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口瘡防治】鵝口瘡病因

養生之道網導讀:

瞭解鵝口瘡防治對寶寶健康極為重要, 那麼如何瞭解鵝口瘡防治呢?瞭解鵝口瘡防治不困難。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

Advertisiment
由真菌感染, 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 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 多見於嬰幼兒。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發現, 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新生兒出生1周左右, 啼哭時, 會偶然發現在新生兒的臉頰內側或牙床上有像乳渣那樣的白色小斑點。 與乳渣不同, 喝水也沖不掉。 這是由於沾上了一種黴菌。 據說有20%的產婦的產道裡都有這種黴菌, 是在出生時帶出來的。

在許多健康的新生兒中都有這種黴, 所以用不著擔心。 以前叫鵝口瘡或馬牙, 認為是營養不好的新生兒才得的。 實際上健康的新生兒也有。 健康的新生兒過半個月或1個月白斑會自然消失。

Advertisiment

這種黴如果是在給新生兒用抗生素治療中出現的話, 要馬上報告給醫生。 因為這是抗生素的一種副作用。 要對膠皮乳☆禁☆頭、牛奶瓶進行嚴格消毒, 以防再次感染。

如未成熟兒喝牛奶的量越來越少, 而且口中又出現了這種白色的黴時一定要看醫生。 這時, 不吃牛奶要比口中長黴更為嚴重。 因而, 這時的新生兒也應繼續吃奶。

鵝口瘡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 由真菌感染, 是兒童口腔的一種常見疾病。 在口腔黏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 多見於嬰幼兒。 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這種真菌有時也可在口腔中發現, 當嬰兒營養不良或身體衰弱時可以發病。

病因

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 白色念珠菌就是許多微生物中的一種,

Advertisiment
通常多發生在口腔不清潔、營養不良的嬰兒中, 在體弱的成年人中亦可發生。 白色念珠菌在健康兒童的口腔裡也常可發現, 但並不致病。

以下情況均可引起感染:

1.母親陰☆禁☆道有黴菌感染, 嬰兒出生時通過產道, 接觸母體的分泌物而感染。

2.奶瓶、奶嘴消毒不徹底, 母乳餵養時, 媽媽的乳☆禁☆頭不清潔。

3.接觸感染念珠菌的食物、衣物和玩具。 另外, 嬰幼兒在6~7個月時開始長牙, 牙床有輕度脹痛感, 嬰幼兒便愛咬手指, 咬玩具, 這樣就易把細菌、黴菌帶入口腔, 引起感染。

4.在幼稚園過集體生活, 有時因交叉感染可患鵝口瘡。

5.長期服用抗生素, 或不適當應用激素治療, 造成體內菌群失調, 黴菌乘虛而入。

治療

用弱鹼性溶液, 如2%~5%碳酸氫鈉(小蘇打)清洗,

Advertisiment
塗擦冰硼油(中藥冰硼散做成糊狀蜜劑)、制黴菌素混懸劑等效果良好。 加強營養, 特別適量增加維生素B2和維生素C。

嬰兒室應注意隔離和哺乳的消毒, 以預防傳播。

預防

1.產婦有陰☆禁☆道黴菌病時應積極治療, 切斷傳染途徑。

2.嬰幼兒進食的餐具清洗乾淨後再蒸10~15分鐘。

3.哺乳期的母親在餵奶前應用溫水清洗乳暈和乳☆禁☆頭;而且應經常洗澡、換內衣、剪指甲, 每次抱孩子時要先洗手。

4.對於嬰幼兒的被褥和玩具要定期拆洗、晾曬;寶寶的洗漱用具儘量和家長的分開, 並定期消毒。

5.嬰兒室應注意隔離和哺乳的消毒, 以預防傳播。

6.幼兒應經常性地進行一些戶外活動, 以增加機體的抵抗力。

7.在幼稚園過集體生活的幼兒, 用具不可混用。

Advertisiment

細心呵護, 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