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來看看“風疹塊”的居家護理

蕁麻疹又稱“風疹塊”, 是很常見的小兒皮膚病, 大約有15~20%的寶寶至少患過一次蕁麻疹。 皮疹為暫時性風團, 每個損害常在數小時內消失, 看似是小病, 但是多伴有劇烈地騷癢, 可累及皮膚以外的其他臟器, 並有反復發作的特點, 所以也並非是小病, 應重視對該病的防治。
蕁麻疹多發生在皮膚, 突然發生大小不一、數目不定的水腫性風團, 境界清楚, 高出周圍皮膚, 呈淺紅色或蒼白色, 四周皮膚發紅。 風疹塊邊緣不整齊, 可以相互融合成片, 並引起劇癢。 發作大多少於24小時, 但常反復發作。
當消化道受累後, 可發生上腹部疼痛、噁心、嘔吐、腹瀉等;累及咽喉部可引起喉頭水腫、呼吸急促,
Advertisiment
甚至窒息死亡;氣管及肺受累可出現咳嗽、呼吸困難、胸悶等。
內外兩因
內因:患兒有特異性過敏體質, 在血清裡存在一種高含量的IgE免疫球蛋白, 其含量高出正常小兒十多倍, 這些都是遺傳基因所決定的。
外因:最常見的是藥物和食物。 藥物常見的有青黴素、磺胺類藥、阿斯匹林、消炎通、痢特靈等。 食物類的有堅果類、牛奶、魚、蝦、蟹、雞蛋、草莓、蘑菇、蛋白腖等。 某些環境因素也會致病, 如過冷、過熱、塵蟎、黴菌、日光、花粉、塵土等。 細菌感染、病毒及黴菌感染、寄生蟲病也是致病的因素。
護理要點
要保持皮膚清潔、乾燥, 預防繼發感染。 寶寶的指甲要剪短, 儘量不要讓寶寶用手去抓癢。
Advertisiment

爸媽要注意觀察引起患兒蕁麻疹的過敏原, 如發現某種食品或藥物過敏時, 應立刻停用, 對可疑致敏原應儘量避免接觸。
室內要保持通風、整潔、乾燥, 不要放置可能引起過敏的花卉, 也不要噴灑殺蟲劑、清香劑等化學藥物, 以免致敏。
寶寶要加強鍛煉, 參加各項有利於健康的運動, 如游泳、跳繩、跑步、打球等。 夏季用冷毛巾擦身, 逐漸過渡到冷水沖澡, 增強皮膚的抗病能力。
夏季還可用食療調補, 如用紅棗10個、蘆根30克, 藿香10克, 茯苓10克、烏梅5克、甘草3克, 煎湯服用, 有清暑化濕防過敏的作用。
TIPS:家庭用藥推薦
常用維生素C或路丁口服。 抗過敏藥如賽庚定、樸爾敏對蕁麻疹很有效, 但用後白天易引起嗜睡。 近年應用開瑞坦或仙特敏有明顯抗過敏作用,
Advertisiment
而不會引起嗜睡。 外用薄荷爐甘石洗劑或薄荷酊塗抹有止癢作用。
中醫中藥常採用祛風清熱止癢藥, 如蟬衣、地膚子、白癬皮、防風、浮萍、夏枯草、黃芩等。 外用地膚子、白礬、艾葉、食鹽, 煎湯洗浴, 每日1次。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