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育兒日記】豆子是個不哭不鬧的乖寶寶

民間有個有趣的說法, 父母和孩子在上輩子是債務關係, 大多數父母是欠了孩子的, 所以這輩子得花大量時間金錢來償還, 少數特別讓父母省心的孩子就是這輩子投生來還債的。 媽媽良好的心態對寶寶很重要, 這中間, 爸爸的貢獻不可忽視。 那麼, 究竟如何為寶寶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月子裡的幸福, 讓豆子的媽媽有足夠好的心情養育寶寶

豆媽記錄:幸運, 豆子是個不哭不鬧的乖寶寶 出生第10天

月子裡, 豆媽覺得, 生孩子原來是件很愉快的事嘛, 不像傳說中那樣。 傳說中生孩子很辛苦, 孩子生下來以後更辛苦,

Advertisiment
以至於好些新媽媽恨不得把寶寶重新塞回肚子裡。 豆媽沒有這樣的想法, 幹嗎要塞回去呢, 每天看他吃吃喝喝, 睡著的時候研究一下他的小臉蛋, 很有樂趣啊。

可是我們院兒裡的果果媽和安安媽不能同意這說法, 果果和安安是和豆子同月出生的女寶, 她倆確實不讓媽媽省心, 每天要哭好幾次, 每次能聲音嘹亮的哭夠半個小時, 白天還好, 夜裡那個音響效果啊, 讓爸爸媽媽汗死!安安寶貝尤其厲害, 哭得聲嘶力竭, 小臉兒憋得通紅, 經常一口氣接不上來, 讓人揪心。 這倆女寶都得大人抱著才消停, 要媽媽和外婆輪換著整夜地抱。 哎, 趕上寶寶這樣, 真是好心焦。

得知同齡寶寶的狀況, 豆媽深深慶倖運氣好, 俺家豆子那個乖啊!一般來說,

Advertisiment
豆子有需要的時候就哼唧兩聲, 咿咿呀呀的, 偶爾等奶的時間長了來段兒洪亮的。 滿月時剃胎毛的阿姨聽見豆子的哭聲說, 很斯文啊, 像女孩子。 大部分時間裡, 豆子會安靜的呼呼, 醒來也不鬧, 平靜地看爸爸媽媽在他跟前表演、獻媚, 眼睛倍兒亮。

據坊間傳, 父母和孩子在上輩子是債務關係, 大多數父母是欠了孩子的, 所以這輩子得花大量時間金錢來償還, 少數特別讓父母省心的孩子就是這輩子投生來還債的。 估計, 豆子就是屬於後一種, 哈哈, 此說純屬八卦娛樂, 但月子裡的豆子真的很好養。

仔細追究原因, 要深刻鳴謝豆爸和豆媽自己, 原因如下:

其一, 豆爸豆媽生物遺傳基因好, 身體健康, 吃嘛嘛香,

Advertisiment
為豆子的身體健康打下扎實基礎;

其二, 豆爸豆媽早在豆子還是細胞的時候就開始為他建立安全感了。

回顧整個孕期, 豆媽一直處於比較平和的心理狀態中, 以憧憬、愉快、淡定的心情為主, 偶有焦慮、躁動就及時向老公傾訴, 托心理醫生專業素質的福, 豆爸總是見招拆招, 一一化解, 所以我就沒什麼產前焦慮的。 而且, 在此期間, 豆爸都很注意自己消化工作帶來的壓力和負面情緒, 不帶回家裡。

值得多記一筆的是, 豆爸作為專業人士, 眼光和行為都很有前瞻性。 孕期, 豆媽要求豆爸洗碗, 掃地, 想借豆子的東風充分奴役豆爸一把, 但被豆爸嚴詞拒絕了。 他說, 這是為了預防你將來的產後抑鬱, 知道產後抑鬱是怎麼來的嗎?就是給慣出來的,

Advertisiment
就是孕前後心理落差太大承受不了才抑鬱的。 他堅持要豆媽過平常的生活, 保持平常的心態, 不可恃寵而驕。 我也堅持認為這是他偷懶的學術藉口。 至於事實嘛, 我承認, 這個藉口還是有一定道理的。


