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線幼師提醒:必須遵守“3誇3不誇”

心理學家表示, 誇讚孩子IQ高, 如:“你太棒了”、“你真聰明”、“你好厲害”, 通常會讓孩子得一種叫做“表揚癮”的病, 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為了得到家長的誇讚, 如果有一天沒有得到, 那麼孩子很可能會失落、難過、憤怒, 甚至產生不自信, 這種誇讚弊大於利, 所以各位家長從現在開始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誇讚孩子。

錯誤的誇獎=毒藥

璐璐從出生到上小班這幾年, 無論是家人還是老師都覺得她很聰明, 經常誇讚她, 所以璐璐一直很自信, 至到上了中班, 家人感覺璐璐沒有以前那麼快樂了, 璐璐說:“老師都不誇我聰明了,

Advertisiment
還批評我。 ”

孩子在誇讚中長大, 這讓她產生自信, 感覺自己很不錯。 中班後, 由於老師沒有每次都誇她, 這讓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打擊, 慢慢的會懷疑自己, 產生自卑現象。 現在父母都開始重視“賞識教育”, 覺得多誇讚能夠讓孩子更自信、更快樂, 所以對孩子開始了各種讚美, 但是這種不嚴謹、不正確的讚美只會誇壞孩子。

3誇3不誇, 家長一定要記牢

①誇具體不誇全部

孩子做了什麼事情, 就具體的誇讚什麼事情, 不要籠統, 如:寶寶幫奶奶拿清掃工具, 可以這麼誇讚:“寶寶知道奶奶辛苦, 幫奶奶拿掃帚, 奶奶感到很幸福、很開心。 ”有針對性的具體誇讚, 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為什麼被誇讚, 讓孩子清楚的知道今後應該怎麼做。

Advertisiment

②誇努力不誇聰明

各位家長請記住, 聰明不是孩子的功勞。 寧願誇讚孩子為事情所作出的努力, 也不要去誇孩子聰明、漂亮這些源于基因方面的詞彙。 如果孩子做的每一件事情, 家長都用“聰明”來定義, 那麼, 您的孩子可能會變得“自負”, 經受不起“打擊”。 還可能在他面對一些新挑戰時, 不敢面對而選擇逃避, 因為他怕完成不了任務, 被認為不聰明。

③誇事不誇人

“乖寶寶”、“你真乖”是典型的“誇人格”, 這種誇讚儘量少用, 建議家長留心孩子的努力, 如:孩子在公共場所玩滑滑梯, 學會了排隊。 可以這麼誇讚:“寶寶學會了排隊, 做一個懂禮貌懂規矩的人, 寶寶你做的很對!”家長可以把孩子付出的努力, 詳細描述給孩子聽, 讓孩子瞭解自己整個過程中的表現,

Advertisiment
這時候你會發現愉快自信的笑會洋溢在孩子的臉上。

誇獎語言有講究

在誇讚孩子時, 要乾淨利索。 很多家長會說, 乾淨利索的誇讚不就是“你真棒”、“做得好”……之類的??除此之外還能說什麼。 其實你還可以這樣說:

第一, 誇結果。 如:帶寶寶去超市, 大家按約定每人只買了一件東西。 這時可以這麼誇讚:“寶寶能遵守約定做事, 真棒!”這時孩子內心反應可能是, 原來遵守約定是一種好的習慣, 媽媽還表揚我了, 以後還要遵守約定。

第二, 誇過程。 如:寶寶跟小朋友搶玩具時, 鬧翻了, 經過調解, 兩人互相分享玩具開心的玩耍。 這時可以這麼誇讚:“雖然剛剛有爭執, 但是寶寶學會了分享, 媽媽以你為榮!”這樣的誇讚很容易引起寶寶的共鳴,

Advertisiment
寶寶內心也許會想, 搶玩具是一種不好的行為, 以後不要搶玩具了, 要跟大家一起分享玩具, 這樣大家更喜歡我了。

誇讚孩子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 但它講究技巧, 無論你擅長哪種表揚, 都要源于各位家長內心的認可, 不分場合、不分事情一味誇讚, 反而會適得其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