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毒物基本特徵對寶寶健康極為重要, 那麼如何瞭解毒物基本特徵呢?瞭解毒物基本特徵並不困難。
嬰兒抗毒能力差
Advertisiment
嬰兒的身體發育是人生成長過程中最柔嫩的階段, 特別是身體的發育, 這時候抵禦外界病菌能力很差。 抵禦能力差的人群不僅包括嬰兒, 還有孕婦, 老人等等, 這類人群特別要注意不能被毒物入侵。
嬰幼兒體重輕、神經系統功能不穩定, 代謝旺盛、腎臟排泄功能發育不完全以及消除毒物的酶系不完整等, 對有些毒物比較敏感, 尤其是對影響水、鹽代謝的毒物更為敏感。 而老年人的代謝功能、神經系統功能、迴圈與造血儲備功能、肝臟和排泄功能等均低下或減退, 因此, 抗毒能力差, 對毒物的耐受性低, 中毒後症狀嚴重。
許多毒物的毒性作用, 因性別不同而有差異。 動物實驗表明, 對雌性毒性較大的有某些巴比妥類,
Advertisiment
毒物具有以下基本特徵
①對機體有不同水準的有害性, 但具備有害性特徵的物質並不是毒物, 如單純性粉塵。 ②經過毒理學研究之後確定的。 ③必須能夠進入機體, 與機體發生有害的相互作用。 具備上述三點才能稱之為毒物。
而毒物造成機體損害的能力稱為毒性。
Advertisiment
1、劇毒:毒性分級5級;成人致死量, 小於0.05克/公斤體重;60公斤成人致死總量, 0.1克。
2、高毒:毒性分級4級;成人致死量, 0.05~0.5克/公斤體重;60公斤成人致死總量, 3克。
3、中等毒:毒性分級3級;成人致死量, 0.5~5克/公斤體重;60公斤成人致死總量, 30克。
4、低毒:毒性分級2級;成人致死量, 5~15克/公斤體重;60公斤成人致死總量, 250克。
5、微毒:毒性分級1級;成人致死量, 大於15克/公斤體重; 60公斤成人致死總量, 大於1000克與非毒物
毒物與非毒物界定
毒物與非毒物沒有絕對的界限, 只是相對而言的。 從廣義上講, 世界上沒有絕對有毒和絕對無毒的物質。 任何外源化學物只要劑量足夠, 均可成為毒物。
Advertisiment
例如正常情況下氟是人體所必需的微量元素, 但當過量的氟化物進入機體後, 可使機體的鈣、磷代謝紊亂, 導致低血鈣、氟骨症和氟斑牙等一系列病理性變化。 就是人們賴以生存的氧和水, 如果超過正常需要進入體內, 如純氧輸入過多或輸液過量過快時, 即會發生氧中毒或水中毒。 食鹽是人類不可缺少的物質, 如果一次攝入60g左右也會導致體內電解質紊亂而發病。 如一次攝入200g以上, 即可因電解質嚴重紊亂而死亡。
反之, 一般認為毒性很強的毒物, 如砒霜、汞化物、氰化物、蛇毒、烏頭、雷公藤等也是臨床上常用的藥物。
正如帕拉塞爾蘇斯所說的:“所有物質都是毒物, 非毒物是不存在的, 只是劑量大小區分是毒物還是藥物。
Advertisiment
所以有人曾說“世界上沒有無毒的物質, 只有無毒的使用方法”, 可見給毒物下一個絕對準確的概念是困難的。
一般認為, 按人們日常接觸的方式, 以接觸較小劑量時, 可引起生物體產生有害作用的化學物稱為毒物。
這樣, 人們就容易把一氧化碳、氰化物等列入毒物範圍, 而不會將食鹽列入毒物。 因此, 確定所謂毒物或毒物衍生物必須考慮接觸劑量、途徑、時間及可能的影響因素。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