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九貼三伏貼中藥配方

1 三九貼中藥配方

三九貼配方常用中藥有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等, 研細, 調成糊狀, 做成直徑約1釐米的藥餅, 用膠布固定在穴位上, 穴位可選擇天突、膻中、肺腧、膏肓、腎腧等。 病情不同選擇的穴位和穴位上的貼敷藥膏也不一樣。

白介子:辛能入肺、溫能化痰, 有利氣豁痰、溫中開胃、散痛消腫辟惡之功。

延胡索: 具有有鎮痛、鎮靜、催眠作用。

甘遂:具有瀉水逐飲, 消腫散結

細辛:具有祛風, 散寒, 行水, 開竅

肉桂:具有補火助陽, 引火歸源, 散寒止痛, 活血通經。

三九天在一年之中最為寒冷, 人體陽氣斂藏、陰氣最為旺盛、氣血運行緩慢,

Advertisiment
氣血不暢、皮膚乾燥、毛孔閉塞, 以及防禦功能和抵抗力大大降低, 致使諸多疾病易犯的三九天。 進行穴位貼敷, 以疏散風寒、溫補肺腎, 達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止咳平喘、調和臟腑, 達到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功效。 同時還能夠對三伏貼療效起到鞏固和加強的作用, 達到夏養三伏、冬補三九的目的。 屬冬病冬防。

2 三伏貼中藥配方

三伏貼配方由白芥子25%, 延胡索25%, 鵝不食草20%, 細辛15%, 甘遂15%, 用生薑汁調勻, 製成一毛錢硬幣大小。 可緩解慢性支氣管炎、慢性哮喘等。 需要經歷粉碎、過篩、和坨、切片、包裝等工序;除了粉碎、過篩借助機器外, 其餘步驟都靠人工完成。

三伏貼的製作首先根據處方將藥材粉碎、過篩。 由於“三伏貼”是直接貼在皮膚上,

Advertisiment
所以要求粉碎的藥材必須細膩, 要達到100目的粉碎標準;也就是說, 每個粉碎後的中藥顆粒直徑不能超過0.15毫米。 粉碎後還要“過篩”, 只有被“篩過”的藥粉才可入藥, 因為過篩後的藥粉均勻度提高, 更有利於藥效的發揮。

根據藥方, 要往藥粉中加入一定比例的薑汁進行調和。 由於治療病種的不同, 有的藥貼還需要用黃酒或醋作輔料。

最後將薑汁蜂蜜混合物倒入藥粉中。 像和麵一樣將藥粉和成藥團, 這就是和坨。

將藥團用擀麵杖擀成薄厚均勻的片狀後, 還需再切成大小一致的小藥塊兒, 這不僅需要絕佳的眼力, 更需要精細的刀功。

用一張張透明蠟紙將小藥塊兒包好, 再裝入密封袋中。 使用的時候將小藥塊兒貼到醫用藥貼上,

Advertisiment
一片小小的三伏貼就算完成了。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夏季, 農曆三伏的初、中、末伏的第一天進行貼敷治療(如果中伏為20天, 間隔10天可加貼1次)。 在三伏期間也可進行貼敷, 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7~10天。

療程: 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 療程結束後, 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 以鞏固或提高療效。

貼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的基本穴位, 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 臨床應用中可以結合中醫辨證論治選用心俞、膈俞、腎俞、脾俞等穴位。

值得注意的是, 孕婦, 一歲以下的嬰兒, 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者, 發燒患者, 咽喉發炎者及短時間敷貼就會大量起水泡者, 並不適合三九天穴位敷貼療法。 除此之外, 建議患者應根據個人病情及體質情況,

Advertisiment
配合中醫療法進行診治, 如此才能更徹底改善病情。

3 三伏貼的不同疾病中藥配方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以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生薑作為基本處方, 可結合既往的臨床經驗和地域特點等進行加減。 配伍加減常用的藥物有麝香、麻黃、肉桂、小茴香等。

藥材炮製:白芥子、延胡索、甘遂和細辛採用道地藥材, 且均用生藥, 其中生白芥子可以加強對其他藥物的透皮吸收作用。 由於白芥子外用可使皮膚發熱、發紅, 甚至起泡。 臨床上可以適當調整白芥子在藥物中的配伍比重, 既可以保證臨床療效, 又可以保障用藥的安全性。

