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七招搞定生理性厭奶寶寶

寶寶最近食欲變得很差, 本來每次喝180CC奶, 現在100CC都不到。 只有想睡的時候, 勉強喂一些。 孩子活力正常, 也沒生病, 怎麼回事呢?
您家的小寶貝也有類似厭奶的困擾嗎?在小兒腸胃科門診裡, 上述的例子屢見不鮮, 家有厭奶兒, 是父母的夢饜, 因為每天不只煩三餐, 嬰兒一天吃六頓奶, 就要操心六次, 弄得神經緊繃, 挫折感很重。

寶寶為什麼會厭奶呢?

一是生理性厭奶。 二是病理性厭奶。 關於這兩種情況的臨床特徵和父母的應對方法, 詳細說明如下。

·生理性厭奶

正常的新生兒, 在剛出生的前兩個月, 吃奶通常很專注。

Advertisiment
餓了就哭, 飽了就睡, 體重快速增加。 父母看著心愛的寶貝像吹氣球似的一眠大一寸, 真有成就感!

誰知到了三個月大之後, 大部分的寶寶開始不再一鼓作氣的吃奶, 而是吃吃停停, 有時還唧唧咕咕發出聲音。 更有一些好奇寶寶, 只要周遭有聲響、有人走動, 就停止吸奶, 顯然其他事情對它說來, 比吃奶有趣多了。

因此醫學上稱四至五個月的寶寶, 這種暫時的厭奶狀況為“生理性厭食期”。 它的特徵是孩子正常發育, 活力很好, 只是奶量暫時減少, 通常一個月左右就自然恢復食欲。

這個階段的寶寶雖然吃得少, 大多仍能維持應該有的成長, 也沒有證據顯示會影響智慧發展。 所以父母可依生長曲線圖, 評估寶寶的生長情形,

Advertisiment
若沒有偏離該有的成長曲線, 大可順其自然。

不過有些寶寶厭奶期持續太久, 就不能單純的等待他自然恢復。 因為人體的胃是個彈性的袋子, 經常不去撐它, 就漸漸習慣不覺得餓。 有些孩子起初是生理性厭食, 漸漸體重不再適度增加, 在生長曲線表上, 體重百分位元下降兩個曲線, 或落後到第三百分位以下, 稱為“生長遲緩”, 已經算是病理性厭食, 必需由醫師評估, 並積極補充營養。

·病理性厭奶

我們常說主婦開門七件事是“柴米油鹽醬醋茶”。 嬰兒的生活型態, 則是“吃喝拉撒睡動玩”。 一個孩子如果健康出了問題, 就會影響這七件事, 表現出吃得少、睡不好、活力差。 厭奶就是一個經常伴隨急、慢性疾病的徵兆。

慢性疾病
先天性心臟病、代謝性疾病及腫瘤,

Advertisiment
長期消耗較多熱量, 但患者卻因貧血或血氧不足而食欲減低, 這樣的嬰兒不能訴說哪裡不舒服, 父母所能觀察到的就是臉色不好、活力減低、食欲不振。 這些孩子需要長期的醫療照顧, 不只針對潛在的疾病, 也要提升營養才能正常發育。

急性☆禁☆感染
急性咽喉炎、鵝口瘡, 造成口腔疼痛, 使寶寶食量突然變少。 急性呼吸道感染, 導致鼻塞, 寶寶吸奶時無法換氣, 也會厭奶。 還有急性腸胃炎, 尿路感染造成腹痛、發燒, 孩子會哭鬧不安。

敗血症
最嚴重的厭奶狀況, 是敗血症的嬰兒。 人體在兩歲之前, 免疫系統尚未成熟, 任何一個部位的感染, 例如肺部、中耳或腎臟, 由於白血球把關不嚴, 無法將細菌局限在原發部位,

Advertisiment
細菌可能藉血液迴圈擴散出去, 併發全身性的感染, 稱為敗血症。

這時孩子會煩躁不安, 或昏昏欲睡, 不愛活動、呼吸急促或喘息, 體溫可能發燒也可能反而低於正常、奶量銳減或嘔吐、腹脹。

如果屬於病理性厭奶期, 那需要即可送醫, 請醫生診斷, 治療。

七招搞定生理性厭奶寶寶

寶寶一旦出現厭奶, 父母總是特別焦急, 希望這種餵奶好像打仗的日子早點過去。 “想盡辦法讓寶寶吃”是多數父母會做的選擇, 而以下一些做法可提供為寶寶厭奶所苦的爸媽實際的參考:

·營造理想的進食環境
最基本的是觀察寶寶在什麼情況下餵食的最理想, 而去營造一個最適當的進食環境。 大多數的寶寶在一個安靜、較不會被干擾的場所比較容易專心吃奶。

Advertisiment

·父母必須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
因為寶寶會感受到餵食者緊繃的情緒, 而影響其食欲。

·適時給予寶寶關愛與鼓勵
如此寶寶會有最好的進食心情。

·千萬不可“不擇手段”
逼食、強迫他, 或大發脾氣, 弄得寶寶哭鬧收場, 這是最笨的方法, 常常會適得其反。

·嘗試副食品
其實, 4~6個月大的小寶寶也可以接觸副食品了, 有時可以嘗試用湯匙餵食一些簡單的副食品(果汁、米糊、麥糊), 讓寶寶接觸奶瓶以外的食物來源, 一來多多少少吃一點, 二來也訓練寶寶的口腔適應性, 將來對固體食物的接受度會比較好。

·促進食欲用藥
必要時, 醫師可以使用一些促進食欲的藥, 對一部份小朋友也許有幫忙。

·補充維生素
對於喝奶量很少的寶寶, 這也是一個不錯方法。

這也是一個不錯方法。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