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歲寶寶喜歡哭鬧怎麼辦

寶寶喜歡時不時哭鬧這對忙了一天回到家希望夜晚能安安靜靜地讀報紙、看電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或是搞些輕鬆的親子遊戲的父母們來說頭疼不已。 然而寶寶並不能理解我們心意時刻配合我們。 他們會因為自己的身心狀況不佳哭鬧起來, 甚至大發脾氣。 當家艮精耳充斥著尖叫、哭鬧聲, 心情自然煩躁起來。 這樣的情緒雖然是人之常情, 但對教育孩子起不到任何有效的作用。 我們或許可以做這樣的嘗試, 緩解自身的情緒:

1、幹一件自己特別享受的事情

事情並不需要怎麼特別, 哪怕只是洗個熱水澡、做個面膜、把音響調大聲,

Advertisiment
聽首自己愛聽的曲予、沏壺香茶等, 只要有利於舒緩自己情緒的都行, 總之把自己和寶寶尖叫哭鬧的情境暫時隔離, 撫平了自己心頭煩躁的波瀾, 再面對繼續哭鬧的孩子時, 我們的內心便不再那麼容易“起毛'’。

2、回想寶寶可愛的神情、童趣的言語

每個孩子都有可愛的一面, 如果能夠成功調用大腦中儲存的這部分資源, 就會在心中對孩子湧起無限愛憐的感覺, 有助於沖淡煩躁和惱火的情緒。

3、認知調整

孩子的尖叫和哭鬧並不總是無理的, 有時代表某種無法用語言表達的涵義。 如果我們能夠猜中, 寶貝的哭聲就會低一些, 猜錯了, 寶貝的哭聲就高亢些。 有時脾氣大也是孩子自己試圖調節情緒的方祛之一。

Advertisiment
他不會像夫人有那麼多管道可以宣洩和轉移, 所以這也是我們可以借題發揮的機會, 教會他更多官泄的方式。 當我們的注意力專注地做上述的認知調整工作時, 煩躁惱火的情緒便在不知不覺中遁形了。

這種情緒在年輕的媽媽身上時有發生。 她們面對夫發牌氣的寶寶, 感覺到無奈又無助, 不知道怎樣做才合適。 下意識是想法是“我是個不合格的媽媽”、“我不稱職”。 其實在認知層而, 我們完全可以做這樣的調節:沒有誰天生會做媽媽, 要勝任就得學習, 眼前這個寶貴的學習機會絕不能錯失, 我一定能想出辦法來。 經過一番自我激勵, 重新上崗後的媽媽就會變消極為積極。

如果在家庭聚會或有客來防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寶寶毫無顧忌地鬧起來, 會令不少家長猝不及防, 覺得有失顏面。 即便平時這些家長對待孩予頗有耐心, 但在“外人”面前, 他們依然希望儘快“鎮壓”孩子的哭鬧, 保存自己的顏面。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衝動行為之前, 塒自己喊“停”。 這麼多雙眼睛關注著這一幕, 意味著有很多能量在這個場合運轉, 或許這是個塑造孩子行為的好機會。 如果借著這股能量把孩子往好處去推, 也許比平時私下裡教育孩於效果還好。 比如, 一個挑食的孩, 因為飯桌上沒有合意的菜而火發脾氣, 我們可以說, 寶寶, 這個小菜心覺得好難為情, 現在這麼多人都知道寶寶不喜歡吃它, 它傷心地哭起來。 寶寶很可能被個“童話”吸引, 進而改善自己的行為。

Advertisiment

帶孩子坐過飛機的家長都知道, 空乘小姐會提醒說“如果發生緊急事件, 請家長先把自己的氧氣面罩戴好, 再幫孩子戴上”。 如果我們作為家長都無法處理、合理轉化我們的負面情緒, 又如何幫助寶寶接納和改善他們的情緒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