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起籌畫節日禮物

節日是給孩子送禮物的高峰時間, 而父母們每次都會遇到“禮物”問題, “到了過節的時候, 總是要給孩子紅包或是買點禮物。 我和丈夫也嘗試過, 豐富些過節的內容, 不要讓孩子覺得過節就等同于拿錢收禮。 ”一位媽媽這樣說。

和她抱同樣想法的父母可不少。 不過, 在傳統的習俗和計畫周詳的商家面前, 爸爸媽媽的努力黯然失色。 與櫥窗裡動人的兒童用品相比, 父母的說教好像有些微不足道。

其實, 父母只要花些心思, 利用節假日幫孩子做一個紅包和禮物的籌畫, 反倒可以把節日變成一個極好的教育機會。

Advertisiment

節日禮物的籌畫

平時, 孩子對於金錢幾乎沒有認識, 覺得父母無所不能, 能夠買盡下所有的玩具和零食。 加上孩子們喜歡互相炫耀和攀比的心理, 小朋友之間誰買了新玩具或是新衣服, 孩子們會立刻向父母提出要求。 有的家長, 往往喜歡用“等過年或是過節的時候給你買”這樣的句子來搪塞敷衍。 殊不知, 這樣加重了孩子對節日的期望, 把節日變成了禮物的“許願日”。 也有些家長, 一到過節就問孩子“今年想要點什麼禮物?”, 這樣無疑是給孩傳播了一個信號——過節就等於送禮物。

對於父母來說, 怎樣看待孩子們提出的“禮物”的要求呢?其實, 一味地否定或是順從孩子的願望, 對孩子的成長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 孩子們對新奇的事物有渴望,

Advertisiment
希望實現自己的需求;而父母們看到花費了不少“銀子”的禮物, 在新鮮勁過後就進了牆角, 落滿灰塵, 又覺得委實可惜。 但是很多父母不願意過早地和孩子提起“錢”這個字眼, 擔心孩子從小就落進“錢”眼, 沾了“俗”氣。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 孩子並不瞭解父母賺錢是如何地來之不易, 滿足了願望就眉開眼笑, 不能實現願望就哭鬧。

在節日之際, 是用紅包和節日禮物教孩子理財的一個絕好時機。

小宋家的示範課

小宋夫婦就是利用節日的機會, 給8歲的兒子龍龍上了一堂有益的理財課。 以前每到過節的時候, 龍龍的願望總是特別多:“媽媽, 我們班冬新買的四驅車速度特別快, 把別的小友都比下去了。 ”“爸爸,

Advertisiment
我們什麼時候去吃必勝客的大鳥匹薩啊?”“我想買一個滑板車”等等。

剛開始的時候, 小宋和妻子總是儘量地滿足龍龍的願望。 可是, 有時候龍龍的願望讓夫妻倆應接不暇, 新潮玩具層出不窮, 還要時不時地去吃頓商家推出的新款食品。 家的玩具已經攢了好幾大箱, 龍龍卻很少再光顧舊玩具。 小宋還發現, 有不少禮物, 龍只是出於和小朋們相互攀比, 或是被動人的廣告吸引, 並非真正的需要。

今年小宋幫著龍龍把想要的禮物做了個排序。 他先讓龍龍在紙上一一寫上自己的願望。 呵, 人小願可不少, 拍拍小腦袋, 寫出了一大長串呢。 什麼滾軸滑冰鞋、四驅車、遙控船、Snoopy書包、Disney水壺, 小宋算了算, 至少要花2000多元。 拿著禮物列表, 小宋就開始開講他的家庭理財課。

Advertisiment

他按照動畫頻道裡少兒主持人經常說到的評級“五顆星”、“四顆星”……的順序, 讓龍龍對自己的願望做個排序。 “最想的禮物”就打上五顆星,

“很想要的禮物”就打上四顆星, 還有“比較想要的禮物”、“想要的禮物”。

“打星”的過程其實就是一個禮物篩選的環節。 有時候龍龍的小腦瓜子也有點惑:“爸爸, 你說給遙控船打幾顆星啊?”

小宋就在邊示他:“你不是上次買過一個海陸空三用的遙控玩具, 也可以在水裡玩的。 為什麼還再買一部遙控船呢?”

