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知識大爆炸】全面剖析剖腹產手術麻醉

現在越來越多的准媽媽們選擇剖腹產。 我們都知道, 剖腹產手術是需要麻醉的。 那麼, 剖腹產手術麻醉是如何操作的呢?對產婦和寶寶有沒有影響的呢?下面, 一起來認識一下, 關於剖腹產麻醉, 你所不知道的那些事。


淺談麻醉的作用原理

一、淺談麻醉的作用原理

——麻醉為什麼能讓媽媽感覺不到疼痛?

手術產生了疼痛, 不僅會給准媽媽帶來極大的痛苦, 而且還會對中樞神經、迴圈、呼吸、內分泌、消化和自主神經等系統造成不良影響, 直接威脅著媽媽和寶寶的安全。 因此, 制止疼痛是保證手術成功的關鍵!

Advertisiment

麻醉為什麼就能讓正在進行手術的媽媽不感覺到疼痛呢?這是因為感知疼痛的信號需要靠神經纖維將某些部位受到創傷的消息傳向大腦後, 准媽媽才能感知到疼痛。 因此, 麻醉醫生只需要用麻醉藥將準備接受手術區域的周圍感覺和傳送神經纖維麻痹, 讓它暫時失去傳遞疼痛信號的作用, 這樣准媽媽在某部位進行手術 時就不會感到疼痛了, 這就是麻醉的基本原理。

二、剖腹產麻醉與其他手術麻醉的區別

——剖腹產手術要求特別高

很多手術, 對麻醉方式的要求並不高, 只要能讓病人不感覺到疼痛就行。 然而剖腹產手術對麻醉的要求卻特別苛刻, 這是由准媽媽的妊娠生理所決定的。 我們都知道, 腹中的寶寶自己是不呼吸的,

Advertisiment
胎寶寶需要的氧氣全部是靠媽媽自己吸入氧氣後通過胎盤後才能被寶寶使用, 而任何不適當的麻醉方式或過量的麻醉藥物 都有可能會影響到這個過程, 危及到寶寶的生命, 因此, 剖宮產手術對麻醉的要求是:1、手術中鎮痛完善, 肌肉鬆弛滿意;2、保證媽媽的安全;3、對寶寶的抑制最小;4、慎用影響子宮收縮的藥物。

往期推薦:
知識大爆炸吃胎盤大補?揭秘胎盤進補真相
知識大爆炸解密胎盤娩出 你知道多少?


分娩手術中的各種麻醉方法

三、詳解分娩手術中的各種麻醉方法

(一)椎管內麻醉

椎管內麻醉包括硬膜外麻醉、腰麻、腰麻-硬膜外聯合麻醉, 俗稱半麻。 半麻在手術過程中能使產婦的腹部和下肢麻木,

Advertisiment
感覺不到疼痛, 但與此同時, 頭腦還能一直保持清醒。 這種情況下, 產婦仍可以參與生產過程, 有利於建立親子感情。 不過, 由於麻醉針需穿過椎間隙, 有可能造成韌帶的損傷, 引起產後短期的腰部不適, 但經過休息後一般都可以癒合。

1、連續硬膜外阻滯法

方法:連續硬膜外阻滯法:一般選擇穿刺點L2~3間隙, 確認在硬膜外腔後給予試驗量, 然後藥分次、小量注入麻藥, 同時嚴密觀察血壓、迴圈的變化, 15~20分鐘即可出現較完善的麻醉平面。

