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在分娩過程中, 會出現許多意想不到的狀況, 為了應對這些意外情況, 許多產科手術被發明出來, 產鉗術就是其中一種。 當遇到產婦子宮收縮乏力第二產程延長, 或患有某些疾病不宜在第二產程過度用力, 或胎兒在宮內缺氧等情況時, 醫生會建議使用產鉗助產。 到底產鉗術是怎麼一回事呢?
產鉗
張伯倫家族發明產鉗
今天, 嬰兒的出生是一件安全和愉快的事情;但不久以前, 還有許多母親和嬰兒在臨產時死亡。 然而 , 一項極其重要的能使嬰兒出生較安全的發明卻被保密達100多年之久。
尚伯朗斯是一個男性助產士家族。
Advertisiment
分娩中的婦女被蒙上眼睛, 其他人禁止呆在室內。 在門外傾聽的人聽到了一種奇怪的聲音, 那是張伯倫家族的人為掩蓋金屬產鉗的撞擊聲在敲木棒和搖鈴。
張伯倫家族富起來, 但卻一直保守著秘密, 直到1728年家族中最後一位成員死前的幾年, 才公開了這項秘密。 1733年, 艾德蒙·查普曼發表了第一篇詳細描述產鉗的文章。
分娩時胎兒先露出頭部。 產鉗有兩個扁平的葉片, 稍稍彎曲, 與胎兒的 頭形相吻合。 當產鉗的葉片被鎖住後,
Advertisiment
產鉗助產術詳解
產鉗曾是唯一用來牽出活胎兒的器械, 較胎頭吸引器難於掌握, 若使用不當, 可造成母嬰創傷。 產鉗分為兩葉, 兩葉之間形成胎兒頭大小, 與胎兒頭形狀類似的空間。 將胎兒頭環抱保護之中, 以免胎兒頭受擠壓。 助產者手扶鉗柄, 輕輕向外牽拉, 幫助將胎兒頭娩出。
一、產鉗術分類
根據兒頭在盆腔內位置的高低, 分為高位、中位元及低位產鉗術。
高位系指兒頭未銜接時上產鉗, 危險性大, 已不採用。 胎頭銜接後上產鉗, 稱中位產鉗術。 目前也很少採用。 兒頭顱頂骨最低部位(不是先鋒頭的最低部分)降達會陰部時上鉗,
Advertisiment
精彩推薦:
有圖有真相從麻醉到縫合 直播會陰側切術
有圖有真相震撼!聽麻醉醫生圖說剖腹產
二、手術步驟
產鉗分左右兩葉, 操作時左手握左葉, 置入產婦盆腔的左側, 右葉反之。 手術分為產鉗的置入、合攏、牽引與下鉗幾個步驟。 術前必須導尿。 實施產鉗術前需要進行會陰側切。 現以枕前位的產鉗術為例介紹。
1、置入
置入前先檢查器械。 先放鉗的左葉, 後放右葉, 才能扣合。 用左手握右葉, 塗上潤滑劑, 右手作引導, 緩緩送入陰☆禁☆道。 兒頭位置低者, 用食、中二指作引導即可;位置較高者, 須將手的大部分伸入陰☆禁☆道作引導。
Advertisiment
置入產鉗左葉
置入左葉矢狀剖面示意圖
精彩推薦:
知識大爆炸5大產科手術知多少 開始置入時,
鉗與地面垂直,
鉗的凹面向著會陰部,
經陰☆禁☆道後壁輕輕插入,
在右手的引起下,
順骨盆的彎度慢慢前進,
邊進邊移向骨盆左側,
放到胎頭的左側面。
放妥後取出右手,
此時葉柄與地面平行,
可用左手的無名指及小指托住或由助手托住。
然後以同樣方法,
用右手握產鉗的右葉,
在左手的引導下慢慢送入陰☆禁☆道,
置於兒頭的右側面。
精彩推薦: 3、牽引及下鉗 合攏後如胎心音正常,
可開始牽引。
牽引應在陣縮時進行,
用力應隨宮縮而逐漸加強,
再漸漸減弱。
陣縮間歇期間應鬆開產鉗,
以減少兒頭受壓,
並注意聽胎心音,
牽引方向隨兒頭的下降而改變。
開始鉗柄與地面平行(頭位置較高者,
應稍向下牽引),
兩手如所示方向用力。
精彩推薦:
知識大爆炸人工受精全過程
托住左葉導入右葉
置入右葉
合攏
雙手用力方向示意圖
向上提牽
胎兒頭“著冠”後,可取下產鉗。
頭著冠時下產鉗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