“對!那我就不用買遙控船了。 ”龍龍把遙控船從自己的禮物清單裡劃出去。

孩子們在排序的時候, 往往對自己的願望有點“迷失”。 家長們就可以幫助提出一些問題, 像“你為什麼需要這件禮物?”“你會經常玩這個玩具嗎?”“你已經有很多類似的東西了,

Advertisiment
還需要新的嗎?”孩子們會對自己的願望產生一些懷疑和問題, 也會重新審視自己的願望, 劃去一些並不需要的禮物。

列完了禮物單, 小宋會給龍龍規定一個預算, 今年他就和龍龍商量好, 花300元錢來買新的禮物。 小宋帶著妻子、龍龍一起拿著禮物清單, 到場裡, 讓龍龍先“看看行情”, 在禮物單上標出價格。

“媽媽, 新的恐龍戰士模型這麼貴?要200多元?全部買下來, 我們的錢不夠啊。 ”

“是啊, ”妻子抓住這樣的機會因勢利導, “我們說好不能超過300元預算的, 你看看價目單, 我們選點最實用的, 加起來又不超過總預算的禮物好不好?”
這樣, 龍龍就慢慢地明白禮物價值不菲, 自己買東西的時候,需要根據資金來做預算,並非所有的願望都能夠得到滿足,減少了很多盲目消費的行為。

不過有的時候,龍龍開始對父母規定的“預算總額”提出異議了:“我們把預算提高一點不就能多買點禮物了嗎?”

小宋和妻子商量出了一個新招,那就是“龍龍年度積分計畫”。教會龍龍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像碗、擦地板,給花澆水,龍龍幹完家務,小宋就給他發一張積分卡,每個季度的時候,龍龍可以拿著攢齊的積分卡到父母這裡來換獎品,增加“預算的額度”。

讓禮物更有意義

就和時尚一樣,兒童用品市場也有春夏秋冬,也有流行色。不過很多“當季”的熱門用品,往往是又貴又不實用。家長在選擇禮的時候,其跟著潮流走,還不如給孩子創造一些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的機會。

小宋就發現龍龍的動手能力特別強,小的時候玩樂高的拼裝遊戲,就比別的小朋友速度快,一些簡單的航模,龍龍一會就做好了。小宋就特別注意培養龍龍這方面的能力,總帶著他去航模店,有新款的模型出來,小宋也毫不吝嗇,立志要把龍龍培養成科技高手。

作為家長,要從小關注孩子的特徵,小有引導性地加以培養。現在有很多玩具,對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都很有裨益。選好禮物,讓禮物更有意義,能為孩的將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有時候,在孩子的心目中,禮物的價值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獲得歡樂才是最重要的。節日裡,家長可以為孩子安排一些特別的節目。

每到過節放假的時候,小淩都會和單位幾個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同事約好,來一次小型

聚會。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平時放學了也是各自回家,少了以前小夥伴的樂趣。在這種小型的聚會上,孩子們打成一片,玩得可開心了。有時候,小淩和同事們還預先策劃好,讓每個小朋友準備一個小節目。聚會的時候,搭個臨時舞臺,父母們是觀眾,孩子們是臺上的Super star。這樣的“節日特別活動”特別受女兒雯雯的喜歡,每到節日,雯雯就迫不及待地催著小淩,要和小朋友們再相聚。

“有時候,同事們湊不到一起,我也會和丈夫一起給孩子安排點共同的活動。像是去公園騎腳踏車,在家裡一起看看老照片冊,唱唱歌,做遊戲,看卡通目等等。”小淩這樣說。“平時,大人忙工作,孩子忙學習,說實在的很少有聚在一起的時間。所以節日裡我一定會抽出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讓孩子喜歡過節。”

這樣,孩子會把節日看作是一次家庭集體活動的好機會,這樣的禮物也同樣會受到孩子的歡迎。對他們來說,節日就不再意味著“開口要禮物”了。

教會孩子“給予”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過於以自我為中心,言語間離不開一個“我”字。這也不能完全責怪子女,因為長總是傾向於“給予”,孩子卻一直處於“得到”的一方。過年過節孩子們也都想著“我要得到什麼”,“我會獲得什麼”,卻不知道“給予”也是一種樂。

東南亞的這次海嘯災難,受難者超過15萬人,還有更多的流離失所。不少街和社區也舉行了捐款的活動。父母可以給自己的孩子講講海嘯是怎麼回事情,帶著孩子看一些災區的新聞和電視,讓孩子對海嘯、對難民有直觀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我們可以給予他們幫助。”帶著孩子去捐助點,讓孩子親手為災區捐款。

在節日裡家長們可以教會孩子送品給長輩和小朋友,讓孩子獲得“給予”的樂趣。父母可以建議孩子從自己的壓歲錢裡抽出一部分,作為送禮物的經費。問問他:“你覺得想要送禮物給誰?”家長還可以做一些提示:“過去的一年裡,誰給了你很多幫助?”讓孩子懷著一顆感激的心,在新年裡為親人和朋友送上自己的小禮物。

在選擇禮物的時候,教給孩子根據需要,選擇禮物。像爺的老花眼鏡摔壞了,需要一付新眼鏡;小姨愛聽古典音樂,為她買一張CD,她一定會喜歡等等。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購買禮物,一起包裝禮物,到親友的手中,讓孩子全程參與到給予”的過程中來,享受給予帶來的樂趣。

自己買東西的時候,需要根據資金來做預算,並非所有的願望都能夠得到滿足,減少了很多盲目消費的行為。

不過有的時候,龍龍開始對父母規定的“預算總額”提出異議了:“我們把預算提高一點不就能多買點禮物了嗎?”