優點:方法簡單, 安全性高;比腰麻適用範圍廣;且不受手術時間的影響。

缺點:鎮痛起效慢, 有時需要30分鐘;由於硬膜外導管位置的關係, 有鎮痛效果不全;採用的局麻藥可能引起不必要的運動神經阻滯。

Advertisiment

併發症:局麻藥意外注入靜脈可引起中毒反應;阻滯廣泛引起危險;可出現低血壓;局麻藥注入蛛網膜下腔可造成全脊麻。

禁忌證:未糾正的低血容量;凝血機制紊亂;背部有感染存在;顱內占位性病變;過度肥胖不易選擇穿刺點或肌肉營養不良者;精神異常者。

2、蛛網膜下腔阻滯法

方法:穿刺選擇L3-4間隙, 穿刺針刺過一定的阻力後, 試拔出針芯看有無腦脊液外流, 見腦脊液流出表明進入蛛網膜下腔, 將配好的局麻藥注入, 迅速翻身平臥、測血壓、脈搏、胎心及麻醉平面。 麻醉平面應控制在胸8以下, 一般不超過胸6, 10分鐘後在手術區針刺完全無痛。

優點:阻滯效果完善;起效快;可根據麻醉要求進行平面調整。

缺點:血壓下降明顯,

Advertisiment
不易控制;麻醉時間較短, 有時不能完全滿足手術要求;有時會引起頭痛等麻醉副反應。

併發症:引起局麻藥中毒反應;可能術後引起頭痛、腰痛等症狀;容易出現低血壓;

禁忌證:未糾正的低血容量、伴有休克者;凝血機制紊亂;背部有感染存在;顱內占位性病變;嚴重高血壓;精神異常者。

往期推薦:
知識大爆炸順產挨刀!會陰側切殘害產婦
知識大爆炸坐月子?月子不是“坐”出來的


分娩手術中的各種麻醉方法

3、腰麻一硬膜外聯合麻醉

方法:穿刺選擇L2以下部位, 採用“針套針”的方法, 待硬膜外穿刺成功後, 從該針內放入24~27G蛛網膜下腔穿刺針, 見腦脊液流出後注入藥物, 拔出腰麻針後, 從硬膜外針內置人硬膜外導管3~4釐米, 根據實際需要決定是否在手術過程中從硬膜外加入麻藥。

優點:方法簡單,安全性高;阻滯效果完善,利於調節平面;起效快,且不受手術時間的影響,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麻醉方法。

缺點:最大的問題是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併發症:局麻藥意外注入靜脈可引起中毒反應;部分局麻藥滲入蛛網膜下腔可造成全脊麻;部分藥物引起瘙癢、噁心、嘔吐等症狀;尿瀦留;嚴重低血壓。

禁忌證:嚴重貧血、未糾正的低血容量;凝血機制紊亂;背部有感染存在;顱內占位性病變;過度肥胖不易選擇穿刺點或肌肉營養不良者;嚴重高血壓;精神異常者。

4、硬膜外輔助靜脈麻藥

方法:成功硬膜外麻醉後,常輔以局麻或麻醉性鎮痛、鎮靜藥,常用藥物主要有氯胺酮、異丙酚、芬太尼。

氯胺酮的心血管興奮作用可拮抗硬膜外阻滯導致的血壓下降,對呼吸的抑制與劑量有關。少量氯胺酮可增強麻醉效果,消除疼痛,對母、嬰無影響,但必須注意監測呼吸、血壓以及胎兒出生後有無窒息。給予適量的異丙酚可緩解產婦的應激反應,但對胎兒有影響,選擇時要慎用。少量的芬太尼可明顯的減少產婦術中的寒戰反應,但其也可降低產婦的血壓而引起胎兒窘迫,在使用過程中應嚴密監測血壓,防止低血壓的發生。

不適合椎管內麻醉的情況:產婦如有凝血方面的問題,如身上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淤血及出血點、或小傷口卻出血很久,或抽血檢查發現凝血異常,都不適合接受半身麻醉。因為怕施行半身麻醉時,不凝血而形成大血塊壓迫到脊髓,如不幸發生時,需緊急手術將血塊清除,以免對脊髓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但如果凝血功能是正常的,則幾乎不會發生此併發症。有腦部病變、脊柱畸形、穿刺部位有感染灶等情況也不能做椎管內麻醉。

