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來看看小兒的蛔蟲病的罪魁禍首

似蚓蛔線蟲(Ascaris lumbricoides Linnaeus, 1758)簡稱蛔蟲, 是人體內最常見的寄生蟲之一。 成蟲寄生於小腸, 可引起蛔蟲病(Ascariasis)。 此外, 犬弓首線蟲(Toxocara canis, 簡稱犬蛔蟲)是犬類常見的腸道寄生蟲, 其幼蟲能在人體內移行, 引起內臟幼蟲移行症(visceral larva migrans, VLM)。

原腔動物門, 線蟲綱, 蛔目, 蛔科。 是人體腸道內最大的寄生線蟲, 成體略帶粉紅色或微黃色, 體表有橫紋, 雄蟲尾部常捲曲。 蟲卵隨糞便排出, 卵分受精卵和非受精卵兩種。 前者金黃色, 內有球形卵細胞, 兩極有新月狀空隙;後者窄長, 內有一團大小不等的粗大折光顆粒。 只有受精卵才能卵裂、發育。 在21~30℃、潮濕、氧氣充足、蔭蔽的泥土中約10天左右發育成杆狀蚴。

Advertisiment
脫一次皮變成具有感染性幼蟲的感染性蟲卵, 此時如被吞食, 卵殼被消化, 幼蟲在腸內逸出。 然後穿過腸壁, 進入淋巴腺和腸系膜靜脈, 經肝、右心、肺, 穿過毛細血管到達肺泡, 再經氣管、喉頭的會厭、口腔、食道、胃, 回到小腸, 整個過程約25~29天, 脫3次皮, 再經1月餘就發育為成蟲。 蛔蟲是世界性分佈種類, 是人體最常見的寄生蟲, 感染率可達70%以上, 農村高於城市, 兒童高於成人。 受感染後, 出現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食欲不振或善饑、臍周陣發性疼痛、營養不良、失眠、磨牙等症狀, 有時還可引起嚴重的併發症。 如蛔蟲扭集成團可形成蛔蟲性腸梗阻, 鑽入膽道形成膽道蛔蟲病, 進入闌尾造成闌尾蛔蟲病和腸穿等,
Advertisiment
對人體危害很大。 預防蛔蟲病, 主要是普治病人, 杜絕感染來源;搞好糞便管理;講究個人衛生, 防止蟲卵人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