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看就會:溺水判斷和簡單急救,只要孩子愛水我們就要學!

但是在無水不歡的夏天, 也常有小朋友溺水的新聞, 讓家長看了扼腕。

哪些信號就是溺水的警示?

萬一的萬一, 孩子真的溺水了, 除了呼救, 家長正確的急救到底怎麼做?

家長不要怕麻煩, 學會了防患於未然,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安全地度過爽爽玩水的夏天。

什麼樣的孩子最危險?有點會游泳的孩子最危險!

Tom說, 他上課時問小朋友:媽媽掉到水裡去了你該怎麼辦?小朋友多數都會說:“我會游泳了, 我可以下去救媽媽!”

這是絕對錯誤的!

每次上課聽到這種回答, Tom老師會斬釘截鐵地回答:“不行, 你不能下去救媽媽,

Advertisiment
你要大聲地呼救, 去喊大人!”

小朋友一定要明白一點:自己的能力有局限。 可以通過一些測試來讓孩子明白“水中能力的局限性”:

來, 悶悶水, 試試你能悶多少秒?

或者你來游吧, 教練跟在旁邊, 看看能遊多久。

悶了一會兒就起來了, 或者遊了一個來回沒力氣了, 就會抓著教練的衣服起來了, 這時候可以告訴小孩:你現在只能遊這麼遠, 讓他能明白自己的能力在哪裡。

“會游泳”依然要注意的玩水安全

規定要穿救生背心才能進行的水上運動, 必須穿著下, 不能恃著“我會游泳”而放鬆警惕不穿;

海邊玩耍不能讓小朋友帶著救生圈、浮水衣或者袖漂就自己下去了, 家長必須保持在3米以內, 萬一有浪或者發生意外, 家長才能及時反應;

Advertisiment

控制好時間, 小朋友玩high了會忘記自己累, 而累的情況下對危險狀態的反應是更遲鈍的, 所以疲勞玩耍更危險。 和孩子事先說好, 玩水不要超過1小時;

定清晰的規則:比如, 不能遊超過某個浮標或者某條線。

只要躺下來能沒過你鼻子的, 都有可能發生溺水

有些酒店裡的兒童泳池只有70-80公分, 很多家長就很自然認為這肯定不會溺水, 因為孩子可以踩得到底。 但其實, 只要你躺下來水能沒過你的鼻子的, 都有可能發生溺水。

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在水裡的動態。 有些小朋友溺水時候是不動的, 垂直的立在水裡, 頭露在水面上, 眼神很空洞, 他不會掙扎, 其實是在求救, 但是發不出聲音了。

如果發現小孩出現這樣“在泳池中垂直站立不動”的情況,

Advertisiment
一定要第一時間遊過去。

親身示範, 除了呼救之外你還能做的事兒

採訪時聽Tom老師講了簡單的急救, 我們沒怎麼聽懂。 於是拿了一個娃娃, 請他來演示下, 我們拍了照片給大家看。

第一步:大聲叫名字、撓腳底心兒

大聲叫小朋友名字, 看眼神, 小嬰兒的話可以撓撓腳底心, 看看有沒有反應, 判斷是否有意識。

第二步:檢查呼吸和脈搏

10秒內可以同時檢查呼吸和脈搏, 無呼吸或僅是喘息即呼吸不正常。

第三步:高聲呼救

馬上呼叫周圍的人報警, 尋求專業急救人員的幫忙。

第四步:打開氣道

把小朋友氣道打開, 下巴和脖子往後抬, 下巴喉嚨儘量連成一直線。

第五步:清理口腔異物

打開氣道後, 查看一下口腔內有沒有異物,

Advertisiment
有異物的話趕緊取出。

第六步:心肺復蘇

如果小朋友已經沒有正常呼吸了, 必須馬上做心肺復蘇。

1歲以下的嬰兒:不能用手掌按壓心臟, 而是用兩根手指, 按壓點在兩個乳☆禁☆頭連線的中點, 往下按壓4cm, 上來也要4cm, 30次為一組。

1歲以上至青春期:將雙手或一隻手(對於很小的兒童)放在胸骨下半部, 往下按壓5cm, 上來也要5cm, 30次為一組。

頻率:每分鐘按壓100-120次, 每次按壓後都要等到胸部回彈後再按下一次。

第七步:人工呼吸

做完一組30次按壓後, 要做2次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正確方式:氣道打開, 捏住小朋友的鼻子, 用大人嘴巴包住小朋友的整個嘴巴不能漏氣, 眼睛看著小朋友的胸口, 看胸口吹到鼓起來後, 等胸口平下來再來一次, 做2次人工呼吸,

Advertisiment
接30次胸外按壓, 一直重複, 接力下去, 直到專業急救人士到達。

最後辟個謠, 到底什麼是神奇的“倒水”?

前段時間看到新聞一直說溺水後可以把人整個倒掛在後背上跳, Tom老師說這個動作確實出現在溺水急救中, 它的專業名詞是“倒水”, 但是正確動作不是把整個溺水的人倒掛在後背, 這樣的話脖子容易受傷且容易腦充血。

正確動作是:

把小朋友斜著抗在肩膀上, 溺水者頭朝下, 施救者用肩膀壓著溺水者的胃, 把水倒出來。

同時要說的是——如果溺水的小朋友已經失去意識, 那麼趕緊

做心肺復蘇是最關鍵的!!!

做心肺復蘇是最關鍵的!!!

不知道大家學會沒有。 作為愛水的孩子的爹媽, 這些常識別怕麻煩, 一定要記得和學會。 以防萬一,更希望這個萬一不要發生。

以防萬一,更希望這個萬一不要發生。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