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液寶寶護理】輸液弊端

養生之道網導讀:

輸液寶寶護理有很多方面要注意, 為什麼要注重輸液寶寶護理?輸液寶寶護理都需要注重什麼?

輸液兒童有一定的護理要求

Advertisiment

養生之道網小編總結了以下有關輸液兒童有一定的護理要求的知識, 願給朋友們帶來幫助。

(1)媽媽須和寶寶在一起, 便於經常餵奶或餵食。 給孩子進食時須抬高上半身, 有嘔吐者可少量多次的喂給, 以防食物吸入氣管導致窒息。

(2)對於精神緊張或煩燥不安的寶寶, 醫生會給予適量鎮靜藥, 以防寶寶手足亂動至針管回血阻塞或將針頭拔出。

(3)發高燒的寶寶為了降低他們的體溫, 可減少蓋的被子, 並多喂清潔飲料或涼開水。

(4)輸液過程中寶寶尿量明顯增多, 無論何時尿布濕了, 要及時更換, 以防褥瘡形成。

(5)計數液體滴數, 要求根據不同病情控制輸液速度, 先向醫護人員請教。

(6)輸入液體還剩10~15毫升, 及時通知護士換藥瓶或拔針,

Advertisiment
以防液體滴完後將空氣擠入血管內。

輸液如同用藥一樣, 人體有時也會發生不良反應, 即輸液反應。 據統計, 最常見的輸液反應為發熱反應, 約占80%以上。

不良影響

1靜脈注射劑中藥物及不溶性微粒的影響

藥物及微粒會誘發靜脈炎和輸液反應。 正常狀態的血管壁是光滑的, 當血管內壁受刺激而損傷時, 血管壁變得粗糙, 所以會引起血小板載附, 當不溶性微粒隨血液進人人體, 易引導誘發靜脈炎。 輸液反應是一種我們進行輸液後常見的現象, 能引起輸液反應的因素有很多, 例如藥物含有雜質、藥液的濃度太高、輸液時藥物溫度過低等。 輸液反應包括發熱反應、心力衰竭、肺水腫、空氣栓塞等。 發熱反應的臨床表現主要有: 發冷、寒戰、發熱等,

Advertisiment
並可能出現噁心、嘔吐頭暈等症狀。

2靜脈輸液易引發藥物的不良反應

給藥途徑的不同, 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的速度、程度也會不同。 對於同樣的藥物, 因為靜脈輸液所用的劑量要比肌內注射的方式多, 並且反應快, 而口服藥物是通過腸胃吸收的, 不易發生不良反應, 所以靜脈給藥會引起不良反的機率遠遠比肌內注射和口服高, 由靜脈輸液引發的不良反應因輸液量大, 直接進人血液迴圈, 所以反應會很快, 會給人體帶來更大的危害。 同時, 靜脈注射劑往往是由幾種藥物聯合使用的。 大家都知道, 不同的藥物如果混合不當很可能會因發生相互作用而產生無法預計的危害。

Advertisiment
因此用藥時一定要遵循“ 能口服就不肌注, 能肌注就不靜滴” 的原則 。

3靜脈輸液對血管的危害

靜脈輸液對血管是一個極大的刺激。 長期或不當的輸液都會對血管造成嚴重的損傷。 靜脈輸液會給人體輸人大量的無菌溶液或藥物, 不管是何種注射劑都會有大量不溶性微粒, 這些微粒進人人體會造成巨大的傷害, 甚至危及生命。 當藥液中的微粒超過毛血管的直徑時, 這些微粒就會在肝、腎心等毛細血管中積壓下來, 若長期輸液就會造成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並癌、出血、靜脈壓升高、微血管血栓等嚴重後果。 同時, 隨著這些微粒被巨噬細胞吞噬, 巨噬細胞增大, 形成肉芽腫。 不正確的靜脈輸液, 如靜脈穿刺時針頭選擇不當、穿刺進針方法與角度不當、固定方法不穩妥等都會造成血管的機械損傷。

Advertisiment
無論是從輸液對血管直接的損傷還是間接的損傷上看, 靜脈輸液在對血管的不良影響都比口服或者肌內注射來的大些。 為了身體的健康, 我們更應該正視輸液的影響, 慎用靜脈輸液治病。

細心呵護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