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個小遊戲,竟然對寶寶有這麼多好處?

CC上幼稚園之後, 班裡的媽媽們都發愁一個問題, 沒有辦法從寶寶的口中打聽到幼稚園的任何情況。

不知道過得是好是壞, 不知道今天受了表揚還是挨了批評。

還好, CC在這方面沒有讓我操過太多的心, 無論是受了表揚還是挨了批評我基本都可以知道。

家長們相互交流的時候, 也有人來“取經”, 為什麼CC那麼愛說?

我認為這歸功於她從小就玩的一個遊戲——角色扮演。

其實最開始我直接問她“今天在幼稚園的情況”的時候, CC通常也回答不上什麼, 但是在玩角色扮演的時候, 她便能全部展示出來, 尤其是讓她記憶深刻一些經歷。

Advertisiment

入園大概1周之後, 我就發現她在玩角色扮演的時候, 已經開始加入了幼稚園的元素, 並主動承擔起了老師的角色。 比如:

讓所有的小動物們排隊拉小火車;

告訴玩具娃娃先小便後洗手;

還會指點某只猴子或兔子:小板凳要坐好, 小腳要並齊, 小手放膝蓋。

當然也會對不遵守秩序的“動物朋友”給予警告和懲罰。

某天, 我就聽到她對小猴子說“如果你再插隊, 下一輪滑梯你就不能玩啦。

這些情景, 家長其實是不需要干預的, 孩子只是在遊戲中鞏固行為準則, 但剛開始我比較好奇, 就忍不住混進遊戲裡多問兩句。 比如:

我:為什麼不能插隊呀?

CC:因為插隊會撞倒其他小朋友。

我:哦, 所以今天哪個小朋友插隊了?撞倒了誰?

Advertisiment

CC:今天Judy插隊了, 撞到了莉莉。

我:啊?那莉莉有沒有哭, 老師該怎麼辦呢?

CC:哭了, 老師讓Judy說對不起, 然後抱抱(兩個小朋友抱抱以示和好)。

這樣, 就輕鬆Get到了幼稚園中的情況以及老師處理問題的方式, 而這些資訊的獲取方式是孩子在遊戲中的自然回應和流露, 就沒有被詢問甚至逼問的反感。

其實有孩子之前, 我經常看到親戚家的小孩子們玩過家家, 當時挺不屑的, 覺得這有勁嗎?弄幾個小玩偶在那演來演去?

但是養CC這幾年裡, 這個遊戲真的幫了我太大太大忙了, 我試著總結了幾點, 相信你看完之後, 再也不會小看這個遊戲。

有助於培養好的行為習慣和表達能力

CC小時候睡眠很渣, 為了給她建立睡前程式, 我們費了不少力氣,

Advertisiment
後來發現引入角色扮演之後效果就很棒。

別看她對安排在自己身上的程式各種不配合, 但是照顧起小寶寶來, 那是相當老練。

給玩具娃娃刷牙、洗澡、換睡衣、然後躺在床上跟CC一起睡覺….

在這個過程裡她既是流程的制定者, 又是流程的執行榜樣, 雙重角色會讓她變得特別有動力。

腦補一下, 大概就是小學班長的趕腳, 自己不做出個樣子給別人看, 怎麼服眾啊?

除此之外, 飯前洗手、玩玩具輪流等等只要你能想到的好的行為習慣, 都可以在告訴寶寶之後, 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鞏固。

在CC的角色扮演遊戲裡, 我還會常常扮演規則的破壞者, (尤其是當天或近期CC出現類似情況的時候)。

我:我就要玩小猴子手裡的積木。 (模仿CC不講理時的樣子)

Advertisiment

CC:它正在玩, 誰先拿到的誰先玩, 別人玩完了你才能玩。

我:不行, 我很著急, 我就要玩, 哇哇哇(開始假哭)

CC:你真的不能搶, 來, 過來, 媽媽抱抱。

所以有段時間我家的畫風相當怪異, CC會特別鄭重的對我說:來, 叫媽媽、媽媽抱抱。

我會豪不尷尬的脫口而出:媽媽, 然後投進她的懷抱。

某次趕上我媽在旁邊, 一口參茶差點噴我一臉。 。 。

但是不得不承認, 角色扮演的遊戲在鞏固習慣、教孩子照顧別人、以及表達情感方面, 確實超有效果。

撫慰孩子的情感創傷

成長的道路上有那麼多不如意, 即便是最為親近的父母, 我們也無法感同身受、幫孩子逐一排解, 但是角色扮演卻可以辦到。

常看公號的朋友知道CC這次補牙非常不順利, 出現了很多害怕、恐慌的心理。

Advertisiment

我們告訴她不要害怕、這沒什麼好怕的, 或者是媽媽知道你很害怕但這很快會過去...

但是, 這些語言上的安慰並沒有起什麼作用, 她最後還是無法克服心中的恐懼。

但回到家在自己的遊戲裡, 她會對著“兔小綠”說:

就是振的時候有點點麻, 就是水有點涼(漱口水), 就是你有點很害怕….

別哭別哭, 我會把你牙齒裡的小細菌都抓出來, 你就可以吃很多好吃的啦, 還可以吃霜淇淋….

