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位母親用一句話殺了他的兒子,家長們引以為戒!

泰國一位母親和兒子吵架, 憤怒的母親對兒子說, 有種你就別活了, 隨後還將上好膛的槍放在了兒子面前, 結果兒子真動手了……

殺死孩子的並不是槍, 而是母親過激的言行。 只因一時衝動, 一個好好的家庭就這樣毀了……

在家庭教育中, 我們常常不自覺地將孩子對我們的依賴視為籌碼, 逼迫孩子按照我們的要求去做人、做事。 當孩子的表現與我們的期望相悖時, 情急之下的家長習慣用威脅性的語言來恐嚇孩子, 期待孩子會因為害怕失去父母的庇佑而變得聽話、懂事。 但事實卻適得其反, 威脅恐嚇不但會使父母喪失威信,

Advertisiment
更會扭曲孩子的心靈。

下面給大家說一則很簡單的小故事 , 看完也許你就會明白, 傷害最深的往往真的就是我們的“無心”之語:

有一個人養著一隻從小就從深山裡撿回來的狗熊, 他一直養著這個狗熊, 可是有一天這個狗熊把鄰居家的一片玉米糟蹋了, 鄰居找上門來。 他很生氣, 拿起棍子對著狗熊就是亂打, 而且邊打邊罵:畜牲始終就是畜牲, 我白養你了。 打完後, 他把狗熊趕出了家門。

第二天的時候, 他又後悔了, 可是狗熊已經走進了後山。

他很後悔, 可是再也找不到狗熊了。 在一次上山打獵的時候, 他碰到了一隻老虎, 手無寸鐵的他閉上了眼睛。 突然他聽到了搏鬥的聲音, 他睜開眼睛一看, 原來是那只狗熊回來了。

Advertisiment
狗熊把老虎趕跑了, 他高興地上去愛☆禁☆撫著狗熊說道:“太好了, 上次我打了你還疼嗎?你跟我回去吧!”

狗熊說:“早就不疼了, 可是你說過的那些話卻還在讓我疼, 而且很疼很疼。 ”狗熊說完頭也不回就又回到了後山中。

很多時候, 很多事情造成的後果就像那個故事裡的狗熊一樣, 雖然棍子留下的疼早已消失了, 可是那個人說過的話對它的傷害卻是終身難忘的。

對別人有所傷害的話, 就像在大樹上盯釘子一樣, 你花了很小的力氣把釘子按在樹上, 等你後悔了卻要花十倍的力氣拔出來, 儘管你能取回來, 可是你留給別人的傷害就像釘子留在樹上的疤痕一樣是永遠消除不了的。

語言可以是一種暴力工具,

Advertisiment
很大程度上定義了孩子的自我, 父母以家長制風範使用語言暴力, 對孩子的心理造成的影響與危害具體表現為:

1、社交障礙:

不懂社交, 沒有朋友, 情商低, 現實中的社交圈子對於我來說是極其神秘的東西。

2、害怕爭端:

哪怕看到別人爭著付錢或討價還價這些事也會非常恐慌焦慮。 在網上說一句話, 不斷刷新看是否有反對, 即使沒有, 也可能某一天忍不住刪掉 。

4、非常害羞:

非常在必要的情況下與人交流, 能說兩個字絕不說三個。 在別人面前保持面無表情。

4、非常冷靜(表面上):

外界環境很難引起情緒大幅波動。

5、敏感脆弱:

玻璃心。

6、難以信任他人:

和別人(尤其是女性)在一起會很焦慮, 無法直視對方目光。

父母對孩子的語言暴力,

Advertisiment
不僅僅是指大聲的謾駡。 對孩子使用詆毀、蔑視、嘲笑等侮辱歧視性的語言, 甚至是惡意地拒絕與孩子說話, 使得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損害, 都可以認為是語言暴力。 家長對孩子使用語言暴力, 很大程度上是基於雙方的不平等關係, 也就是家長認為, 我是你的爸爸(媽媽), 你就得聽我的。

家庭教育中, 這些類型的話, 以後千萬別再說

1.侮辱諷刺型

(1)你簡直是個廢物/飯桶/白癡!

(2)你可真行/真不簡單/真厲害!(用其反語義)

(3)你這個無用的東西!

(4)你真笨!比豬還笨!

2.貶低壓抑型

(1)你根本不是讀書/畫畫/彈琴的料!

(2)你要是能考上大學/重點班/研究生, 太陽從西邊出來了!

(3)世界上再也沒有比你更笨的了!

3.威脅恐嚇型

(1)我再也不管你了,

Advertisiment
隨你便好了。

(2)你再不聽話, 我就不要你了。

(3)做不完作業, 不許吃飯、不許睡覺!

(4)揍死你!

4.抱怨哀求型

(1)求求你別這樣行嗎!

(2)求你讓我們省點心好不好?

(3)求你轉個學行不行?我實在是教不了你了!

5.強迫關懷型

(1)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好!

(2)我是過來人, 告訴你的肯定是對的, 你只要照做就好!

(3)我這麼做都是因為我太愛你了!

如何拒絕語言暴力?搜索

一個優秀的教育者, 應該是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的。 對於孩子而言, 家長怎麼說比說什麼更重要。 孩子也有自己的內心世界和情感世界, 家長的一言一行, 乃至一個表情, 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塑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 粑粑麻麻們在批評教育孩子的時候, 把自己的語言、行為好好反思,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始終用自己的心與孩子保持誠摯的溝通,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本來目的,才能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

將心比心、換位思考,始終用自己的心與孩子保持誠摯的溝通,這樣才能達到教育的本來目的,才能維繫良好的親子關係。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