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位胚胎停育媽媽的自白書

我是一名婦科醫生, 準確地說是一名從事與生育相關的婦科醫生。 我們的工作主要是幫助患者解決不孕不育和復發性流產的問題, 病房住著很多先兆流產需要保胎的患者。 我每天面對這類患者, 和她們打交道。 不曾想, 有一天我也成為了其中一員。

如果說懷孕是一件困難的事, 估計至少有80%的人會站出來否定。 媽媽婆婆會說, 我們那個年代的女人都能生, 不避孕的話能生到絕經!男人們會說, 某某女朋友都流了好多次, 或者是說身邊的同事都有孩子云云。 他們所言不假。 專業領域有一個資料,

Advertisiment
現在每6對夫妻就有1對需要生育指導, 看看各生殖中心火爆就診情況, 這個資料也不假。 有人說, 是你專業讓你接觸到這部分患者, 所以誇大了這個群體。 其實不然, 如果你留心身邊的朋友親戚, 你會發現不孕和不良妊娠(流產、宮外孕、引產)真不是件小事!我之所以今天想寫點懷孕的事, 是因為一次不良妊娠, 對一個女人, 一對夫妻的影響是很深刻的(我之所以沒有用傷害這個詞, 是因為傷害是短暫的, 而這種經歷的影響可能是長期的)。

今天不談不孕, 也不談宮外孕, 就說一說我自己的經歷-胚胎停育吧!

我不知道多少人在得知自己懷孕後是一種什麼心理, 反正我當時是難以置信。 後來緩過神, 覺得自己的人生要進入一個母親的角色——很奇妙。

Advertisiment
同時, 職業的嗅覺告訴我不能高興的太早, 因為我面前會有很多“跨欄”需要我去跨越。

首當其衝就是生化妊娠。 停經32天時我通過抽血驗證了妊娠的事實, 血HCG和孕酮符合自然妊娠的血值, 沒有月經來潮前的不適。 然後就是等待判斷宮內宮外妊娠, 沒有症狀就等到42天看超聲(這是最早查超聲的時間)。 期間我體會了早孕期的症狀, 個人體驗比較明顯的就是犯困和發冷, 也有下車後抱著馬桶吐的經歷。 總之, 承受的物有所值吧!直接的體現, 有兩件事我記得很清楚:第一、著急給寶寶起名字;第二, 開始寫孕期日記。 預產期是正月, 那年的正月在當地傳統是旺月, 家裡人很開心, 我們也覺得很幸運, 故起小名叫“吉寶寶”。

Advertisiment
由於工作的便利, 我以最早的時間排除了宮外孕, 第一關算是闖過了。

接下來, 就該等待胎心的出現。 可以說這個時候, 我還是很自信的, 因為沒有陰☆禁☆道流血, 沒有腹痛, 這是正常妊娠最好的狀態, 沒有著急去看超聲。 停經54天, 超聲查宮內臨床妊娠, 胎心搏動良好, 芽長與停經天數相符合, 順利闖過第二關。

接下來這一關就該關注胎心是否消失。 家人勸告我不要杞人憂天, 我就是一個平凡普通婦女, 這種事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我維持正常工作狀態, 繼續每天一定強度的手術量。 不過, 這一天還是來了, 一切就像是寫好的程式, “穩穩地”出現在我面前。 下腹痛持續存在, 沒有陰☆禁☆道流血, 查超聲見孕囊周邊不規則液暗區, 位於宮底部遠離宮頸(所以我一直沒有陰☆禁☆道流血),

Advertisiment
為了讓我安心, 超聲老師特地讓我看了螢幕, 胎心依舊搏動。 不看也罷, 看了後眼淚控制不住地流。

接下來的日子就是陷入一個個“圈套”, 之所以這麼講, 是因為我做的所有的事都是我曾經勸患者不要做的。 比如要不要臥床休息, 比如要不要定期監測血HCG、孕酮, 比如要不要吃保胎藥……這些事情最後我都選擇了“要”, 我像一個被嚇壞了的小孩一樣, 乖乖躺在床上, 隔三天查一次血, 定時口服保胎藥。 自己經歷過了, 還是想談談自己的體會。 臥床休息(注意不是絕對臥床休息)和中藥保胎對我自己來說是有效的。 有人會說, 你最後不也胎停了嗎?是, 我的一切努力最後沒能改變結局, 至少我休息後腹痛明顯緩解,

Advertisiment
至少在我流產後沒有遺憾自己的不作為。 所以今後, 我會肯定的告訴我的患者, 請假休息吧!關於抽血預計妊娠結局, 不得不服氣, 回頭看, 那個時候血液指標翻倍不理想, 孕酮一度下降, 也難怪每次超聲老師都說胎心搏動不鏗鏘有力。

保胎的日子時好時壞, 吉寶寶沒有放棄, 我也苦苦在堅持。 那個時候我的情緒不穩定, 後來反思, 唯一沒有做好的就是沒有保持一個好的心態。 主任給了最大的照顧, 工作間斷上著, 有症狀就回家休息, 如果上班也不安排手術。

