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崩症是指不能排出濃縮尿的疾病。 由於尿很稀, 為排出正常人應排出體外的鹽分, 必須大量飲水, 大量排尿, 有的每天甚至要排10 升的尿, 不得不經常上廁所, 以前不尿床的現在也開始尿床了。 由於孩子突然出現上述症狀, 母親十分吃驚。 最初以為是喝水過多引起的, 所以不讓孩子喝水, 由此引起脫水症狀(嘔吐、腹痛、頭痛、發熱、煩躁), 這時才急急忙忙去看醫生。
引起尿崩症的原因是因為調節尿量的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這種激素在下丘腦產生, 貯存於腦垂體後葉。 這個部位周圍出現病變以後引起尿崩症。
Advertisiment
因腦腫瘤不能馬上做出診斷, 有患尿崩症3~4 年的病例。 因此, 有必要注意腦腫瘤診斷, 經常查眼底, 做CT 檢查。
治療上, 如果是腫瘤引起的, 需要手術。 原因不明的則要補給抗利尿激素。
使用較多的是噴霧式的從鼻吸入的抗利尿劑。
有一種尿崩症稱腎性尿崩症。 儘管抗利尿激素不缺乏, 但由於腎臟腎小管先天異常, 對抗利尿激素沒有反應。 正常情況下, 在接受激素的命令後, 要對腎小球輸送來的尿進行水分的重吸收。 可現在不能完成這個過程, 因此排出的尿很稀。
嬰兒出生後馬上有症狀出現。 母親以為孩子餓了才哭, 因此給孩子餵奶,
Advertisiment
這種情況, 要給予充足的水分, 限制食物中的鹽分和蛋白質。 幼兒期的病兒要用藥物減少尿量。 夜裡排尿是非常討厭的事, 但長大一點兒後, 孩子便可自己上廁所了;因此, 除多飲水外, 其餘生活均可保持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