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直被父母“忽悠”著長大,這樣的孩子反而更優秀

心理學家曾經研究得出一個這樣的結論:想讓別人變成什麼樣的人, 就以他是什麼樣的人來對待他。 這裡, 絲瓜媽媽想說, 如果你想讓自己的孩子更優秀, 不妨“忽悠”他, 告訴他, 他就是個聰明又強大的人。

當然了, 此忽悠非彼忽悠, 並不是在孩子哭著鬧著要去動物園時, 你忽悠他週末去, 結果放了個大飛機!而是用忽悠的方式, 誇他, 求助於他, 讓孩子提升和定位一個更好的自己。

忽悠大法之·誇

週末朋友來家裡吃晚飯, 還帶了一包軟糖, 小絲瓜看到可高興了, 把整包糖都拆了, 倒地上像搓麻將一樣在地上搓。

Advertisiment

當然, 這樣是不對的。

我走上去跟絲瓜說:哇, 阿姨送給我們的糖上面全是叮噹貓呢, 好可愛。 絲瓜, 你看外面, 已經天黑了, 叮噹貓要回家睡覺了, 我們把它們送回袋子裡睡覺吧。

當絲瓜說好我就知道這娃上鉤了, 跟他說:那咱們比比, 看誰送的叮噹貓最多。

小絲瓜聽完馬上發揮旋風小能手的特質, 猛往袋子裡塞, 我一邊放慢速度, 一邊忽悠他:絲瓜好棒, 太快了, 裝了好多叮噹貓.....小絲瓜可高興了。

裝完後, 我把密封袋封好一大半, 留個小缺口, 跟絲瓜說:絲瓜的力氣最大了, 你幫媽媽把叮噹貓的家門穩上好不好。 絲瓜也屁顛顛的來幫忙, 還說要把糖放在桌子下麵, 不要吵到叮噹貓睡覺。

在育兒路上的“忽悠”是媽媽制勝的法寶。

Advertisiment

當你誇孩子聰明, 他學著去思考;

當你誇孩子勤奮, 他學著和你分擔;

當你誇孩子體貼, 他學會了善良

......

用肯定的眼光看待孩子, 和孩子交流, 這種忽悠, 比糖還甜, 比打罵的教育更有用。

忽悠大法之·示弱

在孩子眼中, 爸媽越強大, 他們的依賴性可能越強, 懂得向孩子示弱的父母反而成就了孩子的“強大”。 媽媽們一定要理解, 示弱並不是軟弱, 示弱也是一種智慧。

就拿我一個同事的例子來說吧, 她家的孩子以前被嬌慣了, 很皮, 同事想要二胎都不敢。 可是最近她說可以計畫要了, 因為她發現了一個帶孩子的絕招:“向孩子尋求幫助”。

有一次她實在累了, 就躺在沙發上, 為了讓孩子安靜一點, 就跟孩子說:“你看媽媽跑一天了, 你幫媽媽捶捶腳好不好?”

Advertisiment

孩子就特別積極地給她捶, 小手沒什麼勁, 但是非常努力在做。 後來同事就開始有意識的跟孩子求助。

做飯的時候:“媽媽要做飯了, 可是忙不過來, 你幫媽媽把土豆洗一下好不好?”

收拾玩具的時候:“媽媽忘了這個小兔子是放在哪裡的了, 你能幫媽媽送小兔子回家嗎?”

躺著沙發不想動的時候:爸爸在那裡看書, 媽媽的腿麻了, 去幫爸爸把燈打開好嗎?

慢慢的, 孩子把自己當成大人, 特別體貼媽媽和家人, 偶爾還會“反忽悠”。

例如有一次她做的菜不太好吃, 孩子爸爸都嫌棄了, 孩子卻說“我覺得好好吃, 媽媽做的菜最好吃了, 媽媽我還要再吃。 ”

家裡有更小的朋友來玩的時候, 還主動幫忙拿著奶瓶給小弟弟小妹妹喝。

Advertisiment

有一次同事試探地問:如果以後有了小弟弟小妹妹, 你會幫媽媽照顧小弟弟小妹妹嗎, 媽媽忙不過來。

孩子拍著胸脯說:“會幫會幫, 以後還要和小弟弟小妹妹一起照顧媽媽。 ”聽到這些話, 真的甜入心。

就是這樣, 孩子在媽媽高明的“忽悠”聲中學會做事情, 懂得體貼關愛, 變得更自信、更自力、更聰明、更懂事, 這不正是媽媽們希望的嗎。

“弱小”的爸媽會把孩子推到困難的面前, 讓孩子學著去面對、去解決, 促使孩子慢慢提高自己的能力。

孩子的思維原本是一張白紙, 父母和老師的教導猶如在白紙上繪畫, 在孩子尚未開啟的意識中, 用“忽悠”的方式, 為他們提升和定位一個更好的自己, 這對他們的正向成長會帶來無限的啟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