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來看看關於孩子隔代教養的看法

當三代之間有不一致的教養模式, 受害最深的當然還是無知的孩子, 因為年紀小無法分辨對錯, 對自己的行為也缺乏自省的習慣, 以致從小在一邊寵溺、一邊嚴格的教養縫隙中鑽漏洞, 有時還成了專挑軟柿子吃的小霸王。

隔代教養的看法, 儘管見仁見智, 但是根據臺灣的相關資料整理分析, 結果發現:

職業婦女將未滿三歲小孩交由祖父母照顧者占百分之六十三點三, 其次是交由保姆照顧者占百分之十八點二, 由自己或是先生照顧者只有百分之十四點六。 其中, 能自己帶孩子的職業婦女,

Advertisiment
多半是自己開店或在家幫忙, 可就近照顧。

不論收入如何, 職業婦女託付三歲以下幼兒的首選都是祖父母, 其中, 又以月收入二萬元以上未滿四萬元者, 由祖父母照顧的比率為最高, 超過七成。

月收入低於二萬元的婦女, 則約有五成八交由祖父母照顧。 收入超過四萬元以上者, 因為較有能力請保姆照顧幼兒, 請保姆照顧的比率超過三成五, 由祖父母照顧比率約為五成。
相較之下, 不在職場的婦女, 超過九成五自己照顧未滿三歲的小孩, 由祖父母及保姆照顧的比率僅有百分之三點八四及百分之零點六。 (《自由時報》二○○七年八月一日)

由此可見隔代教養的普遍性。

雖然臺灣已通過兩性平等法修正草案, 將增列育嬰留職停薪津貼為保險給付項目,

Advertisiment
並擴大至所有受雇勞工, 成為留職停薪適用對象。 但為了現實經濟的考慮, 以及複職是否仍保有原來的職位, 使得這個育嬰留職停薪制度, 形同望梅止渴。 最新調查顯示, 只有一半的企業設有育嬰留職停薪假, 且只有不到一成的企業, 有人申請育嬰留職停薪假。

隔代教養好壞處都有

隔代教養有許多的好處, 例如:祖父母歷練豐富, 並且吸取了前次錯誤的管教經驗, 因此在教養上會比較得心應手。 同時, 由於祖父母對孫子的期望不像父母對孩子那麼高, 因此比較有彈性, 能得到小孩子的共鳴, 孩子也更敢把心事向祖父母吐露。 又因為祖父母一般只帶孫子玩, 壓力比較大的功課學習仍由父母親承擔,

Advertisiment
因此小孩跟祖父母的相處會比較輕鬆自在。

但不可否認的是, 由於現代人比較晚婚, 等到祖父母真要帶小孩的時候, 往往年事已高(一般平均在七十歲), 體力已不如前, 更何況有些祖父母已經有了關節痛、糖尿病、心肌血管等等毛病, 確實有些力不從心。 由於祖父母在日常的管教問題上, 常比較放任, 甚至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 常造成很多教養上的問題。 又由於祖父母、父母兩代在養育孩子的觀念上有不少的歧見, 因此問題層出不窮。

至今, 我還記得一位年輕媽媽挫折的臉龐。

有一回, 我應邀至一家幼稚園演講, 正要離去前, 一位媽媽趨身靠近, 她說:“昨天我把五歲的兒子從婆家接回來, 剛進門, 兒子竟然用兇惡的口氣對我說:‘還不趕快把我的鞋子脫掉。

Advertisiment
’這時, 兒子把腳伸到我眼前, 一副蠻橫的模樣, 讓我看了真痛心, 當時本想一巴掌打下去, 可是又想到我們夫妻為創業而忙碌, 根本沒空陪他玩, 任由公婆管教, 也難怪他的行為舉止讓我無法掌握。 ”

孩子若態度不對, 本來就該管教, 這不是用愧疚的心、補償的物質來解決的。 我建議這位媽媽告訴兒子:“自己的鞋子自己脫, 你做得到。 ”也就是廢話少說, 讓兒子自行負責, 針對不當的言詞一定要有正確的引導。

另一位媽媽也因為在職場上忙進忙出, 尤其在訂單交貨的大月階段, 幾乎每天要加班, 造成她答應去接孩子的時間一再延誤。 去到婆家, 只見老公窩在電視機前猛看電視。 她說:“都晚上八點鐘了,

