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簡單、清楚、明瞭的兩人世界, 忽然多出一個“第三者”。 “三角關係”的複雜性以幾何級數上升——這是許多新媽、新爸都未曾預料到、卻一頭撞上去的問題。 多邊關係雖然處理起來會有點麻煩, 但三個人的幸福, 卻也要比“2+1”更多。
故事一:權利需求家裡的小人兒還不怎麼會說話, 卻很懂得聲張他的需求, 他有許多種辦法, 一定讓你知道他想要的是什麼。 聽到他或撒嬌、或埋怨、或索求、或可憐兮兮地叫“媽媽”, 我總是想方設法地去滿足他的願望, 尤其喜歡看到他露出美美的笑臉。 大人兒終於有一次不耐煩:“他完全可以自己吃飯啊!為什麼還要你喂他?”
Advertisiment
我的理解是, 小人兒當然已經學會自己吃飯, 但如果我能在他要求的時候, 再像從前那樣喂喂他, 他會有受寵愛的快樂。 其實他想要自己吃的時候, 才不會允許我喂, 會很堅決地把我的手推開, 然後用手指點點自己的臉:“寶寶自己吃!”可大人兒不依不饒:“學會吃飯了就該自己吃!”還有:“為什麼他不可以自己玩一會兒?”最後演變成責怪:“都是你, 一直慣著他!”
我很想反駁他, 其實大部分時候, 我都注意鼓勵小人兒獨立, 不過, 偶爾允許他的依賴會給予他更多能量。 但我忍了下來, 沒有把話再頂回去。 因為我忽然意識到, 自從小人兒開始和我們同桌吃飯, 我的注意力就全都集中在他身上,
Advertisiment
還有很多這樣的情況。 小人兒早上起來由我領著吃飯、玩耍, 大人兒總是會早早地就被吵醒一次;小人兒晚上入睡一定要我陪, 大人兒只能自己悶在沙發上當微博控。 情人節晚上, 我和大人兒擠在車流裡, 從前只要兩人在一起就好, 堵車、找不到地方吃飯, 我都不介意, 他說怎麼安排, 我都可以。 但現在我會要求:“簡單吃一點好不好?我想回家陪兒子, 等他睡著後我們再出來……”
也難怪大人兒最近的臉一直都是臭臭的!小人兒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我的生活方式, 間接地也改變了他的。
Advertisiment
呵呵。 小人兒直接的、不加掩飾的權利聲張, 勾引出了大人兒的權利匱乏感, 又不好直接競爭, 於是只好扮演起嚴厲老爸、一家之主的角色。 解決之道絕不是和他探討什麼育兒理念, 而是直接訴諸他的需求——他需要我分多點時間和心思給他, 回應他的提議, 同他一起做喜歡的事, 與他討論他感興趣的話題……其實我也需要, 只是我一度太熱心地去做母親, 忽略了自己也忽略了他。
故事二:真心實意的愛總想著讓大人兒多花些時間陪小人兒玩,
Advertisiment
其實他也不是完全不陪小人兒玩, 陪著玩的時候, 還會發明許多新鮮遊戲, 逗得小人兒哈哈大笑, 或興奮得哇哇大叫。 那時候的他, 自己也是很快樂的。 只是這種單向的陪伴, 於他而言無法持久。 所以他在能夠陪伴的時候, 全心全意;在無法繼續的時候, 果斷中止。 這正是他的真實, 不會因“責任”的束縛而勉強自己。 如此小人兒得到的, 反而是真心實意的對待,
Advertisiment
我學習他的做法, 陪伴他的時光, 也要是全心全意的, 不僅把時間也把心思全都給他, 把惦念小人兒的心暫且放下。 卡在情人節的夜雨與車流中時, 不妨聽聽兩人喜愛的歌曲, 隨意地說說話, 就像從前一樣;找不到吃飯的地方, 不如先坐下來吃一個甜品, 可以慢慢地吃, 就像從前一樣。 但如果我實在擔心小人兒沒有媽媽陪會不好入睡, 吃完甜品後不如先回家。
三個人的生活, 並不意味著所有時刻都要三個人在一起, 有時候需要有兩個人單獨相處的時光, 有時候也需要有獨處的空間。 不要勉強, 不要敷衍, 只有這樣, 才能確保在一起時, 給予的愛和陪伴全都是真心實意的, 不摻水分。 大人兒得意地說:“雖然我陪兒子的時間不多, 但你看他,是不是真的很喜歡爸爸?”
