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個“如果” 引導寶寶正確表達情緒

災難等意外傷害會讓孩子覺得一切都失去了控制, 他也可能因此變得肆意妄為, 故意去做一些平時不允許做的違反原則的事情。 孩子之所以這樣, 只不過是想通過這樣的行為來驗證, 事情是否真的像成人所解釋的那樣恢復了正常。 因此, 一些原則性的問題, 我們還是要堅持, 不能因為孩子受到傷害就放棄, 畢竟, 這些規矩也是他在日常生活中確定可以倚靠的一部份, 他藉由破壞來測試父母的反應, 以確定並不是所有的一切都會因為意外事件而改變。 如果我們堅持原則, 就會有助於幫助他回到現實生活中,

Advertisiment
帶給他更多的安全感。

七個“如果”引導寶寶正確表達情緒

如果孩子的某個親人被災難帶走——

具備面對死亡的經歷對孩子來說並不都是壞事, 在分離和悲傷的體驗中, 孩子可以學會珍惜感情, 珍惜生命。 人類天生具有醫治心理創傷的能力, 比如, 人類可以通過各種行為——哭、訴說、喊叫、身體顫抖、捶打胸膛等來宣洩內心的悲傷, 因此, 對於正在經歷死亡事件感受到悲傷的孩子, 我們無需制止、勸慰或者欺騙, 只要陪伴在他身邊, 傾聽他的悲傷情緒, 允許他以他自己的方式表達情緒, 他就會在我們的庇護下走出創傷的陰影。

對於那些年幼的寶寶, 我們可以抱著他輕輕搖晃、為他披上毛毯, 或是讓他抱著熟悉的柔軟物品,

Advertisiment
同時告訴他爸爸媽媽正陪著他, 他很安全。 還可以指導他做深呼吸、輕壓某個物件或通過拍手、跺腳等來分散他的注意力, 幫助他放鬆。 如果孩子陷入冥想, 處在一種神遊的狀態, 我們可以跟他談談與周圍環境有關的一些話題, 將他拉回現實生活中, 但是不要急於去否定他的不切實際的想法, 而要等他安定下來後, 再給他一些解釋與安慰。

如果孩子在災難發生後變得特別膽小, 不管如何跟他解釋, 他還是害怕, 最好不要強迫他在短時間內去除這種恐懼心理, 否則他就會為了迎合家人的期望, 掩飾他內心深處的一些想法, 或用其他不合適的方式來表達他的恐懼心理, 結果反而更糟。 因此, 我們沒有必要一味地鼓勵他堅強地面對一切,

Advertisiment
而要理解他的情緒, 並且想辦法幫助他緩釋他內心鬱積的那些不良情緒:“我知道你現在很害怕……經歷了這樣的事情, 害怕是正常的。 不過這一切都過去了, 想想看, 我們做哪些事情可以讓我們不害怕了?”通過這種方式, 我們可以誘導孩子找到別的釋放恐懼的辦法。 當然, 如果孩子的恐懼心理看起來特別嚴重, 而且沒有緩解的跡象, 最好還是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如果孩子總是沉浸在體驗意外傷害的遊戲中——

在經歷意外傷害之後, 有的孩子可能會故意去接觸那些和災難有關的事物, 這些刺激就有可能給孩子造成二次傷害。 因此, 在災難過去後的第一個月, 最好儘量回避與災難相關的事物,

Advertisiment
比如相關的電視節目、媒體報導或者話題談論等等。

有的孩子可能會沉浸於跟災難相關的遊戲中, 此時, 我們沒有必要刻意去干涉他。 通過遊戲, 他的很多情緒會釋放出來, 如果我們能夠在他遊戲的同時認真傾聽, 並且給予恰當的反應, 他就會通過這種方式説明自己擺脫恐懼。 因此, 當孩子玩與災難相關的遊戲時, 我們沒有必要急於期待他忘記他的痛苦經驗, 也無需擔心他會一直這樣持續下去。 當孩子感覺自己能夠獲得控制之後, 他會自行停止這些活動。