Advertisiment
兒子口中含著一口飯, 婆婆到處追, 兒子還對婆婆說:‘討厭奶奶, 討厭吃飯。 ’我痛心極了, 真想馬上遞辭呈, 好好留在家。 ”

正式地坐下來溝通

六歲前的孩子非常需要注意他們的言行舉止, 如果固定在一個家庭環境, 得到一致的管教方式, 可以使孩子容易遵守良好的生活習慣。 但是孩子如果發現在爺爺奶奶處, 可以得到比較寬鬆的尺度, 這時孩子開始會有不同的反應, 例如:只要多吵鬧幾聲, 爺爺奶奶允許看電視的時間可以加長;如果和表弟、表妹吵架爭玩具, 爺爺會立刻出門去買新的。

有時看到祖父母被小孫子、小孫女頂嘴, 在場的年輕父母也不知道是要順從長輩, 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呢, 還是需要正式地坐下來溝通, 建議長輩配合年輕父母的管教方式?

有位媽媽告訴我:“公婆幫忙帶孩子,讓我放心去上班,我已經很感激,哪還忍心說東說西。”

另一位媽媽是把孩子交給自己的媽媽帶,她說:“我比較敢直接和媽媽講,平常我也訂一些育兒雜誌寄到娘家,讓媽媽吸收教養新知。”

當三代之間有不一致的教養模式,受害最深的當然還是無知的孩子,因為年紀小無法分辨對錯,對自己的行為也缺乏自省的習慣,以致從小在一邊寵溺一邊嚴格的教養縫隙中鑽漏洞,有時還成了專挑軟柿子吃的小霸王。

孩子要有一致的價值觀

為了讓年幼的孩子從小成長有一致的價值觀,年輕父母最好先取得共識,然後再影響長輩配合管教。例如,孩子若對長輩出口不遜,這是不能當成孩子不懂,不該計較;或孩子講話可愛,大家說說笑笑就算了。

有位年輕媽媽邀先生一起來聽我的演講,原因是她想和公公溝通――不要在兒子鬧脾氣時還刻意維護,讓他們年輕夫妻很難教小孩。

這時我問坐在一旁的年輕爸爸:“這件事你認為重要嗎?”

年輕爸爸似乎沒有切身的壓力,他聳聳肩地說:“我爸爸就是那樣的人,我小時候他對我很凶,現在卻寵我兒子。”

年輕媽媽聽到這裡,她立刻補上一句:“我就是怕公公太寵兒子,以後會越來越不聽話,我先生卻說不會啦!還好啦!可是我已經看出將來會有問題,希望教我們如何去協調。”

聽得出來這是一位積極成長的媽媽,為了鼓勵先生有共識,她用心良苦地邀他一起成長,幸好她先生也樂於改進,於是我當場“角色扮演”為公公,讓他們夫妻模擬如何向公公建言。

“爸,很謝謝你有空幫忙照顧孩子,如果他講話不禮貌,還請立刻糾正他、告訴他――爺爺沒辦法接受你這樣說;或者針對你剛才的不禮貌,要向爺爺道歉。”

像這樣,長輩還是需要在隔代教養上尊重兒子媳婦的意見,適時給予孫兒女正確的機會教育。

這對夫妻由一方向公公明講後,另一位還要補充說些感謝肯定的話,讓長輩看到兒子媳婦的一致共識和誠懇態度,相信老人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

所以要不要向長輩講開來?我的答案一向是: “Yes!”

吳娟瑜老師的溫馨叮嚀

當孩子蠻橫不講理時

當孩子對爺爺奶奶大聲頂嘴或怒目相視時,有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建議年輕父母運用:

――如果是兩三歲的孩子,要立刻正式地說:“不可這樣,要跟爺爺奶奶說對不起。”再輕拉他的手走向爺爺奶奶,大人先示範如何正確地敬禮和說出來,也讓孩子學習跟著做。

――如果是四―六歲的孩子,像這些已經有幼稚園經驗的孩子,則需要讓他坐在椅子上,問他:“針對剛才的不禮貌,你現在應該去跟爺爺奶奶說什麼?”當孩子靜坐椅子上三分鐘,學習反省的習慣,讓他冷靜下來,然後懂得去道歉,這樣,對今後的不當言詞和行為會比較有自我規範的能力。

爺爺奶奶這時也要正式地回應:“好!爺爺奶奶接受你的道歉,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年輕父母也要及時向父母長輩說:“謝謝爸媽肯原諒小龍(代名),相信小龍下次不敢了。”像這樣大人也有回應,整個事件才有明確和完整的教養過程。

總之,孩子的蠻橫不講理不可輕忽,如果孩子從小專挑軟柿子吃,等於養成是非不明、欺善怕惡的習慣。只有周邊的大人儘快協調出一致的教養理念,孩子才有路可循,學會活潑快樂,同時禮貌懂事的人生態度。

建議長輩配合年輕父母的管教方式?

