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代同堂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童童的睡覺問題已經成了爸爸媽媽的一大心病。 因為和爺爺奶奶控在一起, 奶奶每天晚上看電視到很晚, 所以, 爸爸媽媽哄童童睡覺的時候, 童童就會嚷著“我找奶奶去”, 奶奶一邊看電視一邊哄童童睡覺。 由於受電視聲音和畫面的吸引, 童童一般都不會睡, 幾乎每天要熬到十二點, 才和奶奶一起去睡, 有時困了熬不住睡了也有十一點多。

(點評:入睡過晚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 影響寶寶的發育和身高。 3~4歲的寶寶不但要保證早睡, 而且要保證每天10~12小時的足夠睡眠時間。 要儘量幫助寶寶從小建立起健康的睡眠習慣。

Advertisiment
)

媽媽旁敲惻擊地跟奶奶說過幾次, 希望奶奶早點關電視睡覺, 哪怕把童童哄睡著再繼續看也可以。 奶奶拿大牌不聽, 還說大人要睡覺就讓童童也睡, 童童不困反而睡不著, 這倒成了爸爸媽媽無理取鬧了。 其實每次奶奶關了電視睡覺, 童童都會很快進入夢鄉, 如果不因的話, 以小孩子的秉性又怎麼可能馬上就睡著呢?媽媽也沒辦法了。

(點評:從兩歲開始, 寶寶對滿足心理需要的渴望會漸漸超過生理需要的渴望, 如為了玩遊戲不小便, 結果尿了褲子, 童童在生理上需要睡覺, 但心理上更喜歡和成人在一起, 希望和成人的生活節奏保持同樣的步驟, 所以她可以下意識地抑制睡覺的生理需求。

一般來說,

Advertisiment
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就是同時平衡人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 不是為了心理需要的滿足而犧牲生理需要, 也不是為了生理需要的滿足而扼殺心理需要。 如果家中有小寶寶, 那麼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就需要每一個家庭成員做出一些興趣的犧牲和行為的改變。 )這件事情終於發展到了一個高☆禁☆潮。 媽媽每天都沒法熬到很晚, 這天也不例外, 童童還在玩, 媽媽就趴在床上睡著了, 由爸爸繼續帶童童。 童童一會兒在爸爸這邊, 一會兒在奶奶那邊竄來竄去。 爸爸便去奶奶那邊陪童童, 奶奶說:“去跟你爸爸睡覺去。 ”

爸爸把童童抱了過素, 關燈、瓶音樂、喝奶, 這一切都是為了哄童童睡覺、可是童童折騰了半天最後還是“我找奶奶去”。

Advertisiment
爸爸終於發怒了:“不行, 哪也不許去, 都幾點了還不睡覺, 今天就在這邊睡!”童童使出了她的殺手鐧一嗷嗷大哭, 媽媽也被吵醒了。 但是媽媽決定狠下心不把童童送過去, 於是童童更厲害, 哭得都吐了也不甘休。 因為事先爸爸把臥室的門關上了, 再加上奶奶那邊電視的聲音很大, 奶奶沒聽見童童的哭聲, 不然爸爸不會有機會這樣管教童童。

(點評: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 常常會形成這樣的模式——祖輩更習慣於“帶養”, 就是照料保證好寶寶的吃, 穿、住和安全, 對寶寶的心理需求可能不甚瞭解, 也無法很好地滿足。 而爸爸媽媽通常更注重。 教養“——看重寶寶的人格, 品質, 智力、能力的發展, 著力讓寶寶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這時, 衝突發生了。

Advertisiment

儘管爸媽認為自己的教育比較科學, 但寶寶只會選擇對他遷就的人作為依靠物件。 這時如果像童童爸一樣態度粗暴, 則適得其反。 其實爸爸可以溫柔地問問童童:“我有一個好聽的故事, 很有趣的, 你來不來聽?“如果寶寶有興趣, 則進一步明確要求:“那你今天要乖乖和媽媽睡覺, 好不好?”寶寶的好奇心得到滿足後, 會樂意遵守你制定的規則。

童童把哭作為自己的殺手鐧, 爸爸媽媽就該反思, 是不是平時的教育方式過於簡單了, 沒達到自己期望的效果就粗暴壓制, 結果寶寶和自己都很不開心?)