月子裡的女人通常很敏感的, 遇到一點小狀況就會想很多

其三, 月子裡的幸福, 讓豆子的媽媽有足夠好的心情養育寶寶, 謝謝老公和爸爸媽媽。 如果做一檔煽情的節目, 讓我回憶老公為我做的浪漫的事, 我會想起產後第二天。 那天早晨, 老公從家裡趕來為我送魚湯, 推開病房門, 進來一大束鵝黃色的迎春花, 那個嬌嫩欲滴啊, 感動得要死。 很意外, 很意外, 這個牛高馬大的男人細心起來不得了, 帶來了新鮮的花朵,

Advertisiment
還自備了漂亮的玻璃花瓶, 於是, 有點涼意的病房頓時充滿了春意。 哪兒還有什麼抑鬱呢, 老公一束花, 抑鬱掃光光。

閨中密友關切的打來電話, 怕我產後情緒容易波動, 根據她自己的經驗, 月子裡的女人通常很敏感的, 遇到一點小狀況就會想很多, 還淨想不好的。 可是我真的不這樣, 老公很關心, 爸爸媽媽在生活上無微不至的照顧我和寶寶。 我沒啥操心的, 吃喝睡, 喂寶寶, 沒心沒肺啊, 這樣的情緒會感染寶寶, 他也踏實著呢。

其四、五、六……為寶寶鋪好安樂窩, 多瞭解餵養寶寶的知識, 沉著應對紛繁小狀況, 及時滿足寶寶需要都會給寶寶很好的安全感, 這裡就不多說啦。

個人總結一下, 媽媽良好的心態對寶寶很重要, 這中間,爸爸的貢獻不可忽視。

心理師爸爸的分析: 如何為寶寶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從還是受精卵的時候就要開始為寶寶建立安全感,在潛意識裡,寶寶是可以感受到一切的,父母的平和情緒、和諧關係等都將起到關鍵作用。

原始的安全,對於寶寶來說,太重要了。

這裡的安全不光是有沒有生命危險的問題。安全,是生理的,心理的,環境的所有總和。當一家人歡天喜地地接受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寶寶會感覺到的。因此,與其說寶寶需要安全,還不如說我們怎樣幫寶寶創造安全。

孕媽媽的情緒調適

在豆媽懷孕的時候,豆子已經開始感受到豆媽的情緒了。情緒反應,直接可以影響到人體的體液平衡。相由心生的意思就是心理會直接影響到生理。豆子與豆媽之間的聯繫是通過臍帶完成的,臍帶中流淌的是血液、淋巴液、組織液等。當情緒不平穩時,體液中的有毒物質會通過臍帶直接影響到寶寶。寶寶很敏感,如果吸收了一些有毒的物質,一定會引起自身的不穩定。這有點像我們喝了一杯慢性的毒藥,自然身體會發生變化。當得知自己中毒後,我們會焦慮不安。

所以,胎寶寶的安全體驗,來自于媽媽的心理和生理是否處在滿足的狀態。而媽媽的滿足,很大部分來自家庭的照顧,愛的體會,以及自我的情緒調節能力。對於還在胎兒期的寶寶來說,媽媽孕期的心理調適很重要。

媽媽的心理狀態又與別人對自己的期待、以及自己對自己的期待有著必然關係。我們都知道,憤怒和焦慮是因為期待沒有被滿足。憤怒是對別人的攻擊,而焦慮和抑鬱是把攻擊轉向自己。


這樣的無力感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發育,當然也帶給寶寶不安全感

舉個例子:如果家庭中所有的人都希望寶寶是個男孩子,媽媽也希望通過生個男孩子來滿足自己的價值感(當然,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媽媽就會擔心和焦慮,很害怕自己不能生一個男孩子。這樣媽媽就會有強烈的焦慮情緒,而生男生女又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假如不知道如何調整情緒,媽媽會很無力。這樣的無力感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發育,當然也帶給寶寶不安全感。反之,如果媽媽的安全感很高,那麼寶寶的安全感一定也很高。

