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篇滿分作文讓當爹的我淚如雨下

先來看一篇滿分作文的一段


「我羡慕我的同桌張勇, 他成績平平可是說起父母卻眉飛色舞, 我更羡慕那些書裡知道的大師和他們的孩子。 梁培寬追憶父親梁漱溟時說父親的教育是“信任且開放式的”, 有一次他考了59分, 他拿著補考通知書給父親看, 父親只一眼就還給兒子, 那意思是“自己的事情自己負責”……這些小孩受了信任與激勵, 後來都有了出息。 媽媽, 你可知道我羡慕他們?」
——選自某滿分作文
看到這篇作文, 我馬上聯想到悲催的自己 , 一直以來我都是周圍人眼中“優秀”的代表, 其實只有我自己才知道。
Advertisiment
我是一個多麼沒用勇氣和不敢對面改變的人。


從上小學到結婚我似乎一直活在父母殷切的期望與期待中, 上學期間我需要不斷的拿高分才能看到父母久違的笑容, 當我將大學錄取通知書放到父母面前時, 媽媽甚至激動地流下了眼淚, 爸爸也高興的久久拿著通知書不說話, 媽媽似乎在宣洩著這麼多年來她的艱辛與不易, 而爸爸似乎也在為這麼多年來做的忍讓而感到欣慰, 因為我知道爸跟媽的關係並不怎麼樣。
而等到我畢業後上班, 我也進入了能讓父母感到高興和認可的知名企業。 甚至後來結婚的物件也是按照他們的標準來, 並且在生活和工作中, 只有父母、老婆、同事的認可和滿意才能讓我感知自己存在的價值,
Advertisiment
是的我一直生活在他們的期望中並享受著由此給自己帶來內心的安寧與喜悅。  ▼

但慢慢的, 我開始懷疑我的這種性格, 我看著曾經和我一樣的有些人, 他們曾經比我的起點還低但卻進步巨大, 一方面是事業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更重要的是我和他們說話已經明顯感覺我們不已經在一個層次, 我的眼界顯得無比狹隘, 讓曾經作為成績優異的我感到無比慚愧。 所以我對我的童年成長經歷、父母的教育方式以及對我自身的性格缺陷做了毫不留情的解剖。 希望為現在的父母提供哪怕一丁丁反思。


我們知道, 父母們出於很多原因會把自己的標準和期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或擺脫現在的貧困環境,
Advertisiment
或者是光耀門楣, 或者繼承大業的需要等等, 特別是強勢的父母長此以往, 會讓孩子失去對自身價值的衡量與認知, 父母的滿意與認可就成了孩子做事的價值衡量標準。 而這種強制干涉教育方式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孩子會無時無刻在意周圍人的眼光與評價, 因為只有外部的眼光與評價才能讓他感知到自己的價值。 而我就是這樣環境下的一個產物, 因為我是否認可自己的價值依賴於別人是否認可我, 依賴於我是否“成功”。
2種不同的性格, 決定2種不同的人生

發自內心地豁達與自信, 是對自己價值的認可的表現;有一種豁達與自信是無條件的, 這類人傾向於失敗後具體分析外部因素和自身的不足, 然後針對性調整和改進自身的不足,
Advertisiment
他們永遠都有嘗試新辦法的勇氣, 他們會鍥而不捨嘗試新的策略, 因為不論成敗他們都認可自己, 相信自己的價值。 就像我上文提到的那些起點低的人, 後來他們的高度把我秒成渣, 他們就是這樣一類人, 任何時刻哪怕窮的三餐只能吃泡面, 但是他們那種透露出來的豁達與自信是那麼的耀眼, 我曾經一度還有點鄙視他們這種窮快活加盲目豁達的作風。
而另一類(有條件的自信與豁達, 需要周圍的人各種分析和意見 , 幫助建立信心)的孩子在失敗時更容易士氣低落, 他們不會嘗試新的辦法, 而是重複失敗的策略或者乾脆放棄。 這也是為什麼我不敢做出改變, 因為我知道一旦我做出大的改變,
Advertisiment
就要冒很大的風險, 一旦我失敗了我就會感到迷茫, 我害怕別人的嘲笑, 我會連自己都不認可自己, 我就是這樣一個人。
我相信每一個父母都是愛自己孩子的, 但愛有很多種。 難道非要孩子達到自己的要求, 才算是父母愛地成功的證明?



1 孩子缺乏創造力和大人廢話多關係
2 孩子偷東西後媽媽的驚人做法
3 其實那個沒哭的孩子才是受害者
4 好姑娘為什麼總遇見渣男, 有女兒必看
激發孩子創造力從會玩開始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