另外某些產科急症,如產婦大出血、胎兒嚴重窘迫、胎盤剝離、臍帶脫出等,需立即把胎兒娩出者,則需全身麻醉,因其麻醉誘導較快,有時為了挽救母嬰生命,甚至使用局麻。如果產婦有主動脈瓣狹窄等心臟病,因其特殊生理變化,全身麻醉較為適宜。當產婦無法配合時,則不宜半身麻醉。麻醉醫師會根據產婦剖宮產的原因來選擇適合的麻醉方式,如無以上特殊問題,一般還是以半身麻醉為主。

往期推薦:
知識大爆炸突破極限?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知識大爆炸剖腹產 不僅僅是“剖腹”產


分娩手術中的各種麻醉方法

(二)全身麻醉

優點:全身麻醉有“睡一覺起來就開完刀”的優點,有些緊張的產婦會以此為由,希望剖腹產時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醫生認為應當瞭解全身麻醉的特點和風險後,才能有一個明智的選擇。

做法:將麻醉藥物由靜脈注射誘導,待產婦睡著後開始進行氣管內管插管,之後以吸入性麻醉藥為主,待胎兒娩出後再按常規全身麻醉用藥。因為有些藥物會迅速通過胎盤,影響新生兒呼吸,因此在胎兒娩出前,有些藥物無法使用,會影響鎮痛效果,因此目前多數在手術臺上輔助局部麻醉。目前國內除非特殊情況,很少使用全身麻醉,國外使用全身麻醉較多。

風險:全身麻醉是將麻醉藥物經由靜脈注射,所以這些藥物有可能經由胎盤血流而進入胎兒體內,雖然用藥量較少,但少數新生兒出生後仍因為呼吸建立不好需要進行氣管插管。孕期由於孕婦肥胖、呼吸道黏膜水腫,比其他人更容易發生插管困難。國外研究證實,孕婦全麻時更容易發生誤吸,從而影響換氣功能。

一般剖腹產中都使用椎管內麻醉,因為這種麻醉方式效果良好,對產婦和胎兒的影響又最小。但是一些特殊情況下,全身麻醉可能會更適合,這時醫生會和麻醉醫生協商,選擇最有利於產婦和胎兒的麻醉方式。

(三)無痛分娩時的麻醉

無痛分娩時也多採用硬腰聯合麻醉,其穿刺和給藥方式與剖宮產一樣,但無痛分娩時蛛網膜下腔注藥量很少,同時在硬膜外腔留置導管,這樣可以不影響下肢肌力,即達到止痛效果又不影響產婦運動和在分娩時用力。

有的醫院利用笑氣止痛。這是一種沒有氣味的麻醉劑,通過口罩吸入。如果在生產的過渡期(宮口將近開全時)宮縮疼痛特別強烈,或止痛藥沒有效果時,可根據需要吸入,幾秒鐘後便見效果。正確的和短時間的使用不會產生危險,也不會引起嘔吐和眩暈,孕婦仍可保持清醒,疼痛也會減輕。

生產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如果既能感受到做媽媽的欣喜,又能擺脫疼痛,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在分娩時,一位有經驗的麻醉醫師將幫助你完成安全而又舒適的生產過程。

(四)局麻

在自然分娩時,有些情況下需要側切,例如,會陰彈性差,胎兒較大,為了防止會陰嚴重裂傷時;需要一些手段來助產時,如產鉗、胎吸等,需要局部麻醉。一般只在切口周圍注射藥物,有時可能還會進行局部神經幹阻滯麻醉。這種麻醉方式操作簡單,併發症少,但麻醉持續時間較短,鎮痛效果也不如椎管內麻醉。

往期推薦:
知識大爆炸解密:嬰兒臍帶早剪致貧血
知識大爆炸別不相信!男人也“懷孕”