療程: 連續貼敷3年為一療程。 療程結束後, 患者可以繼續進行貼敷,

Advertisiment
以鞏固或提高療效。

貼敷部位:肺俞是冬病夏治穴位貼敷的基本穴位, 主要配伍穴位有膻中、大椎、定喘、膏肓, 臨床應用中可以結合中醫辨證論治選用心俞、膈俞、腎俞、脾俞等穴位。

二、支氣管哮喘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虛貼方:黃芪、蒼術、沉香、肉桂、補骨脂等。

溫陽驅寒方:白芥子、細辛、甘遂、乾薑、仙靈脾、延胡索、小茴香。

藥材炮製:上述藥物均採用道地藥材, 藥物均採用生藥。 藥物用量按一定比例確定。

實施時間:頭伏開始, 隔7天貼1次, 至末伏止, 連貼3年。

實施方法虛貼方:屬肺虛、脾虛、腎虛患者選用。 選擇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心俞(雙側)、定喘(雙側)。 肺虛者加太淵穴(雙側), 脾虛者加足三裡(雙側), 腎虛者加太溪(雙側)。

溫陽驅寒方:脾腎陽虛患者可選用。 選擇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膈俞(雙側)、氣海(雙側)。

三、小兒哮喘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其比例為4∶4∶2∶2∶1 。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三伏天進行,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兩天,1個療程共貼10次。

療程:每年貼敷1個療程,連續貼敷3年。

貼敷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臨床常用的穴位有雙側肺俞、心俞、膈俞六個穴位。臨床可根據辨證,肺氣虛者加膏肓、膻中;脾氣虛者加脾俞、關元;腎氣虛者加腎俞、定喘。

四、咳喘靈膏藥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蘇合香、松脂粉、麝香、冰片、川貝、冬蟲夏草等生藥。

功能:止咳祛痰、解痙平喘、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

適用範圍:對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哮喘、肺氣腫、肺心病、易感冒。

特點:貼敷穴位,起到針刺穴位引藥透裡,直達病灶。增強抗過敏,抗病毒功能。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貼敷本膏藥不影響其它藥物療效。 有當即止咳平喘的功能。也有“冬病夏治”預防作用。 貼敷力強,四季適應療效持久,有較好地近期與遠期療效。

貼敷方法:將膏藥放在能加熱的(鍋或壺)蓋上面加熱至軟,擠壓均勻,揭開貼在所需要的穴位上好可(忌火烤)。(洗澡可揭下,洗完後再照原位貼上)。前胸豎貼覆蓋(膻中、華蓋)穴位,後背橫貼覆蓋肺俞(雙穴)、定喘(雙穴)穴位。前後同時貼敷。藥效可持續三至六日,連用三次為一療程,一般一至三療程可康復。

五、哮喘餅天灸法三伏貼配方

取穴 :肺俞、百勞、膏肓 。

藥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細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薑汁適量。

治法:將前四味藥共研成細末,麝香另研末侯用。使用時將藥末加入鮮薑汁調勻,做成六個藥餅備用。於夏季三伏天進行敷貼,臨用前將麝香末0.3克放於每個藥餅的中間,然後將藥餅放于肺俞、百勞、膏肓六穴,外加膠布固定,約兩小時,局部皮膚灼辣,發紅而未起水泡時除去。每伏貼一次,三年為一個療程。

備註:沒有麝香時可用公丁香替代。

六、虛寒性便秘三伏貼配方

取穴:神闋、足三裡、氣海 。

藥物:巴豆2克,吳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薑汁少許。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為細末,與薑汁調和如泥膏,製成小圓餅三個。將藥餅放於火上烘熱。分別敷貼於穴上,外用繃布固定。藥餅冷後再烘再貼。一般12--24小時氣通便下即愈。揭藥後局部出現水泡,緊需塗以紫藥水,任其自行吸收。

七、風濕性關節炎三伏貼配方

取穴:曲池、足三裡、外關、陽陵泉、絕骨藥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獨蒜頭任選一種。