如果孩子出現睡眠問題——

在意外傷害發生後, 許多孩子可能都會有睡眠問題。 即便他早已經到了自己獨立入睡的年齡, 並且已經習慣了獨立入睡了,

Advertisiment
他也可能出現一些反復行為, 比如突然不肯自己一個人入睡, 或者睡得很不踏實, 不敢入睡等等。 當孩子出現這種情況時, 我們還是要儘量多陪伴他, 為他提供一些安撫的措施, 比如給他講故事, 跟他談一些比較輕鬆的事情, 給他在臥室開一盞比較柔和的夜燈, 甚至可以考慮陪伴他一起入睡等等。 對於年齡比較大的孩子, 我們可以給他一些必要的解釋, 對於年齡比較小的孩子, 我們可以摟著他或者拍拍他, 給他足夠的安撫。 這時候, 我們沒有必要擔心因此寵壞了小傢伙, 這種情形總有一天會過去的。 當然, 如果孩子睡眠問題持續的時間達到6-8周, 最好還是需求專業人士的幫助。

七個“如果”引導寶寶正確表達情緒

如果孩子性格變化明顯並且出現退化行為——

首先,我們要認可孩子的這些退化行為只是一種暫時的、正常的現象,沒有必要去壓制他,或者急於改變他。只要我們給予他更多的關注,對他的行為表示理解,孩子內心的壓力就會減弱,慢慢就會恢復正常了。其次,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正確地面對這些退化行為,通過解釋,讓他明白,這一切都會過去,他能夠學會控制自己。

誰也不曾料想,災難會以如此觸目驚心的方式發生。別的多說無益,但是我們一定可以為災區做點什麼。在這篇博文裡,我只想談談災難過去之後,我們究竟該如何為寶貝的心理療傷。希望這篇文章能為災區的父母們帶來一點幫助吧!

親歷災難,目睹死亡、感受傷痛、痛失親人,這一切都會給孩子帶來極其強烈的恐懼、不安和悲傷等情緒。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雖然他們還不諳世事,這些經歷也一樣會帶給他們深重的傷害。當他們親眼目睹他人或者自己的親人死亡、受傷,他們還會擔心傷害和死亡再度來臨,擔心自己其他的親人會離開,或者擔心自己會死去,這些恐怖的經歷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焦慮、恐慌、噩夢、行為退縮等行為,甚至嚴重影響他的成長。

想要幫助遭受心理創傷的孩子療傷,我們首先要瞭解孩子心理恢復正常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經歷災難之後,孩子可能走兩個極端。有的孩子變得十分木然、特別聽話,甚至給人十分堅強、十分乖巧的假像,相反,另外一些孩子則可能變得特別脆弱,表現為特別愛哭、愛鬧、黏人,經常做噩夢、容易受到驚嚇等。

第二階段:意外發生之後一段時間,孩子可能經常做噩夢,脾氣變得很煩躁,總喜歡訴說那些恐怖的經歷,甚至在玩耍的時候也反復重演意外發生的情節等。

第三階段:孩子不再糾纏于災難發生的情景,生活也逐漸變得有規律,開始恢復正常。不過每逢遇到同樣的情景,比如在電視裡看到別的地方發生同樣的災難,他記憶深處那些恐怖的經歷就有可能抬頭,他的創傷經驗會導致他再度出現做噩夢,或者出現其他反常行為。因此,在孩子恢復正常之後,我們還需要提高警惕,適時對他進行心理疏導。

孩子在經歷災難之後會有不同的表現,我們可以針對他的這些表現採取不同的方式來應對,説明他走出災難帶來的心理陰影。

如果孩子看起來一切都很正常——

有的孩子遭遇意外傷害後,表現得比平時更加乖巧,給人意外傷害似乎對他沒有什麼影響的表像,這並不說明意外傷害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他身體不舒服,沒有精力鬧騰,二是他對意外解釋錯誤,如果父母或者其他撫養人平時對待他“表現不好”的行為時給予一些錯誤的解釋,他就可能把災難跟自己“不好的行為”聯繫起來,產生自責感,雖然白天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是一到晚上,他就可能失去控制,表現為半夜做惡夢、尿床,特別容易被嚇到等等。對於這類孩子,家人千萬不可大意,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注意給予他更多的照顧與安撫,讓他明白,災難的發生跟他個人沒有關係,同時讓他明白,一切都已經過去,傷害不會再度來臨。

如果孩子沉浸在災難帶來的恐慌之中無法平靜——

如果孩子常常突然想起意外發生的情形,並因此恐懼不已,我們可以耐心地聽他訴說,給他宣洩的機會。在聽他訴說時,我們既不要誇大災難帶來的恐懼感,也不要勸阻他,試圖讓他立刻變得堅強起來,或者說太多安慰他的話,儘量給他機會,讓他把內心的恐懼表達出來,他的狀況就會得到好轉。但是,如果孩子不肯訴說,我們也不要急於要求他去表達,讓他準備好,一旦他有了說的欲望,我們認真傾聽就可以了。

