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瞭解孩子成長階段的心理關鍵字

嬰兒心理健康關鍵字:母愛

嬰兒期(1歲以下)的心理健康是成年人心理健康的起點, 不僅對嬰兒的生長發育有重要影響, 並對成人的心理素質產生深遠影響。 嬰兒期母愛的溫暖是首要因素, 如護理、哺乳時母親的微笑面孔、愛☆禁☆撫動作、親切語言, 不僅為嬰兒提供物質營養, 同時又培育了心理健康。 除母愛外, 家庭成員、托兒所保育員等, 同樣應給嬰兒以母愛般的護理、照顧, 使嬰兒情緒愉快, 對周圍人產生信任感;反之, 則使嬰兒變得呆滯、膽小恐懼。

幼兒心理健康關鍵字:語言

幼兒期(1~3歲)大腦生理結構逐漸發育完善,

Advertisiment
機體各系統器官加強了調節作用;幼兒接觸的周圍環境日漸增多, 促使情感、想像等心理活動逐漸發育, 語言發育更為迅速。

除母親外, 家庭其他成員和托兒所保育員應與幼兒多交流。 解答問題或滿足其合理要求時應親切耐心, 循循善誘, 使幼兒生活在輕鬆、愉快、親切的環境中, 對幼兒語言、思維、想像力以及性格的正常發育非常重要。

學齡前兒童心理健康關鍵字:性格

學齡前期(4~6歲)兒童大腦皮質的興奮和抑制功能逐漸平衡, 大腦結構繼續發育, 為大腦機能完善提供了生理基礎。 此期給兒童以正面啟發教育, 會促進大腦抑制過程優於興奮過程, 能較好地分析外界事物和控制自己的行動。

學齡前兒童開始形成自己的性格,

Advertisiment
兒童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和父母採取的培育方法, 可使兒童形成不同的性格特徵, 如父母親切和藹、正確培育則易於引導兒童形成自強上進、活潑開朗的性格;反之兒童經常受到訓斥、責駡則易於形成憂慮、執拗的性格。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