剖腹產後的麻醉鎮痛

四、剖腹產後的麻醉鎮痛

理想的分娩鎮痛方法是既能達到止痛的效果,又對媽媽和寶寶無不良影響,幾十年來國內外的婦產科工作者一直在實踐探索,尋找理想的鎮痛方法,但到目前還沒有十分完美的方法。術後鎮痛有兩種方式:

硬膜外腔鎮痛:硬膜外腔鎮痛實際就是手術後麻醉醫生不將麻醉時插入的導管拔除,連接一個“泵”式注射器,將鎮痛藥定時小劑量一點點注入,使媽媽在手術後不會感到很疼。這種鎮痛泵使用的缺點是:需要留置導管,以及拔管等過程,留置的導管有時會脫落造成止痛終止,有時也可能造成感染。因此,有些人不主張在術後使用。

靜脈鎮痛:特點是不需要留置導管,手術後將鎮痛泵連接在輸液的管子上,操作簡單方便,鎮痛效果好。但有些止痛藥的代謝產物可能會通過媽媽的乳汁影響到寶寶。

五、麻醉對胎寶寶的影響

幾乎所有的麻醉藥及鎮痛藥對中樞系統都有抑制作用,都較易通過胎盤屏障而進入胎兒體內。胎盤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充當胎兒的肺,進行著氣體的交 換。但實際氣體交換的效率只有肺的1/ 150。母體血液輸送的氧氣要通過胎盤的絨毛間隙進入胎兒血液迴圈,胎兒血中的二氧化碳也要通過彌散的方式進入母體血液迴圈。

麻醉藥物會通過兩種方式對胎兒產生影響,即直接抑制胎兒呼吸、迴圈中樞,或通過抑制母體呼吸迴圈而間接對胎兒產生影響。過量的麻醉藥或手術中媽 媽出現了因呼吸抑制的低氧血症,都會影響寶寶的氧氣供應和代謝廢物的排出,直接威脅著寶寶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選擇剖宮產麻醉時,醫生必須慎重考慮用藥的 種類、劑量、時機和方法,以防止對胎兒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影響。

往期推薦:
知識大爆炸是是非非臍帶血 存還是不存
知識大爆炸揭開“節育環致癌”背後真相


剖腹產麻醉後遺症

六、剖腹產麻醉後遺症

有資料表明,剖腹產手術麻醉,可能會帶來以下的後遺症:

影響母子感情:美國研究人員對產婦作腦掃描後發現,自然分娩的母親對孩子的哭泣更為敏感,而剖腹產則可能致使產婦母性行為減少。研究結果顯示,自然分娩刺激產婦子宮頸和陰☆禁☆道產生荷爾蒙,增強她們對嬰兒的情感,對日後成為好母親至關重要。腦部研究顯示,自然分娩時腦部劇烈活動能調節產婦的情緒和日常行為,幫助她們日後成功照顧小孩。而剖腹產採取在產婦腹壁開刀方式,直接把寶寶從子宮取出,改變了母體分娩過程中的“神經和激素體驗”,可能使母親與孩子的親密程度降低。

剖宮產切口妊娠:剖宮產切口妊娠就是女性做了剖宮產後,在一兩年之內再次懷孕,孕囊容易附著在切口的斑痕裡,流產時,容易大出血。如果不想流產,想再生,也不行,會危及胎兒生命。一般順產的產婦,分娩後,第二天自然可以下地行走。但是剖宮產婦,有的人害怕刀口疼,產後一周之內一動不動,這非常危險,容易患肺動脈檢塞。最近臨床這樣的病例逐漸增多。本來產婦分娩前後血液粘稠度就增加,血流緩慢,如果產後再一動不動,再加之吃油膩食物,容易出現深靜脈血檢形成,脫落以後容易肺動脈栓塞。