爸爸的陪伴和孕前的充分準備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父親的缺席加上母親的焦慮幾乎等於孩子的100%情緒障礙!”這句話雖然說的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現象,但對於沒有出生的寶寶也很適用。

一個懷孕的媽媽,沒有丈夫的陪伴,本身就會引起很多的情緒反應。在夫妻關係不穩定的家庭中,有些父母就會通過生個孩子來穩定關係。我不能去評價這樣的方式是對或者錯,不過我並不認同。家族和家庭的期待會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這已經是不需要再去證明的一個心理現象了。假如一個孩子在沒有出生之前,就被附加上這樣的責任,那麼這個孩子的成長註定比其他孩子多了一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懷孕的豆媽如果沒有豆爸的愛護和體貼,就會有一種不被滿足的感受。這種不滿足會轉化為憤怒或者抑鬱的情緒。假如豆爸豆媽沒有做好準備去迎接這個新生命,那豆爸和豆媽也就會處在對未來擔憂的情形下。這樣的準備包括物質和心態。豆子是在這樣一個相互協作,沒有被附加太多其他條件下孕育的寶寶,安全感自然就很高。因此,在懷孕之前需要問准父母們幾個問題:

一,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你們是否相愛呢?

二,哪怕疾病、災難等都不會影響你們去照顧孩子,愛你們的孩子嗎?

三,你們對於孩子的性別問題真的只是好奇而不是期待嗎?

四,你們是在很自由、輕鬆的環境下決定要這個孩子的嗎?

五,你們的家人是否也作好準備在迎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呢?

六,你們確定生孩子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黑暗動機”(比如為了房子和金錢;為了更好的栓住誰;爭取家庭地位等等)?

以上回答都為“確定”,那你們的寶寶會有最原始的安全感。

遠離產後抑鬱

對寶寶的安全感造成最直接傷害的,莫過於媽媽的產後抑鬱症。當媽媽每天情緒緊張、充滿疑慮、內疚、恐懼,甚至絕望、離家出走,有傷害孩子或自殺的想法和行動時,對孩子的安全感的破壞,可想而知了。

按科學的解釋,新媽患上產後抑鬱症,通常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因素,生理方面主要由於懷孕時雌激素升高,孩子出生後雌激素迅速下降,這種內分泌的急劇變化導致憂鬱情緒的產生。心理方面則是由於產褥期婦女情感處於脆弱階段,特別是產後1周情緒變化更為明顯,心理處於嚴重不穩定狀態,由於即將承擔母親角色的不適應,造成心理壓力而出現抑鬱焦慮情緒。同時,心理和生理又是不可分的,產婦的過度焦慮和抑鬱可導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應,如腎上腺素分泌減少以及其他內分泌激素的改變,可致子宮收縮減弱、疼痛敏感、產程延長、出血增多進一步加重產婦的焦慮、不安情緒,成為產後抑鬱症的促發因素。


初為人母的媽媽們,難免會有傷感的體驗

產後憂鬱的狀況,很多人都會有。就像寶寶一出生就要哭泣一樣,初為人母的媽媽們,難免會有傷感的體驗。從孕期享受熊貓級別的照顧,變成現在要去照顧一個肉乎乎的小玩意,這種差異會帶來無助、擔心、失落感等等,導致產生傷感的情緒,但是,這些往往並不足以造成真正的產後抑鬱。真正的產後抑鬱症發生率為30%左右,按照心理學的眼光來看,很多真正有產後抑鬱的媽媽,都是因為內心中某些沒有處理的“情結”被激發了。

蘭是一個女兒剛4個月的母親。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媽媽的情緒相對來說還好。坐月子的時候,因為感覺婆婆對孩子有點冷落(因為婆婆更希望是個孫子,但還是接受了現實),因此心存芥蒂。丈夫工作比較忙,休息了三天就出差了。有一天晚上,蘭蘭在看著自己女兒的時候,忽然產生一個想法,她特別想把自己的女兒掐死。她被這樣的想法嚇壞了,但又不能對任何人說,因此,她自責,挑剔,無故的哭泣。她開始指責身邊的任何一個人,指責自己的丈夫沒有陪自己,指責婆婆對自己不好等等。情緒很多時候失控,並破壞了家裡的一些東西。

