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鏈菌感染症】什麼是溶鏈菌感染症?

養生之道網導讀:

你聽說過溶鏈菌感染症嗎?或者你曾經得過溶鏈菌感染症嗎?溶鏈菌感染症是由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導致的一類疾病, 而溶血性鏈球菌則是一種很容易致病的細菌。

Advertisiment

溶血性鏈球菌又稱沙培林, 對熱和化學清毒劑均敏感, 常引起扁桃體、咽部、中耳等感染。 亦為腎盂腎炎、產褥熱、猩紅熱的病原體。

根據鏈球菌在血液培養基上生長繁殖後是否溶血及其溶血性質分為三類。

溶血性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

(1)α-溶血性鏈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有1-2mm寬的草綠色溶血環, 環內紅細胞未溶解, 血紅蛋白變成綠色這類鏈球菌亦稱為草綠色鏈球菌, 也稱甲型溶血。 此類細菌致病力不強, 多為條件致病菌。 在人類呼吸道及腸道中有α型溶血鏈球菌正常寄生, 但有時也可引起亞急性心內膜炎等症。

(2)β-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形成一個2-4mm寬、界限分明、完全透明的無色溶血環,

Advertisiment
也稱乙型溶血, 因而這類菌亦稱為溶血性鏈球菌, 該菌的致病力強, 常引起人類和動物的多種疾病。 具體用途是用於研究和品質控制。

(3)γ-溶血鏈球菌(γ-streptococcus):不產生溶血素, 菌落周圍無溶血環, 也稱為丙型或不溶血性鏈球菌(Streptococcus non-hemolytics), 該菌無致病性, 常存在於乳類和糞便中, 偶爾也引起感染。

抵抗力

該菌抵抗力一般不強, 60℃30min即被殺死, 對常用消毒劑敏感, 在乾燥塵埃中生存數月。 乙型鏈球菌對青黴素、紅黴素、氯黴素、四環素、磺胺均敏感。 青黴素是鏈球菌感染的首選藥物, 很少有耐藥性。

溶鏈菌感染症之一:猩紅熱

因溶鏈菌而引起的疾病很多, 其中猩紅熱就是一種急性傳染病, 在日本一旦得了此症就必須被送往隔離醫院以免傳染他人,

Advertisiment
其他有些國家則並無此規定。

大多數的開業醫生都會在病患的病歷上寫著溶連菌感染症, 而不寫猩紅症, 並且僅施以扁桃腺炎一般的普通治療, 而沒讓病患住入隔離醫院。

當然倘若能謹慎治療, 避免傳染給醫院內的其他患者, 倒也無可厚非。

猩紅熱為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 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彌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 少數患者患病後由於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腎、關節的損害。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 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 多見於小兒, 尤以5~15歲居多。

猩紅熱診斷

1.接觸史

有與猩紅熱或咽峽炎患者接觸史者, 有助於診斷。

2.臨床表現

驟起發熱、咽峽炎、典型的皮疹、口周蒼白、楊梅舌、帕氏線、恢復期脫皮等,

Advertisiment
為猩紅熱的特點。

3.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數增高, 嗜中性粒細胞占80%以上。 紅疹毒素試驗早期為陽性。 咽試子、膿液培養可獲得A組鏈球菌。

倘若在培養中發現尚有溶鏈菌, 就得服用藥物一直到細菌消滅為止。 藥物方面以青黴素最為有效。

溶鏈菌感染症之二:急性扁桃體炎

急性(齶)扁桃體炎是齶扁桃體的一種非特異性急性炎症, 常伴有輕重程度不等的咽黏膜及咽淋巴環的急性炎症。 多見於10~30歲之間的青少年, 且往往是在慢性扁桃體炎基礎上反復急性發作。 50歲以上, 3~4歲以下的患者較少見。 春秋兩季氣溫變化時最多見。 值得注意的是, 急性扁桃體炎有時為某些疾病尤其是某些傳染病的前驅症狀,

Advertisiment
如白喉、麻疹及猩紅熱等, 應注意及早發現。

溶血性鏈球菌會導致很多疾病, 而且還會引發很多的後續身體反應, 大家若確診是溶血性鏈球菌感染, 一定要注意病中的護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