所以你要堅持一下哦....

我相信她在安撫玩偶的時候, 也是重新的安撫了一遍自己。

孩子需要同理心, 當他知道別人(玩偶)經歷同樣的事(補牙)也會有同樣的反應(大哭)時, 他就會找回很多信心, 覺得原來大家都一樣, 自己並不是很沒用。

同樣的例子,還有打預防針、被小朋友欺負、被大人懲罰……

雖然這一切都只是她想像出來的,但是也足夠治癒了。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角色扮演,特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CC這只坐不住的猴子,據我觀察至今只有做兩件事的時候可以安靜下來。

如果長時間聽她沒了動靜,去房間裡找,不是在安靜的看書,就是在低聲的玩角色扮演。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己制定遊戲規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這個世界是我的,規則我說了算。

所以在孩子不需要大人的情況下,讓孩子盡情的享受自己吧。

如果你發現寶寶對娃娃出現了打罵或是其他暴力行為,當下也不要立即粗暴的指責或制止。

反思孩子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跟家長學的,還是跟暴力卡通裡學的,今後爭取避免,適當的時機進行正確的引導。

映射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幼稚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

“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遊戲。

角色扮演的遊戲絕非簡單兒戲,它是孩子認識成人世界的一面鏡子。”

這面鏡子同時驗證著你教育孩子的所有成功和失敗。

你說過的話,或是做過的事,可能在他的遊戲過程中被一次次重演。

看孩子對待小玩偶們的方式、語氣、態度,我們大概就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孩子對玩偶也能做到共情、溫柔的堅定,那父母大多在堅持著正面管教;

如果孩子沖玩偶大喊大叫非打即罰,那就反思自己是不是經常出現類似的行為。

孩子的現狀如何,還有比這個遊戲更直接的回饋方式嗎?

所謂養孩子,其實不是你教他聽,而是你做他學。

C媽說

值得提醒的是,這種遊戲並不是女寶寶的專利哦,男孩子也很合適。

不用擔心扮家家會不會讓男寶娘娘腔。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通常到三歲的時候,孩子會自動意識到性別差異,玩角色扮演遊戲的時候,男寶會自然接過父親的角色,女寶則會扮演母親。

男寶和女寶在選擇角色、設定情景或情節中一般會有所差異。

1歲之後角色扮演就可以玩起來啦,開始可能需要父母引導,內容可以從簡單的照顧娃娃們或者小動物們衣食住行開始,緊貼寶寶的日常相關。

隨著寶寶生活閱歷的增加,他遊戲的主觀能動性以及遊戲內容也會日益豐富,最終成為他折射自己世界的一個縮影。

同樣的例子,還有打預防針、被小朋友欺負、被大人懲罰……

雖然這一切都只是她想像出來的,但是也足夠治癒了。

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角色扮演,特別訓練孩子的專注力。

CC這只坐不住的猴子,據我觀察至今只有做兩件事的時候可以安靜下來。

如果長時間聽她沒了動靜,去房間裡找,不是在安靜的看書,就是在低聲的玩角色扮演。

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自己制定遊戲規則,能最大限度的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這個世界是我的,規則我說了算。

所以在孩子不需要大人的情況下,讓孩子盡情的享受自己吧。

如果你發現寶寶對娃娃出現了打罵或是其他暴力行為,當下也不要立即粗暴的指責或制止。

反思孩子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跟家長學的,還是跟暴力卡通裡學的,今後爭取避免,適當的時機進行正確的引導。

映射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幼稚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說過:

“孩子的知識是從經驗中獲得的,而孩子的生活本身就是遊戲。

角色扮演的遊戲絕非簡單兒戲,它是孩子認識成人世界的一面鏡子。”

這面鏡子同時驗證著你教育孩子的所有成功和失敗。

你說過的話,或是做過的事,可能在他的遊戲過程中被一次次重演。

看孩子對待小玩偶們的方式、語氣、態度,我們大概就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如果孩子對玩偶也能做到共情、溫柔的堅定,那父母大多在堅持著正面管教;

如果孩子沖玩偶大喊大叫非打即罰,那就反思自己是不是經常出現類似的行為。

孩子的現狀如何,還有比這個遊戲更直接的回饋方式嗎?

所謂養孩子,其實不是你教他聽,而是你做他學。

C媽說

值得提醒的是,這種遊戲並不是女寶寶的專利哦,男孩子也很合適。

不用擔心扮家家會不會讓男寶娘娘腔。

美國兒科學會表示:通常到三歲的時候,孩子會自動意識到性別差異,玩角色扮演遊戲的時候,男寶會自然接過父親的角色,女寶則會扮演母親。

男寶和女寶在選擇角色、設定情景或情節中一般會有所差異。

1歲之後角色扮演就可以玩起來啦,開始可能需要父母引導,內容可以從簡單的照顧娃娃們或者小動物們衣食住行開始,緊貼寶寶的日常相關。

隨著寶寶生活閱歷的增加,他遊戲的主觀能動性以及遊戲內容也會日益豐富,最終成為他折射自己世界的一個縮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