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左傳》載, 這次魯國的勝利, 與曹劌[guì]的精明策劃有很大關係。
曹劌既非武將, 也非文臣, 但深通兵法。 他得悉齊國發兵來犯, 魯莊公準備抵抗, 便主動要求面見莊公。 他的親友鄰人勸他:“國家大事, 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管著, 你何必瞎操心?”曹劌說:“那些大官目光短淺, 不會有深謀遠見。 ”
曹劌見了莊公, 首先提出:取信於民, 是戰前重要的政治準備, 也是獲勝的保證。 並要求作戰時允許他一起去, 於是莊公便叫他同車出發。 在長勺的地方, 齊、魯兩軍相遇。 雙方列成陣勢, 戰鬥即將開始。 只見齊軍大擂戰鼓,
Advertisiment
莊公正想下令追擊, 曹劌卻又阻止, 並下車細看地面齊軍兵車輪跡, 又攀上車前橫木, 注意暸望敵軍退走的情形, 然後說:“現在可以追擊了!”莊公當即下令追擊。 魯軍乘勝前進, 把齊軍全部趕出國境。
這次獲勝, 魯莊公卻不明由曹劌為什麼這樣指揮。 曹劌說:“戰, 勇氣也。 一鼓作氣,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故克之(戰鬥, 主要是靠勇氣。 第一通鼓時, 士兵們勇氣最足,
Advertisiment
2 一鼓作氣的材料
【注音】yī gǔ zuò qì
【出處】《左傳·莊公十年》:“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解釋】一鼓:第一次擊鼓;作:振作;氣:勇氣。 第一次擊鼓時士氣振奮。 比喻趁勁頭大的時候鼓起幹勁, 一口氣把工作做完。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一往直前。
【近義詞】一氣呵成、趁熱打鐵
【反義詞】一敗塗地、偃旗息鼓
【年代】古代
【例句】我們要~在三天之內把運動會的準備工作做完。
3 一鼓作氣的點評
“一鼓作氣”、“再衰三竭”和“轍亂旗靡”,
Advertis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