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脈輸注注意事項】靜脈輸注步驟

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靜脈輸注注意事項對健康極為重要, 那麼如何瞭解靜脈輸注注意事項呢?瞭解靜脈輸注注意事項並不困難。

Advertisiment

靜脈注射(Intravenous injection)是一種醫療方法, 即把血液、藥液、營養液等液體物質直接注射到靜脈中。 靜脈注射可分短暫性與連續性, 短暫性的靜脈注射多以針筒直接注入靜脈, 即一般常見的“打針”;連續性的靜脈注射則以靜脈滴注實施, 俗稱“點滴”。

注意事項

1.藥物不宜口服、皮下或肌內注射, 需

迅速發生藥效時, 可採用靜脈注射或靜脈輸液法。

2.藥物因濃度高、刺激性大、量多而不宜採取其它注射方法。

3.作診斷、試驗檢查時, 由靜脈注入藥物, 如為肝、腎、膽囊等X線攝片。

4.輸液和輸血。

5.用於靜脈營養治療。

操作步驟

1.將備齊用物攜至床邊, 核對, 向病人解釋, 以取得合作。

2.用注射器吸取藥液, 排盡空氣, 套上安瓿。

3.選擇合適靜脈, 以手指探明靜脈方向及深淺,

Advertisiment
在穿刺部位的肢體下墊治療巾或紙巾, 在穿刺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約6cm處紮緊止血帶, 用2%碘酊消毒皮膚, 待幹後以70%酒精脫碘, 囑病人握拳, 使靜脈充盈。

4.穿刺時, 以左手拇指繃緊靜脈下端皮膚, 使其固定, 右手持注射器, 針頭斜面向上, 針頭和皮膚呈35度角, 由靜脈上方或側方刺入皮下, 再沿靜脈方向潛行刺入。

5.見回血, 證實針頭已入靜脈, 可再順靜脈進針少許, 鬆開止血帶, 囑病人松拳, 固定針頭, 緩慢注入藥液。

6.在注射過程中, 若局部腫脹疼痛, 提示針頭滑出靜脈, 應拔出針頭更換部位, 重新注射。

7.注射畢, 以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 迅速拔出針頭, 囑病人屈肘按壓片刻。 清理用物。

8.注意事項:

(1)注射時應選擇粗直、彈性好、不易滑動的靜脈。

Advertisiment
如需長期靜脈給藥者, 應由遠心端到近心端進行注射。

(2)根據病情及藥物性質, 掌握注入藥液的速度, 並隨時聽取病人的主訴, 觀察體征及其病情變化。

(3)對組織有強烈刺激的藥物, 注射前應先作穿刺, 注入少量等滲鹽水, 證實針頭確在血管內, 再推注藥物, 以防藥液外溢於組織內而發生壞死。

靜脈注射常見失敗的原因

(1)針頭斜面一半在血管內, 一半在血管外, 回血斷斷續續, 注藥時溢出至皮下, 皮膚隆起, 病人局部疼痛。

(2)針頭刺入較深, 斜面一半穿破對側血管壁, 見有回血, 但推藥不暢, 部分藥液溢出至深層組織。

(3)針頭刺入過深, 穿透對側血管壁, 藥物注入深部組織, 有痛感, 沒有回血, 如只推注少量藥液, 局部不一定隆起。

靜脈輸注兩性黴素B會發生哪些不良反應

Advertisiment

(1)靜脈輸注過程中或靜脈輸注後可發生寒戰、高熱、嚴重頭痛、食欲不振、噁心、嘔吐, 有時可出現血壓下降、眩暈等。

(2)幾乎所有的患兒在療程中均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腎功能損害, 尿中可出現紅細胞、白細胞、蛋白和管型, 血尿素氮和肌酐增高, 肌酐清除率降低。 也可引起腎小管性酸中毒。 因此護士必須密切觀察患兒的出入量及尿液的性質、顏色。

(3)低鉀血症:由於尿中排出大量鉀離子所致。

經脈輸注兩性黴素B注意事項

兩性黴素B的性狀為黃色或橙色粉末, 適用於敏感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且病情呈進行性發展者, 如敗血症、心……兩性黴素B的性狀為黃色或橙色粉末, 適用於敏感真菌所致的深部真菌感染且病情呈進行性發展者,

Advertisiment
如敗血症、心內膜炎、腦膜炎、腹腔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和眼內炎等。

(1)靜脈輸注時先以滅菌注射用水5ml配製本品25mg, 然後用5%葡萄糖注射液稀釋, 稀釋用葡萄糖注射液的pH值應在4-2以上。

(2)輸注藥液的濃度不超過lOmg/lOOml, 選用避光袋和避光輸液器, 應用輸液泵避光緩慢輸注, 正確調節液速, 每次輸注時間需6小時以上。

(3)在靜脈輸注兩性黴素B時, 應選擇粗直的血管, 避免藥液外滲。 治療過程中應勤巡視, 隨時觀察輸注局部情況, 一旦發生注射部位腫脹、疼痛等藥液外滲時, 應立即停止輸注, 處理局部皮膚, 及時更換血管, 通知醫生。 必要時理療。

(4)輸注兩性黴素B時, 應嚴格記錄出入量並測尿pH值。

(5)監測血壓,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細心呵護,擁有健康人生。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細心呵護,擁有健康人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