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個月寶寶拉肚子吃什麼藥

很多新手媽媽不知道七個月寶寶拉肚子怎麼辦, 又不敢隨便給寶寶吃藥。 七個月寶寶拉肚子吃什麼藥好呢?很多媽媽都知道思密達、丁桂兒臍貼以及金雙歧等藥對於治療緩解寶寶拉肚子症狀有良好療效。 那麼還有哪些藥可以治療七個月寶寶拉肚子的情況呢?

臨床症狀輕型的腹瀉多數由飲食不當或腸道感染引起, 病兒精神較好, 無發熱和精神症狀。 如病兒腹瀉嘔吐較嚴重, 多為致病性大腸桿菌或病毒感染引起, 大多伴有發熱、煩躁不安 、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狀。 七個月寶寶拉肚子怎麼辦?專家給出了一些用藥建議,
Advertisiment
如下:★對於飲食不當引起的嬰幼兒的輕症腹瀉可以在家中採取輔助治療措施●給患兒飲用足夠的液體預防脫水。 注意在補充的液體中加入適當的鹽份如稀米湯500毫升中加食鹽1.75 克。 ●另外可以採用口服補液鹽法口服補液鹽也稱為ORS配方為:氯化鈉3.5克、氯化押1.5克、碳酸氫鈉2.5克、葡萄糖20克, 加水至1000毫升。 ●也可配成家庭簡易配方:糖4克、食鹽0.7克、碳酸氫鈉2.5克、氯化鉀0.3克、水200毫升。 每次腹瀉後服用直到腹瀉停止。

★也可在中醫辨證指導下服用中成藥或方劑治療●屬傷食型宜消食化積、和中止瀉。 可用保和丸、大山碴丸、化積散、小兒化食丸等。 ●屬風寒型宜疏風散寒化濕祛邪。 可用霍香正氣散、暑濕正氣丸、暖臍膏、健胃止痛片等。
Advertisiment
●屬濕熱型宜清熱利濕。 可用加昧香連丸、香連丸、木香檳榔片、胃生力片等。 ●屬脾虛型宜健脾止瀉。 可用七昧白術散、小兒參苓白術散、小兒止瀉片、小兒香橘丸、啟脾丸等。 ●屬脾腎陽虛型宜補脾溫腎。 可用附子理中丸、四神丸、補脾益腸丸等。 ★如果治療三天之內患兒病情仍不見好轉或出現下列任何種情況, 應帶患兒到醫院找醫生就診。 ●多次水樣便;頻繁嘔吐;明顯口渴;不能正常飲食;發熱;大便帶血。 其次, 為大家推薦幾款有助於調理腸胃, 幫助止瀉的食療方法。 如下幾種:

扁豆粟米粥:扁豆30克, 黨參10克, 粟米50克。 先將扁豆、黨參同煎, 去渣取汁, 入粟米煮粥。 適用於脾虛泄瀉。 芡實粥:芡實米50克, 白糖適量, 將芡實米煮爛為宜, 粥成加白糖少許。
Advertisiment
適用於脾虛瀉。 山藥扁豆粥:鮮山藥去皮切片30克, 白扁豆 15 克, 白米30克, 白糖適量。 先煮白米、白扁豆, 繼入山藥片, 煮粥, 加糖, 適用於濕熱瀉大棗木香湯:大棗6枚, 木香4克, 大棗去核先煎, 數沸後入木香再煮片刻, 去渣溫服, 具有和脾胃、燥濕止瀉功效, 適於脾虛氣滯之久瀉。 烏梅煎湯代茶:烏梅性味酸澀平, 入肝、脾、肺、大腸經, 有澀腸止瀉, 生津止瀉之功, 主治久瀉久痢, 煩渴口乾等症。 故烏梅煎湯代茶飲, 對於泄瀉日久, 口渴傷陰的病者適宜。 淮山雞內金鱔魚湯:黃鱔125克, 雞內金5克, 懷山藥10克, 生薑2片。 將黃鱔活殺, 去內臟後洗淨切段, 用開水洗去魚腥。 雞內金、懷山藥洗淨。 起油鍋, 用薑爆黃鱔肉, 濺白酒少許, 加清水適量, 倒入鍋內, 加雞內金、懷山藥,
Advertisiment
先用武火煮沸, 再用文火煮1 小時, 調味, 飲湯。 適用於傷食型腹瀉。 健脾飲:橘皮5克, 荷葉1/4張, 山楂3克, 麥芽10克, 白糖少許。 可用於乳食積滯所致腹瀉。 馬齒莧粥:馬齒莧20克, 粳米30 克。 先將馬齒莧洗淨晾乾, 將粳米加入適量清水, 煮成粥, 加入馬齒莧, 煮沸食用。 也可酌加食鹽, 或白糖調味。 隨意食用。 適於濕熱內蘊所致腹瀉。 荔枝粥:幹荔枝5枚, 粳米或糯米50克。 將幹荔枝去皮洗淨, 粳米淘淨, 一起放入鍋內, 加清水適量, 用武火燒沸後, 轉用文火煮至米爛成粥即可。 5天為1療程, 每日1次。 用於脾腎陽虛型久瀉。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