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位80後的媽媽, 與眾多80後的姐妹們一樣, 凡事喜歡新潮時尚!對於育兒雖說自己還是個愛和媽媽撒嬌的孩子, 卻絲毫不影響我發誓做一個合格媽媽的決心。
現在是科學的時代, 凡事講究科學, 看看電視網路上鋪天蓋地的育兒產品宣傳, 我先到論壇裡找些准媽媽取取經!知道了, 現在不僅要早教孩子, 沒出生就要開始胎教了。 按照眾多姐姐的指導, 我也開始了各項胎教活動, 營養更是不在話下, 愣是從96斤吃成了136斤。 當然我的勞動也沒有白費, 看到寶寶, 一切都滿足了。
寶寶剛出生就對音樂和自己的名字有了反應,
Advertisiment
"胎教"是最早的教育, 但僅有胎教是不夠的, 因為"胎教"是"早教"的前奏、基礎, "早教"則是"胎教"的延續和發展, 只有兩者結合起來, 才會為人才的培養打下扎實的基礎。
我是怎樣進行胎教?
回憶我懷孕時幾乎每天都用CD機在固定時間給腹中的寶寶聽音樂;孩子的父親也積極參與, 每天抽出時間用話筒和未謀面的孩子進行交談, 親切地呼喚他的乳名:"陽陽, 爸爸在和你說話呢...今天乖不乖啊..."。 有時孩子在腹中亂蹬亂踢時, 只要他爸爸撫慰一下, 說"寶寶乖, 不要鬧...媽媽已經很辛苦了, 你要體諒啊..."孩子就會放緩動作, 安靜下來。 結果當孩子出生後, 即對胎教時的音樂做出了反應:只要媽媽一放胎教音樂,
Advertisiment
早早地教他"說"
從他出生的那一刻起, 只要他醒著, 我就一刻不停地和他講話:"陽陽, 媽媽給你穿衣服, 小手伸出來""陽陽, 今天天氣真好, 你瞧, 太陽公公也出來看你了―― "。 只要我一說話, 她會盯著我的臉看, 特別喜歡看我一張一合的嘴, 漸漸地他也會發出"咿咿啊啊"的聲音, 仿佛聽懂了似的。
平時我還注意根據寶寶的特點, 把"說、看、動"結合起來訓練。 當我發現他對燈光產生興趣時, 就打開開關的同時, 指著燈反復告訴你"燈燈亮亮, 燈亮了"。
這樣持續一段時間, 到他4個月時, 已知家中每盞燈的位置, 只要一說"燈燈亮亮",
Advertisiment
如今孩子快8個月了, 只要發現原來看過的書, 便興奮地撲過去拿, 小嘴裡就會"嘰嘰咕咕"說個不停, 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 期間包含了早教的成果。
早早地教他"爬"
一歲前, 孩子的動作發展最後的是訓練"爬", 所以孩子2個月時我每天讓他"趴"一會兒, 小臉通紅大哭起來, 長輩們看得心疼不已, "別做了, 孩子剛喝完奶會吐的"。
"太晚了, 讓孩子早點睡吧", 如此一來, 早晚都練不成, 其實看到孩子這副模樣, 自己心裡也難受,
Advertisiment
雖孩子在鍛煉中吃了一些苦, 但這對今後的身心發展將會有很大益處, 讓他從小就懂得, 要想成功就得靠自己的努力和勤奮。
早早地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此外, 培養孩子"吃、喝、拉、撒、睡"的習慣也要從出生開始, 孩子一滿月, 我就培養"把尿尿"的習慣。 喝完東西, 過片刻就吹口哨讓他解手。 剛開始, 孩子不一定有此感覺, 堅持了一段時間, 他就對口哨產生條件反射:有尿屎就拉,
Advertisiment
根據早教教師說的, 每次吃飯喝奶時, 要給孩子有個固定場所, 不讓家人"圍觀", 排除外界干擾;再者, 由於學"爬"孩子活動量大增, 一到進食時間, 胃口大開, 吃得既快又多;增大了活動量使他睡覺也香, 放在小床上, 衣服一脫, 安撫音樂一放, 不多時, 就安然入睡了。
通過"胎教"、"早教"使我得到了科學育兒的知識和方法, 也使寶寶健康成長, 我要繼續不斷地學習。 現在全家人在我的帶動下, 都開始了學習科學育兒的習慣, 大家互相討論, 找到最適合陽陽的方式。 希望我的寶寶可以快樂健康成長。
孩子上早教班的經驗:
經常看見一些預備媽媽和缺乏經驗的媽媽對孩子的早教這事情的種種疑問和困惑。 由於我體會早教也算有些年頭,雖然寶寶才4歲半,但他已經在早教班度過4個年頭,作為過來人,我想通過問答的方式把我的一些心得與爸媽們分享。
疑惑一:花那麼多錢,但那麼小的孩子在早教學校能學到什麼啊?