戰爭結局以媽媽投降結束。 媽媽實在看童童好像沒有甘休的意思, 只好把童童抱到了奶奶那邊。 奶奶一看童童哭成那樣馬上就心疼了。

Advertisiment
爸爸繼續追了過去把積壓在心裡的怒炎發洩出來, 大聲地對奶奶說:“您感情退休了想睡到幾點就幾點, 弄得童童也跟著您, 誰家孩子這麼晚睡覺啊!“奶奶氣急敗壞地說:”有的是!還管起我來了?“爸爸說:“我管不了你, 我管童童。 ”爸爸氣急賤壞地囔了奶奶幾嗓子, 最後媽媽把童童安置給奶奶, 拉著爸爸回屋了。

(點評:儘管爸爸媽媽大多時候秉持同樣的立場, 但在衝突中, 媽媽心疼童童, 將寶寶抱給奶奶, 實際上是變相支持了童童與爸爸對抗, 並削弱了爸爸的權威。 這樣只能求得暫時的安寧, 對童童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並無益處, 同時還造成奶奶和爸爸之間的衝突。 當寶寶的面爭執, 結果使雙方都喪失了權威, 會使寶寶產生困惑。)

過了一會兒媽媽再回去看,童童和奶奶都睡著了。其實童童確實是困了,雖然她中午睡了覺,可是小弦子熬到晚上十一點也該睡了。跟奶奶說這些,老人家總是較勁不肯聽。以前都是媽媽一個人委婉地和奶奶說,現在爸爸終於發脾氣了,奶奶會改變吧可不一定,不過生氣是一定的了,一定會給爸爸臉色看。

這是一場沒有勝利的戰爭,縱容了童童,氣壞了大人。

(點評:三代同堂家庭中,如果兩代人之間不能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則對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一種傷害,沒有人能在指責和埋怨中得到能力的增長。反之,如果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方式得當,家庭教育則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幾點建議供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參考:

主動擔起教養寶寶的責任

你們有教養的義務,祖輩有能力可以幫一點,沒有能力也不要指責。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你們先討論,取得一致意見後再與祖輩商量,聽聽他們有沒有合理的意見補充。

定期溝通 溝通的形式很多:找一些育兒雜誌或上網搜羅一些資訊,有意無意給長輩看看;聊聊親戚鄰居家的好的教育方法。溝通時態度要誠懇,不要嘲笑或直接否定老人的觀點。

不當著寶寶的面起分歧

學會反思 反思並彌補已有的過失或不足,是家庭教育水準不斷提高的秘訣。

會使寶寶產生困惑。)

過了一會兒媽媽再回去看,童童和奶奶都睡著了。其實童童確實是困了,雖然她中午睡了覺,可是小弦子熬到晚上十一點也該睡了。跟奶奶說這些,老人家總是較勁不肯聽。以前都是媽媽一個人委婉地和奶奶說,現在爸爸終於發脾氣了,奶奶會改變吧可不一定,不過生氣是一定的了,一定會給爸爸臉色看。

這是一場沒有勝利的戰爭,縱容了童童,氣壞了大人。

(點評:三代同堂家庭中,如果兩代人之間不能形成一股教育的合力,則對家庭的每一個成員都是一種傷害,沒有人能在指責和埋怨中得到能力的增長。反之,如果分工明確、配合默契,方式得當,家庭教育則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

幾點建議供年輕的爸爸媽媽們參考:

主動擔起教養寶寶的責任

你們有教養的義務,祖輩有能力可以幫一點,沒有能力也不要指責。意見不統一的時候,你們先討論,取得一致意見後再與祖輩商量,聽聽他們有沒有合理的意見補充。

定期溝通 溝通的形式很多:找一些育兒雜誌或上網搜羅一些資訊,有意無意給長輩看看;聊聊親戚鄰居家的好的教育方法。溝通時態度要誠懇,不要嘲笑或直接否定老人的觀點。

不當著寶寶的面起分歧

學會反思 反思並彌補已有的過失或不足,是家庭教育水準不斷提高的秘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