蘭的丈夫不能理解她,這更加地讓蘭痛苦。她一會兒像個無助的孩子,一會兒像個蠻橫的女人。在這樣情形發生一個月後,蘭來向我求助。

我肯定了蘭蘭的感受,並明確告訴她,這是產後抑鬱症的表現。在後來的討論中,蘭蘭說出了她的恐懼。蘭蘭是家裡第三個女兒,上面兩個姐姐,下面有個弟弟。本來父母都希望自己是個男孩子,然而蘭的出生令他們失望,因此蘭從小的價值感不高,她感覺父母並不是很愛自己。蘭非常努力地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忍辱負重的去討好身邊的人。當她生了女兒的時候,內心的低價值感又一次被激發了,她不知道怎樣去處理內心衝突,就開始遷怒身邊的人。而之所以敢遷怒,是因為在懷孕的時候,家裡人給予太好的照顧,讓蘭蘭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錯覺。當公主變成灰姑娘,那種挫折太強烈了。

蘭蘭把所有的東西歸納為應該不應該,因此,她在自己的幻覺和理智之間徘徊。這就表現出委屈、憤怒、以及自責的情感糾結。這樣的糾結讓她無所適從,更加期待身邊那個“愛自己的丈夫”來幫自己解決。方向錯了,離解決問題的道越來越遠,當然,也給身邊的人帶來很多煩惱。她又一次的把自己“變成”了不受歡迎的人,這好像是宿命一般。

產後抑鬱的解決方案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但那是很痛苦的,因此,尋求專業幫助就很重要了。有一些人會自己修復,那是懂得自我覺察的人。上面案例中的當蘭與醫生進行探討,意識到她自己的問題後,通過一些自我調適,慢慢的,終於走出了產後抑鬱的陰影,甚至連同童年的創傷體驗也一起修復了。

除了尋找專業幫助和學會自我覺察外,家人也要多給產婦營造輕鬆愉快的環境,比如盡可能周到地照顧產婦,讓她少做家務活,一起承擔照顧孩子的重擔,多用笑臉和關懷讓產婦感覺溫暖等。

小結

寶寶的安全感,是父母給予的。而原始安全,絕對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精神病的母親之所以會有一個精神病的孩子,除了遺傳的因素,與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孩子有直接關係。一個沒有能力照顧寶寶的媽媽,打破了孩子原始的安全體驗,而原始安全缺失的孩子,成為精神病人的可能性極大。

小編總結:寶寶的安全來自媽媽,媽媽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來自自己和家庭的支持。因此,全家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就會帶給寶寶安全的愛。

這中間,爸爸的貢獻不可忽視。

心理師爸爸的分析: 如何為寶寶建立最初的安全感

從還是受精卵的時候就要開始為寶寶建立安全感,在潛意識裡,寶寶是可以感受到一切的,父母的平和情緒、和諧關係等都將起到關鍵作用。

原始的安全,對於寶寶來說,太重要了。

這裡的安全不光是有沒有生命危險的問題。安全,是生理的,心理的,環境的所有總和。當一家人歡天喜地地接受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寶寶會感覺到的。因此,與其說寶寶需要安全,還不如說我們怎樣幫寶寶創造安全。

孕媽媽的情緒調適

在豆媽懷孕的時候,豆子已經開始感受到豆媽的情緒了。情緒反應,直接可以影響到人體的體液平衡。相由心生的意思就是心理會直接影響到生理。豆子與豆媽之間的聯繫是通過臍帶完成的,臍帶中流淌的是血液、淋巴液、組織液等。當情緒不平穩時,體液中的有毒物質會通過臍帶直接影響到寶寶。寶寶很敏感,如果吸收了一些有毒的物質,一定會引起自身的不穩定。這有點像我們喝了一杯慢性的毒藥,自然身體會發生變化。當得知自己中毒後,我們會焦慮不安。

