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對夫妻離婚後,孩子用玩偶擺出了這一幕…

一位朋友曾分享過一張圖, 讓我久久難以忘懷:

孩子讓三隻小熊都依偎在一起, 三隻依偎在一起的小熊只表達了兩個字, 那就是“孤獨”。

我寧願把孩子的這個小小舉動, 看成是一個沒有那麼複雜內容的小遊戲。 即便如此, 我內心仍然有某個地方, 被擊中, 陣陣生疼。

其實, 若婚姻裡的每一個人, 都能夠持續去做自我成長, 很多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當然, 若我們一直做到自我修煉, 那即使真的到了不得不離婚那一步, 也不至於再給孩子帶去太大的傷害了。

一個5歲的男孩問媽媽:你最愛誰?

媽媽說:最愛爸爸。

Advertisiment

男孩問了爸爸同樣的問題。

爸爸說:最愛媽媽。

男孩一臉的心滿意足, 擠到爸爸媽媽中間說道:我同時愛你們倆!

這樣一個溫馨的鏡頭折射出的, 是在孩子心目中, 爸爸加上媽媽, 才是一個完整的家, 才是一份完整的愛。 孩子們就是將爸爸的部分與媽媽的部分整合到一起, 才形成了他們獨一無二的自我。 也因此, 爸爸和媽媽關係的不和諧, 甚至破裂, 對孩子而言是巨大的傷害。

為了避免婚姻問題帶給孩子不該有的傷害, 父母們最好瞭解下面這三個原則:

▌原則一:問題才是問題, 人不是問題

朋友圈裡, 一幫學心理的朋友曾瘋轉過精神分析師吳和鳴老師說的一段話, 很有趣也很犀利:

神父面對女方:你願意嫁給他, 深入虎穴,

Advertisiment
成為他媽他姐的替身, 接受他二十八年累積的憤怒嗎?

她說:我願意。

神父面對男方:你願意娶她嗎?把你家變成主戰場, 成為她爸她哥的替身, 接受她二十六年累積的幻想、嫉妒和仇恨嗎?

他說:我願意。

神父:現在我宣佈, 你們正式結仇!

很有意思的一個段子, 卻揭示了一個常被我們忽略的真相:每個人在走進婚姻之前, 都不是一張白紙;我們不僅僅是嫁給/娶了這個人, 還同時嫁給/娶回了TA的過去, TA背後所藏著的一整套價值觀念, 一整部家族的悠久歷史——真的編撰起來, 也許能夠編出一部厚厚的詞典。

所以, 我們的伴侶面對我們說出的每句話, 做過的每件事, 背後都是有一部“辭海”可以追索查詢的。 再或者, 可以說, 我們的伴侶並非“問題”本身,

Advertisiment
他們頂多是承載“問題”的那個人。

把人和問題分開, 這才是夫妻雙方能夠心平氣和、相互尊重、有效溝通的前提。 而在婚姻裡必須要分個對錯來的努力, 往往都是徒勞又最無意義的事。

▌原則二:儘量避免在感情上向孩子訴苦、求助

一位媽媽曾描述過這麼一個小細節:

女兒在畫紙上, 畫出一串腳印, 女兒一邊畫一邊跟媽媽說:如果你想我了, 就踩著這些腳印來找我。

這個動人的故事傳達出的, 是孩子們對父母深深的愛。 孩子們知道父母需要自己。 只要父母願意, 孩子們會隨時配合父母、安慰父母。 然而, 這個時候, 恰恰是最需要父母們警惕的。

在一個家庭裡, 如果一個成員向另一個成員說積極的、好的事情, 那前者就是父母,

Advertisiment
在傳遞力量以及影響力;如果一個成員總向另外一個成員說消極的、不好的事情, 那麼前者就是兒女, 在討要關注、傾聽和安撫。 所以, 若有父母習慣性地向孩子訴苦, 那麼父母就變成了孩子, 孩子則變成了父母的父母。 這樣的孩子, 往往會特別懂得為父母考慮, 很懂事, 但也因此會被剝奪掉自己的童年, 喪失孩子時期最該獲得的心靈養分, 導致身心發展的極大困擾。

所以, 夫妻中的任一方, 都需要小心在孩子面前評價另一方。 尤其避免向孩子訴苦、抱怨另一半的“不是”。

▌原則三:真正做到自我成長

我見過很多人, 他們一直努力地在做自我成長。 可惜的是, 他們學得了一些知識、觀點後, 就會著急要運用到自己的另一半身上。

Advertisiment
於是, 那些知識、觀點很容易成為指責另一半的工具。 這導致一方“越成長”, 對另一方越不滿, 夫妻關係越是緊張。

這是進入了一個誤區。 我們該做的, 是瞭解內在最深處的自我, 自己內在真正的想法和感受。 這樣我們才能夠去瞭解自己的伴侶。 我們需要去理解自己的人性, 去原諒自己的錯誤和弱點, 這樣我們才會允許伴侶犯錯, 就像我自己會犯錯一樣。 只有這樣, 伴侶和我們在一起, 才會感覺到安全, 感覺到被接納、被理解。

真愛, 是愛一個人本來的樣子。 支持TA成為TA能夠成為的最好的人。 不試圖去改變TA一絲一毫。 只有當我們完完全全不想去改變伴侶, 對方才會一直想要和我們呆在一起。 因為我們尊重所愛之人本來的樣子, 鼓勵TA去做自己;我們對TA沒有指責、沒有比較、沒有評判。我們愛TA,欣賞TA,因為TA是獨一無二的,而我們自己,亦不再需要TA來填補自己的空虛,不再需要TA讓自己感覺良好。我們確信:我很好,我值得被愛,我也有愛人的能力。

作為一個同樣走在成長路上的女人、妻子、媽媽,謹以此文與圍城內外所有人共勉。

鼓勵TA去做自己;我們對TA沒有指責、沒有比較、沒有評判。我們愛TA,欣賞TA,因為TA是獨一無二的,而我們自己,亦不再需要TA來填補自己的空虛,不再需要TA讓自己感覺良好。我們確信:我很好,我值得被愛,我也有愛人的能力。

作為一個同樣走在成長路上的女人、妻子、媽媽,謹以此文與圍城內外所有人共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