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羡慕我的同桌張勇, 他成績平平可是說起父母卻眉飛色舞, 我更羡慕那些書裡知道的大師和他們的孩子。 梁培寬追憶父親梁漱溟時說父親的教育是“信任且開放式的”, 有一次他考了59分, 他拿著補考通知書給父親看, 父親只一眼就還給兒子, 那意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這些小孩受了信任與激勵, 後來都有了出息。 媽媽, 你可知道我羡慕他們?」
——選自某滿分作文
看到這篇作文, 我馬上聯想到悲催的自己 , 一直以來我都是周圍人眼中“優秀”的代表, 其實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Advertisiment
▼
從上小學到結婚我似乎一直活在父母殷切的期望與期待中, 上學期間我需要不斷的拿高分才能看到父母久違的笑容, 當我將大學錄取通知書放到父母面前時, 媽媽甚至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爸爸也高興的久久拿著通知書不說話, 媽媽似乎在宣洩著這麼多年來她的艱辛與不易, 而爸爸似乎也在為這麼多年來做的忍讓而感到欣慰, 因為我知道爸跟媽的關係並不怎麼樣。
而等到我畢業後上班, 我也進入了能讓父母感到高興和認可的知名企業。 甚至後來結婚的物件也是按照他們的標準來, 並且在生活和工作中, 只有父母、老婆、同事的認可和滿意才能讓我感知自己存在的價值,
Advertisiment
但慢慢的, 我開始懷疑我的這種性格, 我看著曾經和我一樣的有些人, 他們曾經比我的起點還低但卻進步巨大, 一方面是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我和他們說話已經明顯感覺我們不已經在一個層次, 我的眼界顯得無比狹隘, 讓曾經作為成績優異的我感到無比慚愧。 所以我對我的童年成長經歷、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對我自身的性格缺陷做了毫不留情的解剖。 希望為現在的父母提供哪怕一丁丁反思。
▼
我們知道, 父母們出於很多原因會把自己的標準和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或擺脫現在的貧困環境,
Advertisiment
2種不同的性格, 決定2種不同的人生
▼
發自內心地豁達與自信, 是對自己價值的認可的表現;有一種豁達與自信是無條件的, 這類人傾向於失敗後具體分析外部因素和自身的不足, 然後針對性調整和改進自身的不足,
Advertisiment
而另一類(有條件的自信與豁達, 需要周圍的人各種分析和意見 , 幫助建立信心)的孩子在失敗時更容易士氣低落, 他們不會嘗試新的辦法, 而是重複失敗的策略或者乾脆放棄。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敢做出改變, 因為我知道一旦我做出大的改變,
Advertisiment
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 但愛有很多種。 難道非要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 才算是父母愛地成功的證明?
1 孩子缺乏創造力和大人廢話多關係
2 孩子偷東西後媽媽的驚人做法
3 其實那個沒哭的孩子才是受害者
4 好姑娘為什麼總遇見渣男, 有女兒必看
激發孩子創造力從會玩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