小編總結:根據上述的提示,多種假設幫助家長們正確引導孩子,讓他們走錯恐懼的陰影,遠離傷害,快樂健康的成長起來。

首先,我們要認可孩子的這些退化行為只是一種暫時的、正常的現象,沒有必要去壓制他,或者急於改變他。只要我們給予他更多的關注,對他的行為表示理解,孩子內心的壓力就會減弱,慢慢就會恢復正常了。其次,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正確地面對這些退化行為,通過解釋,讓他明白,這一切都會過去,他能夠學會控制自己。

誰也不曾料想,災難會以如此觸目驚心的方式發生。別的多說無益,但是我們一定可以為災區做點什麼。在這篇博文裡,我只想談談災難過去之後,我們究竟該如何為寶貝的心理療傷。希望這篇文章能為災區的父母們帶來一點幫助吧!

親歷災難,目睹死亡、感受傷痛、痛失親人,這一切都會給孩子帶來極其強烈的恐懼、不安和悲傷等情緒。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雖然他們還不諳世事,這些經歷也一樣會帶給他們深重的傷害。當他們親眼目睹他人或者自己的親人死亡、受傷,他們還會擔心傷害和死亡再度來臨,擔心自己其他的親人會離開,或者擔心自己會死去,這些恐怖的經歷可能會導致孩子出現焦慮、恐慌、噩夢、行為退縮等行為,甚至嚴重影響他的成長。

想要幫助遭受心理創傷的孩子療傷,我們首先要瞭解孩子心理恢復正常的過程。這個過程一般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經歷災難之後,孩子可能走兩個極端。有的孩子變得十分木然、特別聽話,甚至給人十分堅強、十分乖巧的假像,相反,另外一些孩子則可能變得特別脆弱,表現為特別愛哭、愛鬧、黏人,經常做噩夢、容易受到驚嚇等。

第二階段:意外發生之後一段時間,孩子可能經常做噩夢,脾氣變得很煩躁,總喜歡訴說那些恐怖的經歷,甚至在玩耍的時候也反復重演意外發生的情節等。

第三階段:孩子不再糾纏于災難發生的情景,生活也逐漸變得有規律,開始恢復正常。不過每逢遇到同樣的情景,比如在電視裡看到別的地方發生同樣的災難,他記憶深處那些恐怖的經歷就有可能抬頭,他的創傷經驗會導致他再度出現做噩夢,或者出現其他反常行為。因此,在孩子恢復正常之後,我們還需要提高警惕,適時對他進行心理疏導。

孩子在經歷災難之後會有不同的表現,我們可以針對他的這些表現採取不同的方式來應對,説明他走出災難帶來的心理陰影。

如果孩子看起來一切都很正常——

有的孩子遭遇意外傷害後,表現得比平時更加乖巧,給人意外傷害似乎對他沒有什麼影響的表像,這並不說明意外傷害對他沒有任何影響。孩子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可能有兩個,一是他身體不舒服,沒有精力鬧騰,二是他對意外解釋錯誤,如果父母或者其他撫養人平時對待他“表現不好”的行為時給予一些錯誤的解釋,他就可能把災難跟自己“不好的行為”聯繫起來,產生自責感,雖然白天能夠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但是一到晚上,他就可能失去控制,表現為半夜做惡夢、尿床,特別容易被嚇到等等。對於這類孩子,家人千萬不可大意,一定要細心觀察孩子,注意給予他更多的照顧與安撫,讓他明白,災難的發生跟他個人沒有關係,同時讓他明白,一切都已經過去,傷害不會再度來臨。

如果孩子沉浸在災難帶來的恐慌之中無法平靜——

如果孩子常常突然想起意外發生的情形,並因此恐懼不已,我們可以耐心地聽他訴說,給他宣洩的機會。在聽他訴說時,我們既不要誇大災難帶來的恐懼感,也不要勸阻他,試圖讓他立刻變得堅強起來,或者說太多安慰他的話,儘量給他機會,讓他把內心的恐懼表達出來,他的狀況就會得到好轉。但是,如果孩子不肯訴說,我們也不要急於要求他去表達,讓他準備好,一旦他有了說的欲望,我們認真傾聽就可以了。

小編總結:根據上述的提示,多種假設幫助家長們正確引導孩子,讓他們走錯恐懼的陰影,遠離傷害,快樂健康的成長起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