這恐怕是多數父母對小孩要不要上早教學校最大的糾結:投入是一定的,但回報是不確定的。其實這也是我最開始的疑惑,但後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還是給兒子報了名,吃了螃蟹,結果自我感覺這螃蟹很美味!這倒不是因為他在音樂課上已經學會了唱很多標準發音的英文歌,也不是因為他在藝術課上畫出了他人生的第一幅到第N幅畫,最近還獲了幼稚園的繪畫大獎,更是因為他在這裡收穫了以前想像不到的快樂。
在家的時候,他也會自己一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玩具一起玩,但在早教學校,那種由學校、老師、其他小朋友一起營造出的快樂的氛圍卻是家裡無論如何不可能具備的。而我一直認為,孩子只有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才會具有更健全的性格和陽光的心態,而這正是他們在早教學校中得到的東西。
知識可以在他們懂事以後再慢慢學,快樂的體驗卻是需要及早開始的。
疑惑二:早教課上老師帶小孩們玩、做遊戲,這樣的課程有用嗎?
我的認識,其實對小孩子來說,遊戲和體驗結合就是學習。
首先因為早教的孩子年齡還小,你不可能把很多知識性的東西塞給他們,這個時候培養他們對世界的感知、適應能力最重要,這些能力對於他們將來更好認識世界絕對重要,而達到這個目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在遊戲中去體驗。
比如我兒子上金寶貝4年,他們一直提倡的多感官教學我覺得非常地好,在他們的課上,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五感齊齊上陣。比如在上音樂課的時候,寶寶能夠痛快地享受打擊樂器帶來的樂趣;藝術課上寶寶會無拘無束畫出他心裡的世界。育樂課上寶寶摸高爬地,一身大汗,也確實盡興。讓寶寶在玩耍中、在跌打滾爬中探索和學習,幫助他們逐漸建立對外面世界的認知和適應能力,效果直接而明顯。
疑惑三:早教學校的課程設置普遍存在重複性太強的問題,有灌水的嫌疑。
舉個例子。我的寶寶半歲開始上課。周圍同齡孩子至少到8、9個月才會有再見招手的動作,但是由於每次離開學校老師都會和小朋友們一一揮手再見,我寶寶7個月時,我們一說再見,他就知道揮手了。後來發現很多動作都是在屢次重複中學會的,包括說爸爸媽媽姥姥姥爺。
疑惑四:同樣一門課程,卻設計成不同的階段,只是為了向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收費方便吧。
有不少家長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6個月大的孩子和3歲的孩子都在上音樂課,而且課程看起來都差不多,只是為了收費方便吧?哈哈,說這話的家長一定沒有好好去研究過這些課程,就我家孩子在金寶貝的課程看來,其實同樣是音樂課,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接觸的內容的深度、難度是不同的,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區別,6個月大的孩子和3歲的孩子上的課可是完全不一樣的。一開始的音樂課只是營造一種樂感和氣氛,但上到後來,寶寶連世界上的主要音樂形式都知道,還學會了好幾個國家的兒歌,這都是點滴積累起來的。
疑惑五: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這麼小就 "集體放養",不會抹煞了他們的個性吧?
把孩子放在一群孩子中更容易看出他的個性,好的早教學校,老師不會限制一個孩子必需怎麼樣,而是對他進行有益的引導,並及時與家長進行相關溝通。
比如說我兒子上的金寶貝在這點上就做得很好。我兒子有一段時間很不喜歡上音樂課,別的小朋友在唱的時候,他就到處跑,看起來心不在焉。後來老師就建議我,不必勉強他一定要坐在那裡聽,因為耳濡目染會讓他"開竅",果然,自從學完那首歡快的《Jingle bells》,兒子就奇跡般地喜歡上這課了,所以現在我也會對後來的媽媽們說多點耐心,不要輕言放棄。順應孩子的天性,讓他自然發展,這一點上,金寶貝是做得不錯的。
疑惑六:早教學校的老師一般只說孩子的好話,總是誇他,不會把他慣壞嗎?
給孩子一個"肯定"的環境,正是我當初十分認可早教的一個地方。我的兒子在早教學校從來不會聽到批評的、對他有負面評價的話,當他犯錯的時候,老師會非常有技巧地進行正面的引導,讓他自然而然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想到改進的方法,有時候連我們做家長的也未必有這樣的耐心。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變得越來越有自信、學會了積極主動地關心別人、學會了開動腦筋自己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些品質可是千金難換的。
小編點評:現在的父母工作都很忙,而且初為父母,一切都手忙腳亂的。早教學校一方面給父母和孩子一個定時在一起的親子互動時間,另一方面也傳授了很多如何和寶寶相處的好方法,早教學校不僅是為寶寶們開辦的,讓他們開心成長的,更是一所家長學校,家長在這裡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這絕對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完全不能簡單用錢來衡量。
由於我體會早教也算有些年頭,雖然寶寶才4歲半,但他已經在早教班度過4個年頭,作為過來人,我想通過問答的方式把我的一些心得與爸媽們分享。疑惑一:花那麼多錢,但那麼小的孩子在早教學校能學到什麼啊?