所以,胎寶寶的安全體驗,來自于媽媽的心理和生理是否處在滿足的狀態。而媽媽的滿足,很大部分來自家庭的照顧,愛的體會,以及自我的情緒調節能力。對於還在胎兒期的寶寶來說,媽媽孕期的心理調適很重要。

媽媽的心理狀態又與別人對自己的期待、以及自己對自己的期待有著必然關係。我們都知道,憤怒和焦慮是因為期待沒有被滿足。憤怒是對別人的攻擊,而焦慮和抑鬱是把攻擊轉向自己。


這樣的無力感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發育,當然也帶給寶寶不安全感

舉個例子:如果家庭中所有的人都希望寶寶是個男孩子,媽媽也希望通過生個男孩子來滿足自己的價值感(當然,這本身就是一個問題),媽媽就會擔心和焦慮,很害怕自己不能生一個男孩子。這樣媽媽就會有強烈的焦慮情緒,而生男生女又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假如不知道如何調整情緒,媽媽會很無力。這樣的無力感會直接影響到寶寶的發育,當然也帶給寶寶不安全感。反之,如果媽媽的安全感很高,那麼寶寶的安全感一定也很高。

爸爸的陪伴和孕前的充分準備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父親的缺席加上母親的焦慮幾乎等於孩子的100%情緒障礙!”這句話雖然說的是兒童成長過程中的一個現象,但對於沒有出生的寶寶也很適用。

一個懷孕的媽媽,沒有丈夫的陪伴,本身就會引起很多的情緒反應。在夫妻關係不穩定的家庭中,有些父母就會通過生個孩子來穩定關係。我不能去評價這樣的方式是對或者錯,不過我並不認同。家族和家庭的期待會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這已經是不需要再去證明的一個心理現象了。假如一個孩子在沒有出生之前,就被附加上這樣的責任,那麼這個孩子的成長註定比其他孩子多了一些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夫妻同心,其利斷金。懷孕的豆媽如果沒有豆爸的愛護和體貼,就會有一種不被滿足的感受。這種不滿足會轉化為憤怒或者抑鬱的情緒。假如豆爸豆媽沒有做好準備去迎接這個新生命,那豆爸和豆媽也就會處在對未來擔憂的情形下。這樣的準備包括物質和心態。豆子是在這樣一個相互協作,沒有被附加太多其他條件下孕育的寶寶,安全感自然就很高。因此,在懷孕之前需要問准父母們幾個問題:

一,你們真的準備好了嗎?你們是否相愛呢?

二,哪怕疾病、災難等都不會影響你們去照顧孩子,愛你們的孩子嗎?

三,你們對於孩子的性別問題真的只是好奇而不是期待嗎?

四,你們是在很自由、輕鬆的環境下決定要這個孩子的嗎?

五,你們的家人是否也作好準備在迎接一個新生命的誕生呢?

六,你們確定生孩子不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黑暗動機”(比如為了房子和金錢;為了更好的栓住誰;爭取家庭地位等等)?

以上回答都為“確定”,那你們的寶寶會有最原始的安全感。

遠離產後抑鬱

對寶寶的安全感造成最直接傷害的,莫過於媽媽的產後抑鬱症。當媽媽每天情緒緊張、充滿疑慮、內疚、恐懼,甚至絕望、離家出走,有傷害孩子或自殺的想法和行動時,對孩子的安全感的破壞,可想而知了。

按科學的解釋,新媽患上產後抑鬱症,通常有生理和心理兩方面的因素,生理方面主要由於懷孕時雌激素升高,孩子出生後雌激素迅速下降,這種內分泌的急劇變化導致憂鬱情緒的產生。心理方面則是由於產褥期婦女情感處於脆弱階段,特別是產後1周情緒變化更為明顯,心理處於嚴重不穩定狀態,由於即將承擔母親角色的不適應,造成心理壓力而出現抑鬱焦慮情緒。同時,心理和生理又是不可分的,產婦的過度焦慮和抑鬱可導致一系列生理、病理反應,如腎上腺素分泌減少以及其他內分泌激素的改變,可致子宮收縮減弱、疼痛敏感、產程延長、出血增多進一步加重產婦的焦慮、不安情緒,成為產後抑鬱症的促發因素。


