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來看看兒童緘默症及治療方法

東東5歲了, 外婆帶著他來到心理門診。 他乖巧地依偎在外婆的身邊一言不發, 黑亮的雙眸透著一絲不安, 時而看看外婆, 時而盯著醫生。 外婆說, 東東4歲前因父母遠在另一城市, 所以主要與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和外公、外婆的感情很好, 在家中比較活潑, 能說會道。 4歲時被父母接到他們所在的城市, 但由於工作忙, 很快又將他送到鄉下的爺爺奶奶家。 爺爺奶奶脾氣很壞,經常打罵東東。 此後, 東東的話越來越少, 直至與父母在一起時也一言不發, 只做手勢, 著急時哭叫、打自己。 來就診前1個月, 東東隨母親去看望外婆,

Advertisiment
再也不願離開外婆。 在外婆的關心下, 東東逐漸開始講幾句話, 但只與外婆講, 仍不與父母講話。 經過對東東的檢査, 醫生認為他屬於兒童緘默症。

兒童緘默症包括在某些場合現出緘默不語和完全性的緘默不語。 前者最為常見, 被稱為選擇性緘默, 是指有的孩子原來講話很好, 但從某一時期, 常常是3~5歲開始, 表現出在某些場合拒絕講話、緘默不語或是耳語, 而在另外一些場合則能進行正常的言語交流。 緘默時可以用手勢、點頭、搖手等軀體語言進行交流, 有時也可用書寫的方式來表達。 拒絕講話的場合一般是在學校或在陌生人面前, 少數孩子在學校說話而在家中不說話;拒絕與成人說話, 而與同齡人或熟人則講話。

Advertisiment

孩子發生選擇性緘默與性格、家庭環境、心理因素以及發育因素有關。 這種孩子的性格較為敏感、膽怯、孤僻、脆弱, 依賴性較強。 他們的父母對孩子往往過於支配或過於保護, 或者父母自身存在性格缺陷。 有的兒童因父母關係不和、父母離異, 在家中或在某些場合心理受到過刺激;有的孩子開始說話的年齡較晚, 有功能性遺尿、遺糞的情況, 腦電圖也表現為不成熟等。 這些因素造成兒童平日在與人交往中也常顯出有些困難, 例如他們不知道應該如何與人, 尤其是與不熟悉的成人交往。 在與人交往中顯得害羞、退縮、容易生氣, 經常板著瞼。

對於有選擇性緘默的孩子, 家長不能強迫孩子開口或嘲笑孩子, 諸如“你快說啊”、“你啞巴拉”、“這孩子見人就是不講話,

Advertisiment
真沒用”等, 不要在外人面前損傷孩子的自尊心。 由於這種現象多數是心因性的, 所以先要瞭解孩子緘默的原因, 改善和消除不利因素, 然後創造一個輕鬆的氣氛, 誘導孩子講話。 不論孩子是否講話, 家長都要和藹地與他多對話。 對於較小的孩子可在遊戲中進行, 多帶孩子接觸外界。 當緘默的孩子獲得了安全感和自信, 就會開口講話了。 必要時請心理醫生幫助治療。 東東在心理醫生和外婆的治療和關愛下, 話逐漸多了起來, 但應允許他暫時不離開外婆。 其父母應討論如何改善他們對東東的撫養教育態度和方法問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