小宋和妻子商量出了一個新招,那就是“龍龍年度積分計畫”。教會龍龍做一些簡單的家務活,像碗、擦地板,給花澆水,龍龍幹完家務,小宋就給他發一張積分卡,每個季度的時候,龍龍可以拿著攢齊的積分卡到父母這裡來換獎品,增加“預算的額度”。

讓禮物更有意義

就和時尚一樣,兒童用品市場也有春夏秋冬,也有流行色。不過很多“當季”的熱門用品,往往是又貴又不實用。家長在選擇禮的時候,其跟著潮流走,還不如給孩子創造一些發展自己的興趣和愛好的機會。

小宋就發現龍龍的動手能力特別強,小的時候玩樂高的拼裝遊戲,就比別的小朋友速度快,一些簡單的航模,龍龍一會就做好了。小宋就特別注意培養龍龍這方面的能力,總帶著他去航模店,有新款的模型出來,小宋也毫不吝嗇,立志要把龍龍培養成科技高手。

作為家長,要從小關注孩子的特徵,小有引導性地加以培養。現在有很多玩具,對孩子的動手動腦能力都很有裨益。選好禮物,讓禮物更有意義,能為孩的將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有時候,在孩子的心目中,禮物的價值並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獲得歡樂才是最重要的。節日裡,家長可以為孩子安排一些特別的節目。

每到過節放假的時候,小淩都會和單位幾個孩子年齡差不多的同事約好,來一次小型

聚會。現在獨生子女居多,平時放學了也是各自回家,少了以前小夥伴的樂趣。在這種小型的聚會上,孩子們打成一片,玩得可開心了。有時候,小淩和同事們還預先策劃好,讓每個小朋友準備一個小節目。聚會的時候,搭個臨時舞臺,父母們是觀眾,孩子們是臺上的Super star。這樣的“節日特別活動”特別受女兒雯雯的喜歡,每到節日,雯雯就迫不及待地催著小淩,要和小朋友們再相聚。

“有時候,同事們湊不到一起,我也會和丈夫一起給孩子安排點共同的活動。像是去公園騎腳踏車,在家裡一起看看老照片冊,唱唱歌,做遊戲,看卡通目等等。”小淩這樣說。“平時,大人忙工作,孩子忙學習,說實在的很少有聚在一起的時間。所以節日裡我一定會抽出時間和孩子在一起,讓孩子喜歡過節。”

這樣,孩子會把節日看作是一次家庭集體活動的好機會,這樣的禮物也同樣會受到孩子的歡迎。對他們來說,節日就不再意味著“開口要禮物”了。

教會孩子“給予”

很多家長都會抱怨自己的孩子過於以自我為中心,言語間離不開一個“我”字。這也不能完全責怪子女,因為長總是傾向於“給予”,孩子卻一直處於“得到”的一方。過年過節孩子們也都想著“我要得到什麼”,“我會獲得什麼”,卻不知道“給予”也是一種樂。

東南亞的這次海嘯災難,受難者超過15萬人,還有更多的流離失所。不少街和社區也舉行了捐款的活動。父母可以給自己的孩子講講海嘯是怎麼回事情,帶著孩子看一些災區的新聞和電視,讓孩子對海嘯、對難民有直觀的認識。最重要的是,告訴孩子:“我們可以給予他們幫助。”帶著孩子去捐助點,讓孩子親手為災區捐款。

在節日裡家長們可以教會孩子送品給長輩和小朋友,讓孩子獲得“給予”的樂趣。父母可以建議孩子從自己的壓歲錢裡抽出一部分,作為送禮物的經費。問問他:“你覺得想要送禮物給誰?”家長還可以做一些提示:“過去的一年裡,誰給了你很多幫助?”讓孩子懷著一顆感激的心,在新年裡為親人和朋友送上自己的小禮物。

在選擇禮物的時候,教給孩子根據需要,選擇禮物。像爺的老花眼鏡摔壞了,需要一付新眼鏡;小姨愛聽古典音樂,為她買一張CD,她一定會喜歡等等。家長還可以帶著孩子,一起去購買禮物,一起包裝禮物,到親友的手中,讓孩子全程參與到給予”的過程中來,享受給予帶來的樂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