八、高血壓三伏貼配方

取穴:神闋、湧泉 。

藥物:吳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適量。

九、過敏性鼻炎三伏貼

配方取穴:肺俞、百勞、膏肓

藥物:白芥子5克,細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薑汁適量。

溫馨提示: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妊娠期婦女、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後患者。

選擇肺俞(雙側)、脾俞(雙側)、腎俞(雙側)、膈俞(雙側)、氣海(雙側)。

三、小兒哮喘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白芥子、延胡索、甘遂、細辛、肉桂,其比例為4∶4∶2∶2∶1 。

貼敷時機:一般在每年三伏天進行,每兩次貼敷之間間隔兩天,1個療程共貼10次。

療程:每年貼敷1個療程,連續貼敷3年。

貼敷部位:一般以經穴為主,臨床常用的穴位有雙側肺俞、心俞、膈俞六個穴位。臨床可根據辨證,肺氣虛者加膏肓、膻中;脾氣虛者加脾俞、關元;腎氣虛者加腎俞、定喘。

四、咳喘靈膏藥三伏貼配方

藥物組成:蘇合香、松脂粉、麝香、冰片、川貝、冬蟲夏草等生藥。

功能:止咳祛痰、解痙平喘、扶正祛邪、增強免疫力。

適用範圍:對急慢性支氣管炎、哮喘、過敏性哮喘、肺氣腫、肺心病、易感冒。

特點:貼敷穴位,起到針刺穴位引藥透裡,直達病灶。增強抗過敏,抗病毒功能。使用方便,無毒副作用。貼敷本膏藥不影響其它藥物療效。 有當即止咳平喘的功能。也有“冬病夏治”預防作用。 貼敷力強,四季適應療效持久,有較好地近期與遠期療效。

貼敷方法:將膏藥放在能加熱的(鍋或壺)蓋上面加熱至軟,擠壓均勻,揭開貼在所需要的穴位上好可(忌火烤)。(洗澡可揭下,洗完後再照原位貼上)。前胸豎貼覆蓋(膻中、華蓋)穴位,後背橫貼覆蓋肺俞(雙穴)、定喘(雙穴)穴位。前後同時貼敷。藥效可持續三至六日,連用三次為一療程,一般一至三療程可康復。

五、哮喘餅天灸法三伏貼配方

取穴 :肺俞、百勞、膏肓 。

藥物:白芥子、延胡索各30克,甘遂、細辛各15克,麝香1.5克,生薑汁適量。

治法:將前四味藥共研成細末,麝香另研末侯用。使用時將藥末加入鮮薑汁調勻,做成六個藥餅備用。於夏季三伏天進行敷貼,臨用前將麝香末0.3克放於每個藥餅的中間,然後將藥餅放于肺俞、百勞、膏肓六穴,外加膠布固定,約兩小時,局部皮膚灼辣,發紅而未起水泡時除去。每伏貼一次,三年為一個療程。

備註:沒有麝香時可用公丁香替代。

六、虛寒性便秘三伏貼配方

取穴:神闋、足三裡、氣海 。

藥物:巴豆2克,吳茱萸6克 ,肉桂3克 ,生薑汁少許。

治法:前三味混合研為細末,與薑汁調和如泥膏,製成小圓餅三個。將藥餅放於火上烘熱。分別敷貼於穴上,外用繃布固定。藥餅冷後再烘再貼。一般12--24小時氣通便下即愈。揭藥後局部出現水泡,緊需塗以紫藥水,任其自行吸收。

七、風濕性關節炎三伏貼配方

取穴:曲池、足三裡、外關、陽陵泉、絕骨藥物:毛莨、白芥子、老虎草、獨蒜頭任選一種。

八、高血壓三伏貼配方

取穴:神闋、湧泉 。

藥物:吳茱萸60克,槐花30克,珍珠母30克,米醋適量。

九、過敏性鼻炎三伏貼

配方取穴:肺俞、百勞、膏肓

藥物:白芥子5克,細辛,甘遂,玄胡各2克,麝香1.5克,薑汁適量。

溫馨提示:肺炎及多種感染性疾病急性發熱期;對貼敷藥物極度敏感,特殊體質及接觸性皮炎等皮膚病患者;貼敷穴位局部皮膚有破潰者;妊娠期婦女、心臟起搏器植入術後患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