有位媽媽告訴我:“公婆幫忙帶孩子,讓我放心去上班,我已經很感激,哪還忍心說東說西。”

另一位媽媽是把孩子交給自己的媽媽帶,她說:“我比較敢直接和媽媽講,平常我也訂一些育兒雜誌寄到娘家,讓媽媽吸收教養新知。”

當三代之間有不一致的教養模式,受害最深的當然還是無知的孩子,因為年紀小無法分辨對錯,對自己的行為也缺乏自省的習慣,以致從小在一邊寵溺一邊嚴格的教養縫隙中鑽漏洞,有時還成了專挑軟柿子吃的小霸王。

孩子要有一致的價值觀

為了讓年幼的孩子從小成長有一致的價值觀,年輕父母最好先取得共識,然後再影響長輩配合管教。例如,孩子若對長輩出口不遜,這是不能當成孩子不懂,不該計較;或孩子講話可愛,大家說說笑笑就算了。

有位年輕媽媽邀先生一起來聽我的演講,原因是她想和公公溝通――不要在兒子鬧脾氣時還刻意維護,讓他們年輕夫妻很難教小孩。

這時我問坐在一旁的年輕爸爸:“這件事你認為重要嗎?”

年輕爸爸似乎沒有切身的壓力,他聳聳肩地說:“我爸爸就是那樣的人,我小時候他對我很凶,現在卻寵我兒子。”

年輕媽媽聽到這裡,她立刻補上一句:“我就是怕公公太寵兒子,以後會越來越不聽話,我先生卻說不會啦!還好啦!可是我已經看出將來會有問題,希望教我們如何去協調。”

聽得出來這是一位積極成長的媽媽,為了鼓勵先生有共識,她用心良苦地邀他一起成長,幸好她先生也樂於改進,於是我當場“角色扮演”為公公,讓他們夫妻模擬如何向公公建言。

“爸,很謝謝你有空幫忙照顧孩子,如果他講話不禮貌,還請立刻糾正他、告訴他――爺爺沒辦法接受你這樣說;或者針對你剛才的不禮貌,要向爺爺道歉。”

像這樣,長輩還是需要在隔代教養上尊重兒子媳婦的意見,適時給予孫兒女正確的機會教育。

這對夫妻由一方向公公明講後,另一位還要補充說些感謝肯定的話,讓長輩看到兒子媳婦的一致共識和誠懇態度,相信老人家也就比較容易接受。

所以要不要向長輩講開來?我的答案一向是: “Yes!”

吳娟瑜老師的溫馨叮嚀

當孩子蠻橫不講理時

當孩子對爺爺奶奶大聲頂嘴或怒目相視時,有個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建議年輕父母運用:

――如果是兩三歲的孩子,要立刻正式地說:“不可這樣,要跟爺爺奶奶說對不起。”再輕拉他的手走向爺爺奶奶,大人先示範如何正確地敬禮和說出來,也讓孩子學習跟著做。

――如果是四―六歲的孩子,像這些已經有幼稚園經驗的孩子,則需要讓他坐在椅子上,問他:“針對剛才的不禮貌,你現在應該去跟爺爺奶奶說什麼?”當孩子靜坐椅子上三分鐘,學習反省的習慣,讓他冷靜下來,然後懂得去道歉,這樣,對今後的不當言詞和行為會比較有自我規範的能力。

爺爺奶奶這時也要正式地回應:“好!爺爺奶奶接受你的道歉,相信你下次會做得更好。”年輕父母也要及時向父母長輩說:“謝謝爸媽肯原諒小龍(代名),相信小龍下次不敢了。”像這樣大人也有回應,整個事件才有明確和完整的教養過程。

總之,孩子的蠻橫不講理不可輕忽,如果孩子從小專挑軟柿子吃,等於養成是非不明、欺善怕惡的習慣。只有周邊的大人儘快協調出一致的教養理念,孩子才有路可循,學會活潑快樂,同時禮貌懂事的人生態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