫落以前,看上去非常粗燥。但是過幾天之後就會很光滑了。
標準八 研究新生兒反射行為
新生兒出生後有覓食、吸吮、伸舌、吞咽及擁抱等反射行為。
寶寶剛一出生,就會出現一些非常有趣的條件反射,這些反射正是寶寶身體健康的表現。例如,最典型的就是吞咽反射:你用手指或奶瓶輕輕觸動寶寶的嘴邊或口腔黏膜,寶寶馬上就會把嘴和舌頭伸過去,開始有力地吸吮起來。這個動作能引發寶寶有節奏的吸吮運動。
標準九 發現新生兒視線發展
給新生兒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月開始視線會追隨活動的玩具。
新生寶寶視覺發展,也是一步一步來的,遵循這五個規律。
1、新生兒在清醒時,只要光不太強,都會睜開眼睛。
2、在黑暗中,新生兒也保持對環境的有控制的、仔細的搜索。
3、在光適度的環境中,面對無形狀的情景時,新生兒會對相當廣泛的範圍進行掃視,搜索物體的邊緣。
4、新生兒一旦發現物體的邊緣,就會停止掃視活動,視覺停留在物體邊緣附近,並試圖用視覺跨越邊緣。如邊緣離中心太遠,視覺不可能達到時,嬰兒就會繼續搜索其他邊緣。
5、當新生兒的視線落在物體邊緣附近時,便會去注意物體的整體輪廓。如新生兒在觀看白色背景上的黑色長方形時,其視線會跳到黑色輪廓上,在它附近徘徊,而不是在整個視野遊蕩,這表明新生兒偏愛注意對比鮮明的圖案,而且偏愛注意輪廓或形狀的邊緣,而不是圖案的內容。
利用這些規律,媽媽們可以運用一些小遊戲讓寶寶訓練視力呢。
標準十 觀察新生兒聽覺增強
出生後3-7天新生兒的聽覺逐漸增強,聽見響聲可引起眨眼等動作。
醫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聽覺在媽媽肚子裡就已形成,而發育的關鍵期則在嬰幼兒階段。換言之,要想孩子終生聽力良好,務必抓好出生後至3歲的聽覺保健。寶寶聽力需在保護中發展。
醫學專家強調,嬰兒的神經系統和聽覺器官還未發育成熟,任何外來的不良因素,都可能使這種發展受到干擾甚至破壞,所以寶寶聽力的發展必須在保護中進行。
首先,媽媽要積極防病諸如麻疹、流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中耳炎等,均會不同程度地損傷嬰兒的聽覺器官,進而造成聽覺障礙。
其次,要慎重用藥不少藥物具有耳毒性,特別是抗生素,如鏈黴素、慶大黴素、氯黴素等。
然後,是要儘量避開雜訊嬰兒的聽覺器官發育不完善,外耳道短而窄,加之耳膜薄,不能耐受過強的聲音刺激。尖銳雜訊尤其會損傷嬰兒柔嫩的聽覺器官而削弱聽覺,甚至引起雜訊性耳聾。
最後,還要注意不要隨意掏挖寶寶的耳朵耳屎是有一定生理作用的,如阻止塵埃、小蟲的入侵,緩衝雜訊,保護鼓膜等。另外,耳屎的油膩性還可阻止外界水分的侵入。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