嚴重傷害子宮:在對子宮造成傷害的不同因素中,剖腹產高居榜首。不少孕婦都因為害怕疼痛或誤認為剖腹產的孩子比自然分娩的孩子聰明,媽媽的身材也不會受損。殊不知生孩子還是自然分娩好,剖腹產僅是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應急措施而已,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剖腹產手術時,女性要承擔麻醉、出血、術後感染等風險,身體恢復也比自然分娩的女性慢。而且選擇剖腹產的女性將來避孕和再孕都比自然分娩的產婦要麻煩得多。

難看的疤痕:雖然現在的手術方法已經可以讓剖腹產的疤痕儘量美觀,並且也有許多的方法可以淡化疤痕。但是,疤痕只能淡化,很難完全消除。另外,如果產後不注意護理,感染或造成增生,很容易形成難看又揮之不去的疤痕。

往期推薦:
知識大爆炸試管嬰兒 取卵全過程
知識大爆炸生化妊娠 傷了多少媽媽的心

優點:方法簡單,安全性高;阻滯效果完善,利於調節平面;起效快,且不受手術時間的影響,是一種較為理想的麻醉方法。

缺點:最大的問題是增加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併發症:局麻藥意外注入靜脈可引起中毒反應;部分局麻藥滲入蛛網膜下腔可造成全脊麻;部分藥物引起瘙癢、噁心、嘔吐等症狀;尿瀦留;嚴重低血壓。

禁忌證:嚴重貧血、未糾正的低血容量;凝血機制紊亂;背部有感染存在;顱內占位性病變;過度肥胖不易選擇穿刺點或肌肉營養不良者;嚴重高血壓;精神異常者。

4、硬膜外輔助靜脈麻藥

方法:成功硬膜外麻醉後,常輔以局麻或麻醉性鎮痛、鎮靜藥,常用藥物主要有氯胺酮、異丙酚、芬太尼。

氯胺酮的心血管興奮作用可拮抗硬膜外阻滯導致的血壓下降,對呼吸的抑制與劑量有關。少量氯胺酮可增強麻醉效果,消除疼痛,對母、嬰無影響,但必須注意監測呼吸、血壓以及胎兒出生後有無窒息。給予適量的異丙酚可緩解產婦的應激反應,但對胎兒有影響,選擇時要慎用。少量的芬太尼可明顯的減少產婦術中的寒戰反應,但其也可降低產婦的血壓而引起胎兒窘迫,在使用過程中應嚴密監測血壓,防止低血壓的發生。

不適合椎管內麻醉的情況:產婦如有凝血方面的問題,如身上會出現不明原因的淤血及出血點、或小傷口卻出血很久,或抽血檢查發現凝血異常,都不適合接受半身麻醉。因為怕施行半身麻醉時,不凝血而形成大血塊壓迫到脊髓,如不幸發生時,需緊急手術將血塊清除,以免對脊髓造成永久性的傷害。但如果凝血功能是正常的,則幾乎不會發生此併發症。有腦部病變、脊柱畸形、穿刺部位有感染灶等情況也不能做椎管內麻醉。

另外某些產科急症,如產婦大出血、胎兒嚴重窘迫、胎盤剝離、臍帶脫出等,需立即把胎兒娩出者,則需全身麻醉,因其麻醉誘導較快,有時為了挽救母嬰生命,甚至使用局麻。如果產婦有主動脈瓣狹窄等心臟病,因其特殊生理變化,全身麻醉較為適宜。當產婦無法配合時,則不宜半身麻醉。麻醉醫師會根據產婦剖宮產的原因來選擇適合的麻醉方式,如無以上特殊問題,一般還是以半身麻醉為主。

往期推薦:
知識大爆炸突破極限?生孩子到底有多痛?
知識大爆炸剖腹產 不僅僅是“剖腹”產


分娩手術中的各種麻醉方法

(二)全身麻醉

優點:全身麻醉有“睡一覺起來就開完刀”的優點,有些緊張的產婦會以此為由,希望剖腹產時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醫生認為應當瞭解全身麻醉的特點和風險後,才能有一個明智的選擇。