這恐怕是多數父母對小孩要不要上早教學校最大的糾結:投入是一定的,但回報是不確定的。其實這也是我最開始的疑惑,但後來抱著試試看的心態還是給兒子報了名,吃了螃蟹,結果自我感覺這螃蟹很美味!這倒不是因為他在音樂課上已經學會了唱很多標準發音的英文歌,也不是因為他在藝術課上畫出了他人生的第一幅到第N幅畫,最近還獲了幼稚園的繪畫大獎,更是因為他在這裡收穫了以前想像不到的快樂。
在家的時候,他也會自己一跟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玩具一起玩,但在早教學校,那種由學校、老師、其他小朋友一起營造出的快樂的氛圍卻是家裡無論如何不可能具備的。而我一直認為,孩子只有在快樂的環境中成長,才會具有更健全的性格和陽光的心態,而這正是他們在早教學校中得到的東西。
知識可以在他們懂事以後再慢慢學,快樂的體驗卻是需要及早開始的。
疑惑二:早教課上老師帶小孩們玩、做遊戲,這樣的課程有用嗎?
我的認識,其實對小孩子來說,遊戲和體驗結合就是學習。
首先因為早教的孩子年齡還小,你不可能把很多知識性的東西塞給他們,這個時候培養他們對世界的感知、適應能力最重要,這些能力對於他們將來更好認識世界絕對重要,而達到這個目的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在遊戲中去體驗。
比如我兒子上金寶貝4年,他們一直提倡的多感官教學我覺得非常地好,在他們的課上,視覺、聽覺、觸覺、嗅覺、味覺五感齊齊上陣。比如在上音樂課的時候,寶寶能夠痛快地享受打擊樂器帶來的樂趣;藝術課上寶寶會無拘無束畫出他心裡的世界。育樂課上寶寶摸高爬地,一身大汗,也確實盡興。讓寶寶在玩耍中、在跌打滾爬中探索和學習,幫助他們逐漸建立對外面世界的認知和適應能力,效果直接而明顯。
疑惑三:早教學校的課程設置普遍存在重複性太強的問題,有灌水的嫌疑。
舉個例子。我的寶寶半歲開始上課。周圍同齡孩子至少到8、9個月才會有再見招手的動作,但是由於每次離開學校老師都會和小朋友們一一揮手再見,我寶寶7個月時,我們一說再見,他就知道揮手了。後來發現很多動作都是在屢次重複中學會的,包括說爸爸媽媽姥姥姥爺。
疑惑四:同樣一門課程,卻設計成不同的階段,只是為了向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收費方便吧。
有不少家長有這樣的疑惑:為什麼6個月大的孩子和3歲的孩子都在上音樂課,而且課程看起來都差不多,只是為了收費方便吧?哈哈,說這話的家長一定沒有好好去研究過這些課程,就我家孩子在金寶貝的課程看來,其實同樣是音樂課,但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接觸的內容的深度、難度是不同的,根據不同年齡段孩子的區別,6個月大的孩子和3歲的孩子上的課可是完全不一樣的。一開始的音樂課只是營造一種樂感和氣氛,但上到後來,寶寶連世界上的主要音樂形式都知道,還學會了好幾個國家的兒歌,這都是點滴積累起來的。
疑惑五: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這麼小就 "集體放養",不會抹煞了他們的個性吧?
把孩子放在一群孩子中更容易看出他的個性,好的早教學校,老師不會限制一個孩子必需怎麼樣,而是對他進行有益的引導,並及時與家長進行相關溝通。
比如說我兒子上的金寶貝在這點上就做得很好。我兒子有一段時間很不喜歡上音樂課,別的小朋友在唱的時候,他就到處跑,看起來心不在焉。後來老師就建議我,不必勉強他一定要坐在那裡聽,因為耳濡目染會讓他"開竅",果然,自從學完那首歡快的《Jingle bells》,兒子就奇跡般地喜歡上這課了,所以現在我也會對後來的媽媽們說多點耐心,不要輕言放棄。順應孩子的天性,讓他自然發展,這一點上,金寶貝是做得不錯的。
疑惑六:早教學校的老師一般只說孩子的好話,總是誇他,不會把他慣壞嗎?
給孩子一個"肯定"的環境,正是我當初十分認可早教的一個地方。我的兒子在早教學校從來不會聽到批評的、對他有負面評價的話,當他犯錯的時候,老師會非常有技巧地進行正面的引導,讓他自然而然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並想到改進的方法,有時候連我們做家長的也未必有這樣的耐心。孩子在這樣的環境裡,變得越來越有自信、學會了積極主動地關心別人、學會了開動腦筋自己去想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些品質可是千金難換的。
小編點評:現在的父母工作都很忙,而且初為父母,一切都手忙腳亂的。早教學校一方面給父母和孩子一個定時在一起的親子互動時間,另一方面也傳授了很多如何和寶寶相處的好方法,早教學校不僅是為寶寶們開辦的,讓他們開心成長的,更是一所家長學校,家長在這裡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長,重新認識自己的孩子,這絕對是一種奇妙的體驗,完全不能簡單用錢來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