初為人母的媽媽們,難免會有傷感的體驗

產後憂鬱的狀況,很多人都會有。就像寶寶一出生就要哭泣一樣,初為人母的媽媽們,難免會有傷感的體驗。從孕期享受熊貓級別的照顧,變成現在要去照顧一個肉乎乎的小玩意,這種差異會帶來無助、擔心、失落感等等,導致產生傷感的情緒,但是,這些往往並不足以造成真正的產後抑鬱。真正的產後抑鬱症發生率為30%左右,按照心理學的眼光來看,很多真正有產後抑鬱的媽媽,都是因為內心中某些沒有處理的“情結”被激發了。

蘭是一個女兒剛4個月的母親。寶寶剛出生的時候,媽媽的情緒相對來說還好。坐月子的時候,因為感覺婆婆對孩子有點冷落(因為婆婆更希望是個孫子,但還是接受了現實),因此心存芥蒂。丈夫工作比較忙,休息了三天就出差了。有一天晚上,蘭蘭在看著自己女兒的時候,忽然產生一個想法,她特別想把自己的女兒掐死。她被這樣的想法嚇壞了,但又不能對任何人說,因此,她自責,挑剔,無故的哭泣。她開始指責身邊的任何一個人,指責自己的丈夫沒有陪自己,指責婆婆對自己不好等等。情緒很多時候失控,並破壞了家裡的一些東西。

蘭的丈夫不能理解她,這更加地讓蘭痛苦。她一會兒像個無助的孩子,一會兒像個蠻橫的女人。在這樣情形發生一個月後,蘭來向我求助。

我肯定了蘭蘭的感受,並明確告訴她,這是產後抑鬱症的表現。在後來的討論中,蘭蘭說出了她的恐懼。蘭蘭是家裡第三個女兒,上面兩個姐姐,下面有個弟弟。本來父母都希望自己是個男孩子,然而蘭的出生令他們失望,因此蘭從小的價值感不高,她感覺父母並不是很愛自己。蘭非常努力地證明自己的價值,因此忍辱負重的去討好身邊的人。當她生了女兒的時候,內心的低價值感又一次被激發了,她不知道怎樣去處理內心衝突,就開始遷怒身邊的人。而之所以敢遷怒,是因為在懷孕的時候,家裡人給予太好的照顧,讓蘭蘭產生了一個強烈的錯覺。當公主變成灰姑娘,那種挫折太強烈了。

蘭蘭把所有的東西歸納為應該不應該,因此,她在自己的幻覺和理智之間徘徊。這就表現出委屈、憤怒、以及自責的情感糾結。這樣的糾結讓她無所適從,更加期待身邊那個“愛自己的丈夫”來幫自己解決。方向錯了,離解決問題的道越來越遠,當然,也給身邊的人帶來很多煩惱。她又一次的把自己“變成”了不受歡迎的人,這好像是宿命一般。

產後抑鬱的解決方案應該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但那是很痛苦的,因此,尋求專業幫助就很重要了。有一些人會自己修復,那是懂得自我覺察的人。上面案例中的當蘭與醫生進行探討,意識到她自己的問題後,通過一些自我調適,慢慢的,終於走出了產後抑鬱的陰影,甚至連同童年的創傷體驗也一起修復了。

除了尋找專業幫助和學會自我覺察外,家人也要多給產婦營造輕鬆愉快的環境,比如盡可能周到地照顧產婦,讓她少做家務活,一起承擔照顧孩子的重擔,多用笑臉和關懷讓產婦感覺溫暖等。

小結

寶寶的安全感,是父母給予的。而原始安全,絕對可以影響孩子的一生。精神病的母親之所以會有一個精神病的孩子,除了遺傳的因素,與沒有能力照顧自己的孩子有直接關係。一個沒有能力照顧寶寶的媽媽,打破了孩子原始的安全體驗,而原始安全缺失的孩子,成為精神病人的可能性極大。

小編總結:寶寶的安全來自媽媽,媽媽的安全感很大程度來自自己和家庭的支持。因此,全家人相互理解,相互扶持,就會帶給寶寶安全的愛。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