故事三:不要介入小人兒1歲多,脾氣開始變臭臭,想要什麼而不得的時候,就會皺起小臉哇哇哭,甚至打人、摔東西。其實這是他自我意識發展的必經階段,能力跟不上想法,有頗多的挫折感需要發洩出來。瞭解到這一點,我總選擇安慰他,但大人兒卻很有原則:絕不允許打人、摔東西。
週末早上小人兒又鬧起來,大人兒被吵醒,趿拉著拖鞋走過來,一把將他拎進臥室:“媽媽不許進來!”怕我緊張他,護著他,怕他賴著我哭個沒完。於是我坐回沙發上,拎起早先給小人兒念的《唐詩三百首》,早晨的陽光暖暖地灑在身上,臥室門背後隱隱約約傳來小人兒的哭聲,心裡居然很安寧。居然,很安寧,哈!原來我是很信任大人兒的,小人兒跟他在一起沒問題,好得很。
念了兩首喜歡的詩,小人兒的哭聲仍在繼續。我沖了奶送進臥室,大人兒正坐在床上,頭髮亂亂,小人兒站在他面前,哭一會兒又沖過去抱一下爸爸,像只毛茸茸的小老虎,看起來超級可愛。大人兒會輕輕拍一下他的背,以示安慰。我把奶瓶放下,轉身離開。
當我表現緊張,趕去抱小人兒時,大人兒要不就變得很凶,要不就乾脆撒手不管,但神情也是帶著惱怒的。家庭裡的關係,有點像小朋友排排坐,如果我先搶了那個溫柔包容的位子,無形中就把大人兒擠到了那個凶巴巴、不講情面的位子上。但如果我退開一步,讓父子倆直接面對,小人兒也能宣洩出他的情緒,大人兒也能用他最真實的態度來回應。
在大人兒的真實態度裡,其實有很多的柔軟和包容,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即便生氣,也要讓他自由地生,而我則回到那個支持他內心感受的妻子角色。過度介入,反而會讓他沒機會感受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也會破壞了他跟小人兒之間完整的互動過程。後來小人兒自己慢慢地收住了哭聲,大人兒也抱他起來逗他玩,之後兩個人樂呵呵地跑出臥室“找媽媽”。
但你看他,是不是真的很喜歡爸爸?”故事三:不要介入小人兒1歲多,脾氣開始變臭臭,想要什麼而不得的時候,就會皺起小臉哇哇哭,甚至打人、摔東西。其實這是他自我意識發展的必經階段,能力跟不上想法,有頗多的挫折感需要發洩出來。瞭解到這一點,我總選擇安慰他,但大人兒卻很有原則:絕不允許打人、摔東西。
週末早上小人兒又鬧起來,大人兒被吵醒,趿拉著拖鞋走過來,一把將他拎進臥室:“媽媽不許進來!”怕我緊張他,護著他,怕他賴著我哭個沒完。於是我坐回沙發上,拎起早先給小人兒念的《唐詩三百首》,早晨的陽光暖暖地灑在身上,臥室門背後隱隱約約傳來小人兒的哭聲,心裡居然很安寧。居然,很安寧,哈!原來我是很信任大人兒的,小人兒跟他在一起沒問題,好得很。
念了兩首喜歡的詩,小人兒的哭聲仍在繼續。我沖了奶送進臥室,大人兒正坐在床上,頭髮亂亂,小人兒站在他面前,哭一會兒又沖過去抱一下爸爸,像只毛茸茸的小老虎,看起來超級可愛。大人兒會輕輕拍一下他的背,以示安慰。我把奶瓶放下,轉身離開。
當我表現緊張,趕去抱小人兒時,大人兒要不就變得很凶,要不就乾脆撒手不管,但神情也是帶著惱怒的。家庭裡的關係,有點像小朋友排排坐,如果我先搶了那個溫柔包容的位子,無形中就把大人兒擠到了那個凶巴巴、不講情面的位子上。但如果我退開一步,讓父子倆直接面對,小人兒也能宣洩出他的情緒,大人兒也能用他最真實的態度來回應。
在大人兒的真實態度裡,其實有很多的柔軟和包容,有很多好玩的東西。即便生氣,也要讓他自由地生,而我則回到那個支持他內心感受的妻子角色。過度介入,反而會讓他沒機會感受自己內心的複雜情緒,也會破壞了他跟小人兒之間完整的互動過程。後來小人兒自己慢慢地收住了哭聲,大人兒也抱他起來逗他玩,之後兩個人樂呵呵地跑出臥室“找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