時間走到了孕九週三天, 我又一次出現了腹痛, 不幸的是這一次吉寶寶沒有挺過這一難。 無論從哪個平面, 超聲都沒有探及到胎心搏動, 卻清晰看到胎兒的輪廓。有種痛苦就是你認清現實,情緒卻沒有同步到位。家人反復強調要我終止妊娠前再次複查,以免誤差,這也是大多數胚停家庭最常見反應。可以說就是一個緩衝接受現實的時間。

關於終止妊娠,常見的方式有兩種:藥物流產後清宮、人工(負壓吸引)流產,胚停患者更傾向于第一種。第一種方式需要吃藥三天,妊娠物流出來後還需要行清宮術。選擇人工流產,時間短,但是月份較大,存在殘留風險。我選擇了第二種。在這裡有人會有疑問,為什麼醫生給出的建議,放在醫生自己身上卻不選擇。我談一下自己的心理過程,我判斷胚停應該是最近一兩天發生的,組織尚新鮮,兩種方式都可以,第二種方式時間短,不用拖累家裡人陪伴。

第一次以患者的身份走進熟悉的手術室,感覺很不一樣。手術是在靜脈麻醉下完成的,沒有任何痛苦,我的老師、麻醉師和護士給了我最大的照顧。術後宮縮痛大概持續三個小時,自我感覺良好。回家前,同事把吉寶寶的絨毛組織拿來過目,很痛心。絨毛組織也沒有送FISH檢查,主要是因為覺得一次流產不需要過度醫療。

術後家裡人按照“小月子”照顧。這裡可能會有人質疑,流產術後是否坐小月子,自己第一次經歷流產,心理作用下也只好遵旨執行。術後第三天再次出現腹痛,查超聲果真殘留了!經常會有患者質疑醫生為什麼不清宮清乾淨,說實話很難做,一方面要出於保護內膜的目的不能刮狠,另一方面又要保證不殘留,本來就是矛盾!我作為醫生自然是能接受,可是大部分患者和家屬就很難理解。再次手術我選擇了宮腔鏡,手術很順利,術中為了保護內膜,手術醫生沒有用電極切除,而是用電切環輕輕刮下殘留的妊娠組織。術後回家我睡的很沉,像是打了一場戰役,垮了。現在流行一句話“感覺身體被挖空”,描述我當時的狀態很確切。別人終止妊娠休息兩周就基本恢復,我硬是持續了一個多月。其中滋味很難感同身受。

術後月經複潮也是件讓人糾結的經歷。以前和患者談話,我總會說,術後月經紊亂,閉經等等,等到自己身上才體會深刻。它壓根就不按常理出牌,週期紊亂,經量時多時少。心裡還是有點小慶倖,幸虧沒有閉經!要知道好多人清宮後宮腔粘連,再次妊娠幾率下降,宮外孕幾率上升。

故事本該在此結束,但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還沒有真正開始,它應該總結為“胚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它像濕疹,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開始犯了。後來日記裡多次記錄下我的心情,截取兩段吧!

“今天看到朋友圈曬孩子,一臉無關世事的無邪笑容。如果吉寶寶還在的話,今天應該15周了。15周的寶寶“……用B超可以分辨出胎兒的性別了”“開始學會輕輕地打嗝了……”看到這些描述,似乎都能看到到吉寶寶緊握拳頭、張開嘴唇、吞咽東西,並且會吸吮自己的手指的模樣。一定比其他寶寶更耐看!”

“朋友圈表妹說她家新生寶寶叫昊昊,心裡咯噔一下,狠狠地沉了下去,他曾說吉寶寶是男孩,就叫做昊昊……”

都說男人什麼時候能長大,他曾說,等孩子出生的時候,這是事實。這一次特別的經歷我像一名戰士孤軍奮戰到底,唯有得知胚停的那一晚,我指給他看吉寶寶成型的軀體,他沉默了。

好多人都會覺得胚停不過就是一次人流手術,哪個女孩不經歷過幾次!我只想說,身體的傷痛是短暫的,心裡的那個洞很難修補。後來我收拾孕期買的書籍,抑制噁心的小零食,為後來孕期準備的衣服時,都會覺得恍如隔世,這種體驗很難受。我曾和閨蜜說起這段心路歷程,她說她能理解,她在擁有兒子前也經歷過胚停。她一度不能看別人朋友圈曬寶寶,也曾委婉拒絕參加滿月酒。這就是那個洞,她很幸運後來有了現在的寶寶,在這之前,她也感到無能無力。

網路上有一個很感動的答案“為什麼要孩子”,說: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參與意味著付出與欣賞。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這段話很治癒,是我第一次覺得放下了。我寫這篇文章,也想讓更多的胚停媽媽能讀懂這句話,把那個洞口補上。

如今,我用自己的方式紀念吉寶寶,也能正視我們九周半的相處時光!願時光不老,記憶永存!

