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來看看:家長有錯請及時承認!

1 什麼情況下說這句話?

在與孩子進行溝通時, 如果家長有錯, 就應及時對孩子說:我也有錯。

2 學會用這句話激勵孩子:

從孩子方面來說, 學習的沉重、升學的壓力、單調的生活、老師的監督、父母過度的管束和嘮叨等多種因素作用下, 他們的心理負擔與日俱增, 既不能擺脫令他們心煩的事, 又得不到父母的安慰和理解, 就會為失去“自我”而抑鬱。 久而久之, 形成了孩子們的一種特殊的、封閉的、脆弱的矛盾心態, 使不少孩子加入了“煩惱一族”。 在這種情況下, 他們寧願去看心理醫生, 也不願意同自己的父母交流。

Advertisiment
從父母這方面來說, 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 多數情況下是以“父教子從”的態度對待孩子, 不僅缺乏對孩子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反而表現得既不民主又不平等, 不是埋怨便是批評和說教, 更加劇了和孩子之間的隔閡。

“你對孩子瞭解多少”, 這個問題常常被多數家長忽略。 他們自以為瞭解自己的孩子, 實際上是瞭解甚少或根本不瞭解。 孩子們確實在一天一天地長大, 再不能把他們看做是永遠需要父母精心呵護的小孩子了, 因為他們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個體, 最需要得到父母的認可和對他們“自我”的理解。 這也許是能否和孩子實現溝通的關鍵所在。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改變才有希望。 ”所以, 作為父母應該學會改變自己,

Advertisiment
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 在改變中縮小與孩子的距離, 在改變中找到孩子的“自我”, 從而就會體味到走進孩子的心靈的那種喜悅和欣慰。

一天中午, 一個女孩兒在飯桌上跟媽媽頂了嘴。 媽媽出於尊嚴和面子, 憤怒地用手中的筷子打在了女兒的肩上。 女兒哭了。 事後, 女兒在媽媽的書桌上放下了一封信:

媽媽, 你的“心”被弄丟了, 只有你自己才能找回來。

媽媽反復看了好多遍信, 心裡有些驚訝, 於是給女兒也寫了一封信, 放在了女兒的書桌上:

女兒, 非常感謝你的及時發現和提醒, 要不然, 媽媽還不知道“心”丟了呢。 你能幫我找回來嗎?

於是, 媽媽收到了女兒的第二封信:

媽媽, 你的心是被你的手和嘴巴弄丟的。 以後, 只要你不用手打我了,

Advertisiment
你的“心”就回來了;只要你少說我幾句, 你的“心”也能回來。

媽媽明白了, 顯然是自己的嘴巴讓女兒心煩。 以往, 媽媽自以為只要不停地說教, 孩子就會去做。 可萬萬沒有想到, 在不停地說教中, 丟失了母親對孩子的愛心, 使自己成為“空心人”。 於是媽媽又給女兒寫了一封信:

女兒, 對不起, 我也有錯。 感謝你的幫助, 讓我找回了自己的“心”。 怪媽媽對你瞭解太少。 今後, 我一定看好自己的“心”, 你也幫媽媽看著好嗎?再次向你表示感謝!

這一來一往溝通後, 終於使女兒和媽媽由過去的互不理解到相互的理解、尊重和信任, 化解了雙方的隔閡, 使兩個“自我”都朝著“完美”走近了一步。

溝通, 是一種心態, 把心放平了, “溝通”就變得容易了;溝通,

Advertisiment
也是一種境界, 都往高處站, 眼睛就會亮堂起來, “溝通”就會水到渠成;溝通, 更是一種心靈的互換, 養成了“互換”的習慣, 才會體味到彼此美好而又真摯的情感, 心與心之間才能洋溢出一種真誠的感謝!

“我也有錯。 ”父母能在孩子的面前承認自己在說話或做事中的不當, 最能得到孩子的諒解, 也是一種最能促進父母和子女之間相互溝通和理解的黏合劑。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