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或出於“競爭”心理, 或僅僅覺得好奇而提出這樣的問題, 對孩子來說卻是艱難的選擇。 面對這種問題, 有的孩子會在內心深處產生巨大矛盾和鬥爭;有的孩子可能會見爸爸說爸爸親、見媽媽說媽媽親, 學會耍滑頭, 長大後說話也言不由衷;還有的孩子會慢慢變得傲慢自負, 產生自我為中心的思想, 導致在人際交往中不能找准自己的位置, 甚至不斷碰壁。 因此, 家長要盡力保護孩子的純真, 不能互相比較, 甚至埋怨。 如果發現孩子被其他長輩“爭寵”又不方便明確勸阻, 則要及時參與進來,
Advertisiment
從誰家孩子個兒高, 到誰的孩子會背唐詩、彈鋼琴、寫書法……“別人家的孩子”是不少孩子長大後最痛恨的人。 愛攀比的父母都有一顆望子成龍的心, 但盲目攀比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 專家指出, 孩子的成長動力來自心理上的自我肯定, 父母的肯定是原動力。 缺乏自信的孩子長大後很可能會變得碌碌無為。 攀比還會使孩子失去安全感, 產生被拋棄的恐慌。 這樣的父母不妨換位思考, 如果孩子對你說“樓上的張伯伯開寶馬, 你為啥騎自行車”, “同學的媽媽身材比你好”, 你的感受會如何?
總說這也不准, 那也危險在有些父母的眼裡, 孩子缺乏自我保護能力,
Advertisiment
有些家長勒令孩子只准跟好學生一起玩, 不允許接近“壞學生”。 但首先, 成績好的孩子不一定品德優秀, 成績差的學生不一定沒有優點。 家長的命令讓孩子單純的世界蒙上了功利的色彩。 其次, 總跟比自己強的朋友在一起, 事事被人壓制, 不利於孩子進步。 其實, 一個或善解人意或幽默詼諧的人, 都可以是好朋友。
決不能吃一點虧“誰打你,
Advertisiment
“你答應我考前三名就給我買賽車, 現在為什麼不給我買!”這樣的對話在家庭中不少見。 家長三番五次言而無信, 即便事出有因, 也會對孩子的心靈和成長造成負面影響。 這種做法給孩子樹立了壞榜樣, 孩子長大後可能變得不守承諾, 喜歡找客觀原因而不從自身找原因。
太喜歡看電視、玩手機有的父母白天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