卻清晰看到胎兒的輪廓。有種痛苦就是你認清現實,情緒卻沒有同步到位。家人反復強調要我終止妊娠前再次複查,以免誤差,這也是大多數胚停家庭最常見反應。可以說就是一個緩衝接受現實的時間。

關於終止妊娠,常見的方式有兩種:藥物流產後清宮、人工(負壓吸引)流產,胚停患者更傾向于第一種。第一種方式需要吃藥三天,妊娠物流出來後還需要行清宮術。選擇人工流產,時間短,但是月份較大,存在殘留風險。我選擇了第二種。在這裡有人會有疑問,為什麼醫生給出的建議,放在醫生自己身上卻不選擇。我談一下自己的心理過程,我判斷胚停應該是最近一兩天發生的,組織尚新鮮,兩種方式都可以,第二種方式時間短,不用拖累家裡人陪伴。

第一次以患者的身份走進熟悉的手術室,感覺很不一樣。手術是在靜脈麻醉下完成的,沒有任何痛苦,我的老師、麻醉師和護士給了我最大的照顧。術後宮縮痛大概持續三個小時,自我感覺良好。回家前,同事把吉寶寶的絨毛組織拿來過目,很痛心。絨毛組織也沒有送FISH檢查,主要是因為覺得一次流產不需要過度醫療。

術後家裡人按照“小月子”照顧。這裡可能會有人質疑,流產術後是否坐小月子,自己第一次經歷流產,心理作用下也只好遵旨執行。術後第三天再次出現腹痛,查超聲果真殘留了!經常會有患者質疑醫生為什麼不清宮清乾淨,說實話很難做,一方面要出於保護內膜的目的不能刮狠,另一方面又要保證不殘留,本來就是矛盾!我作為醫生自然是能接受,可是大部分患者和家屬就很難理解。再次手術我選擇了宮腔鏡,手術很順利,術中為了保護內膜,手術醫生沒有用電極切除,而是用電切環輕輕刮下殘留的妊娠組織。術後回家我睡的很沉,像是打了一場戰役,垮了。現在流行一句話“感覺身體被挖空”,描述我當時的狀態很確切。別人終止妊娠休息兩周就基本恢復,我硬是持續了一個多月。其中滋味很難感同身受。

術後月經複潮也是件讓人糾結的經歷。以前和患者談話,我總會說,術後月經紊亂,閉經等等,等到自己身上才體會深刻。它壓根就不按常理出牌,週期紊亂,經量時多時少。心裡還是有點小慶倖,幸虧沒有閉經!要知道好多人清宮後宮腔粘連,再次妊娠幾率下降,宮外孕幾率上升。

故事本該在此結束,但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還沒有真正開始,它應該總結為“胚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它像濕疹,不知道什麼時候就開始犯了。後來日記裡多次記錄下我的心情,截取兩段吧!

“今天看到朋友圈曬孩子,一臉無關世事的無邪笑容。如果吉寶寶還在的話,今天應該15周了。15周的寶寶“……用B超可以分辨出胎兒的性別了”“開始學會輕輕地打嗝了……”看到這些描述,似乎都能看到到吉寶寶緊握拳頭、張開嘴唇、吞咽東西,並且會吸吮自己的手指的模樣。一定比其他寶寶更耐看!”

“朋友圈表妹說她家新生寶寶叫昊昊,心裡咯噔一下,狠狠地沉了下去,他曾說吉寶寶是男孩,就叫做昊昊……”

都說男人什麼時候能長大,他曾說,等孩子出生的時候,這是事實。這一次特別的經歷我像一名戰士孤軍奮戰到底,唯有得知胚停的那一晚,我指給他看吉寶寶成型的軀體,他沉默了。

好多人都會覺得胚停不過就是一次人流手術,哪個女孩不經歷過幾次!我只想說,身體的傷痛是短暫的,心裡的那個洞很難修補。後來我收拾孕期買的書籍,抑制噁心的小零食,為後來孕期準備的衣服時,都會覺得恍如隔世,這種體驗很難受。我曾和閨蜜說起這段心路歷程,她說她能理解,她在擁有兒子前也經歷過胚停。她一度不能看別人朋友圈曬寶寶,也曾委婉拒絕參加滿月酒。這就是那個洞,她很幸運後來有了現在的寶寶,在這之前,她也感到無能無力。

網路上有一個很感動的答案“為什麼要孩子”,說:為了參與一個生命的成長,參與意味著付出與欣賞。只要這個生命健康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讓我有機會和她(他)同行一段。這段話很治癒,是我第一次覺得放下了。我寫這篇文章,也想讓更多的胚停媽媽能讀懂這句話,把那個洞口補上。

如今,我用自己的方式紀念吉寶寶,也能正視我們九周半的相處時光!願時光不老,記憶永存!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