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日三餐細嚼慢嚥輕輕鬆松把肥減

醫學研究發現, 每口飯咀嚼30次左右才是最理想的。 這樣既有利於提高食物的利用率, 實現其營養價值, 又具有防胖減肥之功效。 日本營養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讓一群體型肥胖的男女改吃不經過充分咀嚼就無法吞咽的食物, 不改變營養成分, 以迫使其逐漸養成細嚼慢嚥的良好飲食習慣。 結果男子經過19周後體重減輕4千克, 女子20周後體重下降4.6千克。 同時, 這些肥胖者體內的血糖、膽固醇和中性脂肪也相應地有明顯下降。

細嚼慢嚥的飲食行為所以能發揮如此理想的防胖減肥效應, 主要是因為人的饑與飽的反應,

Advertisiment
並非完全取決於胃體本身的空虛感或充盈, 而是受下丘腦部位的食欲中樞(產生饑餓感)和飽食中樞(產生飽腹感)控制。 當食物入胃經消化吸收進入血液, 致使血糖、氨基酸等濃度升高時, 人的饑餓感便消失, 而出現飽腹感的資訊回饋, 一旦為大腦飽食中樞所接受, 就會及時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而終止進食。 若沒經過細嚼慢嚥就狼吞虎嚥地把食物吃下去, 體內血糖的變化就來不及反應, 當飽腹感出現時, 再發出停止進食的信號已為時已晚。 所以吃飯過快的人, 雖已吃下去比正常進食速度多得多的食物, 熱能攝取量過剩, 卻因飽腹感的資訊未出現, 仍會覺得食欲未盡, 還有想吃的欲望, 結果越吃越胖。
Advertisiment
人一旦真的胖起來, 再回頭來減肥就絕非易事。 因此, 凡有吃飯過快不良習慣的人, 不如把吃飯的速度放慢一些, 並限制每餐的進食量, 這樣預防肥胖更有實際意義。

有時控制吃飯速度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因此, 除注重定時定量吃好一日三餐外, 還可以在食用方法上顛倒一下進餐順序, 臨餐時先喝茶、吃水果或素冷盤, 等緩解一下饑餓感後再吃主餐, 這樣就能比較容易堅持細嚼慢嚥地進餐, 避免吃飯過快和攝取過多的產熱量高的食物, 以利預防肥胖或有效地減肥。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