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解7個月寶寶腹瀉的經驗】7個月寶寶腹瀉怎麼辦

養生之道網導讀:

緩解7個月寶寶腹瀉的經驗有哪些?小兒腹瀉, 是僅次於呼吸道感染的第二個常見多發病。 那麼, 緩解7個月寶寶腹瀉的經驗有哪些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寶寶腹瀉的相關內容。

緩解7個月寶寶腹瀉的經驗

眾所周知, 寶寶腹瀉、拉肚子會很痛苦。 而7月齡以上寶寶腹瀉一般都是由於看護人餵養、照顧不當所引起的。 那麼, 面對七個月寶寶拉肚子的狀況, 爸爸媽媽又該如何應對呢?

小兒非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於餵養不當(如寶寶進食過多、過少、過熱、過涼, 突然改變食物品種等)引起的,

Advertisiment
也可能由於食物過敏、氣候變化、腸道內雙糖酶缺乏所引起。 寶寶腹瀉易造成體內水分和電解質失調, 如不及時補充, 容易造成寶寶脫水休克, 甚至體循環衰竭, 出現危險。 爸爸媽媽面對寶寶拉肚子的狀況, 應及時喂寶寶多種電解質及葡萄糖的口服補液鹽。

Advertisiment

簡單口服補液鹽配製方法:

1、米湯500毫升中加入食鹽1.75克。

2、白開水500毫升中加蔗糖或葡萄糖10克(2小勺), 加鹽1.75克。

小編提示:

腹瀉但尿量正常, 且觀察無口乾等脫水症狀的寶寶, 喂自配糖鹽液應與大便量相等。

如果不能確定寶寶大便量, 建議按照20~40毫升/公斤體重計算, 4小時內服完, 之後隨時補充劑量口服, 遵循拉出多少喝進多少的原則。

給未滿2歲的寶寶喂糖鹽水, 建議每1~2分鐘喂1小勺, 約5毫升, 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杯子直接喝。 如果寶寶服用後出現嘔吐現象, 可先暫停服用, 10分鐘後再慢慢喂服, 每2~3分鐘喂1勺。 注意!一旦腹瀉停止, 必須馬上停服。

7個月寶寶腹瀉怎麼辦

母乳餵養可防腹瀉

尤以出生後最初數月內應以母乳餵養。

Advertisiment
因母乳最適合嬰兒的營養需要和消化能力。 母乳中含有多種小兒所需的多種消化酶和抗體, 各種營養成分都非常適合兒童的消化和吸收, 可中和大腸桿菌腸毒素, 有預防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的作用, 比牛乳及母乳代用品優越得多。 除患結核、心腎及其他慢性疾病外, 均應提倡母乳餵養。

注意正確的餵養方法

做到定時哺乳, 避免在夏季及小兒有病時斷奶。 母乳餵養可預防小兒腹瀉。

用碗勺代替奶瓶

奶瓶特別是橡膠乳☆禁☆頭容易污染, 不易清洗消毒, 很容易污染, 導致小兒腹瀉。 改用碗勺, 污染的機會比奶瓶要少。

及時補液防脫水

小兒腹瀉大多起病很急, 頻繁腹瀉會使體內的水分和營養素迅速丟失, 造成急性脫水。

Advertisiment
在家中, 家長可在500毫升開水(或米湯)中, 加入20克白糖(兩平匙)和1.75克食鹽(半啤酒瓶蓋), 做成口服補液。 由於腹瀉的孩子對液體的需求量比平時增加, 所以在一開始時就要鼓勵孩子多飲。 小於2歲的孩子每次腹瀉後可補充口服液50至100毫升, 每天的攝入量不少於500毫升;大於2歲者, 儘量多飲, 每天攝入量不少於1000毫升甚至更多, 以預防脫水。 若孩子已出現脫水症狀, 應立即去醫院就診, 在途中應不斷補充口服液體。

按時添加輔食

小兒生長發育迅速, 不論母乳或人工餵養兒均應按時添加輔食, 以滿足營養需要。 添加輔助食品時, 品種不宜過多, 變換不宜過頻, 要在嬰兒逐漸適應新的食品後, 才漸次增加其他食品。 具體而言, 添加輔食時, 要注意嬰兒的消化能力,

Advertisiment
每次只能增加一種, 從少至多, 逐漸增加。 一般在出生後半個月開始添加維生素C及D, 2至3個月加菜湯、奶糕或米糊, 4至6個月添加蛋黃、肉末及碎菜等。

注意飲食品質

母乳不足或缺母乳採取混合餵養及人工餵養時, 應注意飲食調配, 不宜過多或過早喂給米糊或粥食等食品, 以免發生碳水化合物消化不良及影響小兒生長發育, 初出生至3個月內嬰兒母乳不足, 可吃牛奶或豆漿補充, 無論用牛乳或代乳品均需要適當稀釋, 以利於消化和吸收。

7個月寶寶腹瀉吃什麼食物

嬰兒腹瀉有傷食型、風寒型、濕熱型和脾虛型。 只有區別不同症狀, 選擇食療, 才能收到預期效果。

傷食型腹瀉

有腹脹腹疼、瀉前哭吵、大便酸臭如蛋花狀、口臭、不思食等症狀, 可採用以下食療:

薺菜湯: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于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腹瀉

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薑茶飲:取綠茶、乾薑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濕熱型腹瀉

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烏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淨晾乾,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腹瀉

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胡蘿蔔湯:取鮮胡蘿蔔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

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

以上就是對緩解7個月寶寶腹瀉經驗的介紹。希望上面介紹的內容對媽媽們緩解寶寶腹瀉有所幫助。

可採用以下食療:

薺菜湯: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取蘋果1只洗淨,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于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可吃蘋果泥。

風寒型腹瀉

有大便稀薄如泡沫狀、色淡、臭氣少、腸鳴腹痛,或伴有發熱、鼻塞流涕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薑茶飲:取綠茶、乾薑絲各3克,放在瓷杯中,以沸水150毫升沖泡,加蓋溫浸10分鐘代茶隨意飲服。

糯米固腸湯:糯米30克(略炒),山藥15克,共煮粥,熟後加胡椒末少許、白糖適量調服。

濕熱型腹瀉

有大便如水樣伴有不消化食物、呈草綠色或黃色、有少量粘液,小便黃少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烏梅湯:烏梅10只,加水500毫升煎湯,酌加紅糖,以之代茶,每日服數次。

橘棗茶:取紅棗10只,洗淨晾乾,放在鐵鍋內炒焦,取潔淨橘皮10克,二味一起放入保溫杯內,用沸水浸泡10分鐘,飯後代茶飲,每日分2次服。

脾虛型腹瀉

有時瀉時止,或久瀉不愈、大便稀薄或帶有白色奶塊、食後便瀉、面色蒼白等症狀,可採用以下食療。

胡蘿蔔湯:取鮮胡蘿蔔250克洗淨,連皮切成塊狀,放人鍋內,加水適量煎爛,去渣取汁欽.每日分2~3次。

栗子湯:取栗子3~5枚,去殼搗爛,加適量水煮成糊狀,再加白糖適量調味。

以上就是對緩解7個月寶寶腹瀉經驗的介紹。希望上面介紹的內容對媽媽們緩解寶寶腹瀉有所幫助。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