做法:將麻醉藥物由靜脈注射誘導,待產婦睡著後開始進行氣管內管插管,之後以吸入性麻醉藥為主,待胎兒娩出後再按常規全身麻醉用藥。因為有些藥物會迅速通過胎盤,影響新生兒呼吸,因此在胎兒娩出前,有些藥物無法使用,會影響鎮痛效果,因此目前多數在手術臺上輔助局部麻醉。目前國內除非特殊情況,很少使用全身麻醉,國外使用全身麻醉較多。

風險:全身麻醉是將麻醉藥物經由靜脈注射,所以這些藥物有可能經由胎盤血流而進入胎兒體內,雖然用藥量較少,但少數新生兒出生後仍因為呼吸建立不好需要進行氣管插管。孕期由於孕婦肥胖、呼吸道黏膜水腫,比其他人更容易發生插管困難。國外研究證實,孕婦全麻時更容易發生誤吸,從而影響換氣功能。

一般剖腹產中都使用椎管內麻醉,因為這種麻醉方式效果良好,對產婦和胎兒的影響又最小。但是一些特殊情況下,全身麻醉可能會更適合,這時醫生會和麻醉醫生協商,選擇最有利於產婦和胎兒的麻醉方式。

(三)無痛分娩時的麻醉

無痛分娩時也多採用硬腰聯合麻醉,其穿刺和給藥方式與剖宮產一樣,但無痛分娩時蛛網膜下腔注藥量很少,同時在硬膜外腔留置導管,這樣可以不影響下肢肌力,即達到止痛效果又不影響產婦運動和在分娩時用力。

有的醫院利用笑氣止痛。這是一種沒有氣味的麻醉劑,通過口罩吸入。如果在生產的過渡期(宮口將近開全時)宮縮疼痛特別強烈,或止痛藥沒有效果時,可根據需要吸入,幾秒鐘後便見效果。正確的和短時間的使用不會產生危險,也不會引起嘔吐和眩暈,孕婦仍可保持清醒,疼痛也會減輕。

生產是一件令人高興的事情,如果既能感受到做媽媽的欣喜,又能擺脫疼痛,那當然是再好不過的了。在分娩時,一位有經驗的麻醉醫師將幫助你完成安全而又舒適的生產過程。

(四)局麻

在自然分娩時,有些情況下需要側切,例如,會陰彈性差,胎兒較大,為了防止會陰嚴重裂傷時;需要一些手段來助產時,如產鉗、胎吸等,需要局部麻醉。一般只在切口周圍注射藥物,有時可能還會進行局部神經幹阻滯麻醉。這種麻醉方式操作簡單,併發症少,但麻醉持續時間較短,鎮痛效果也不如椎管內麻醉。

往期推薦:
知識大爆炸解密:嬰兒臍帶早剪致貧血
知識大爆炸別不相信!男人也“懷孕”


剖腹產後的麻醉鎮痛

四、剖腹產後的麻醉鎮痛

理想的分娩鎮痛方法是既能達到止痛的效果,又對媽媽和寶寶無不良影響,幾十年來國內外的婦產科工作者一直在實踐探索,尋找理想的鎮痛方法,但到目前還沒有十分完美的方法。術後鎮痛有兩種方式:

硬膜外腔鎮痛:硬膜外腔鎮痛實際就是手術後麻醉醫生不將麻醉時插入的導管拔除,連接一個“泵”式注射器,將鎮痛藥定時小劑量一點點注入,使媽媽在手術後不會感到很疼。這種鎮痛泵使用的缺點是:需要留置導管,以及拔管等過程,留置的導管有時會脫落造成止痛終止,有時也可能造成感染。因此,有些人不主張在術後使用。

靜脈鎮痛:特點是不需要留置導管,手術後將鎮痛泵連接在輸液的管子上,操作簡單方便,鎮痛效果好。但有些止痛藥的代謝產物可能會通過媽媽的乳汁影響到寶寶。

五、麻醉對胎寶寶的影響

幾乎所有的麻醉藥及鎮痛藥對中樞系統都有抑制作用,都較易通過胎盤屏障而進入胎兒體內。胎盤的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充當胎兒的肺,進行著氣體的交 換。但實際氣體交換的效率只有肺的1/ 150。母體血液輸送的氧氣要通過胎盤的絨毛間隙進入胎兒血液迴圈,胎兒血中的二氧化碳也要通過彌散的方式進入母體血液迴圈。

麻醉藥物會通過兩種方式對胎兒產生影響,即直接抑制胎兒呼吸、迴圈中樞,或通過抑制母體呼吸迴圈而間接對胎兒產生影響。過量的麻醉藥或手術中媽 媽出現了因呼吸抑制的低氧血症,都會影響寶寶的氧氣供應和代謝廢物的排出,直接威脅著寶寶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選擇剖宮產麻醉時,醫生必須慎重考慮用藥的 種類、劑量、時機和方法,以防止對胎兒產生直接或間接的不利影響。

往期推薦:
知識大爆炸是是非非臍帶血 存還是不存
知識大爆炸揭開“節育環致癌”背後真相


剖腹產麻醉後遺症

六、剖腹產麻醉後遺症

有資料表明,剖腹產手術麻醉,可能會帶來以下的後遺症:

影響母子感情:美國研究人員對產婦作腦掃描後發現,自然分娩的母親對孩子的哭泣更為敏感,而剖腹產則可能致使產婦母性行為減少。研究結果顯示,自然分娩刺激產婦子宮頸和陰☆禁☆道產生荷爾蒙,增強她們對嬰兒的情感,對日後成為好母親至關重要。腦部研究顯示,自然分娩時腦部劇烈活動能調節產婦的情緒和日常行為,幫助她們日後成功照顧小孩。而剖腹產採取在產婦腹壁開刀方式,直接把寶寶從子宮取出,改變了母體分娩過程中的“神經和激素體驗”,可能使母親與孩子的親密程度降低。

剖宮產切口妊娠:剖宮產切口妊娠就是女性做了剖宮產後,在一兩年之內再次懷孕,孕囊容易附著在切口的斑痕裡,流產時,容易大出血。如果不想流產,想再生,也不行,會危及胎兒生命。一般順產的產婦,分娩後,第二天自然可以下地行走。但是剖宮產婦,有的人害怕刀口疼,產後一周之內一動不動,這非常危險,容易患肺動脈檢塞。最近臨床這樣的病例逐漸增多。本來產婦分娩前後血液粘稠度就增加,血流緩慢,如果產後再一動不動,再加之吃油膩食物,容易出現深靜脈血檢形成,脫落以後容易肺動脈栓塞。

嚴重傷害子宮:在對子宮造成傷害的不同因素中,剖腹產高居榜首。不少孕婦都因為害怕疼痛或誤認為剖腹產的孩子比自然分娩的孩子聰明,媽媽的身材也不會受損。殊不知生孩子還是自然分娩好,剖腹產僅是在某種特殊情況下的一種應急措施而已,實屬不得已而為之。剖腹產手術時,女性要承擔麻醉、出血、術後感染等風險,身體恢復也比自然分娩的女性慢。而且選擇剖腹產的女性將來避孕和再孕都比自然分娩的產婦要麻煩得多。

難看的疤痕:雖然現在的手術方法已經可以讓剖腹產的疤痕儘量美觀,並且也有許多的方法可以淡化疤痕。但是,疤痕只能淡化,很難完全消除。另外,如果產後不注意護理,感染或造成增生,很容易形成難看又揮之不去的疤痕。

往期推薦:
知識大爆炸試管嬰兒 取卵全過程
知識大爆炸生化妊娠 傷了多少媽媽的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