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三大表現預示著寶寶自閉症的產生

孩子是每個家庭的希望, 父母總是希望自己的寶寶能夠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帆風順, 能夠健康、強壯又聰明的成長, 但是, 儘管父母們對孩子有著滿滿的愛, 但是有些父母由於工作的阻礙, 在育兒方面並沒有做好, 導致寶寶出現一定的自閉現象。 這裡, 小編就為大家介紹一下有關自閉症的三大臨床表現吧!

Advertisiment

一、興趣範圍狹窄及刻板、僵硬行為

1.對環境傾向於要要求固定不變或不正常反應

表現對日常生活常規變化的拒絕, 有的患兒每天要吃同樣的飯或菜, 數年不變, 每天固定的排便時間、地點或便器, 出門一定要走某條路線, 若這動則表現煩躁不安, 吵鬧或拒絕。

2.興趣狹窄和遊戲方式奇特

表現為對某些特件或活動的特殊迷戀, 患兒常對一般兒童所喜歡的玩具或遊戲缺乏興趣, 尤其不會玩有想像力的遊戲, 而對某些特別的物件或活動表現特別的興趣或迷戀,

Advertisiment
尤其是圓的或可以旋轉的物品, 可達到著迷的程度。

對喜歡的物件終日拿著, 數日、十數日不更換, 若強迫更換, 往往會選擇另一件作為新的迷戀物件。 情緒不穩定, 易發脾氣。

3.刻板、重複的行為和特殊的動作姿勢

表現來回踱步、自身旋轉、轉圈走、重複地蹦跳, 最常見的姿勢是將手置於胸前凝視, 這種動作常在1~2歲時發生, 隨著年齡增長而減輕消失。

還有撲打、搖動、敲擊、撞擊、旋轉等動作。 亦有破壞行為及自傷行為, 如咬手、撞頭、以拳擊牆等, 這些行為往往在患兒無事可做時出現, 有時則在其興奮、煩躁時頻繁出現。 不許別人改變事物的固定模式, 為自閉症患兒常見的現象。

如反復觸摸光滑物體的表面, 似乎從中得到一種愉快,

Advertisiment
有的側不論給他們食物或非食物, 接過來都先聞一聞。

特別依戀某一種東西, 反復看電視廣告或天氣預報, 愛聽某一首或幾首特別的音樂, 但對動畫片通常不感興趣。 往往在某個階段時間有某幾種刻板行為, 並非一成不變。 動個不停, 常以跑代走, 東張西望, 眼神飄忽, 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

二、感知覺異常

大多數自閉症患兒存在對刺激感覺異常, 包括對某些聲音的反應特別遲鈍, 如一個突然的聲響對於正常兒童會引起驚跳, 而自閉症患兒則若無其事。

在後面對他們講話或呼叫他們時, 他們似乎像聾子一樣沒有反應, 但對某些刺激又會特別敏感, 如當收音機或電視機播廣告、天氣預報時, 音量即使放得很小,

Advertisiment
他們也會做出相應反應。 有些患兒表現對某些視覺圖像恐懼;很多患兒不喜歡被人擁抱, 觸覺、痛覺異常也較常見。

三、智力和認知缺陷

約3/4的患兒智力落後, 但這些患兒可以在某些方面有較強能力, 20%智力正常, 約10%智力超常。 智力正常和超常的自閉症患兒又稱為高功能自閉症。 多數患兒記憶力較好, 尤其是在機械記憶力方面有超常能力, 如數字、人名、路線、車牌、年代和日期推算、速算的能力、音樂等。 在應用操作、視覺空間技能、即時記憶 測驗較優, 而那些象徵性、抽象思維和邏輯程式的測驗上較差。

其他認知缺陷表現在模仿、對口述詞和手勢的理解, 靈活性、創造性、制定和應用規則上, 與智商相同的非自閉症患兒相比,

Advertisiment
前者認知障礙則更要廣泛。 1967年對自閉症患兒的智商研究中發現, 自閉症患兒可出現“孤立性才能”, 在音樂、計算、推算、日期、機械記憶和背誦等方面有超常能力, 被稱為白癡天才。

部分患兒可見神經系統陽性體征, 包括肌張力減退或增高, 流涎、肌陣攣性抽搐、踝陣攣、手部或手指的失張力性姿勢、表情肌麻痹、斜視等。

小編在此希望, 以上介紹的有關寶寶自閉症的媽媽育兒經能夠對父母們有用, 畢竟, 孩子還在小時候, 很多事情並不懂得表達, 需要父母們從寶寶的日常行為中去發現, 這樣才能提早做好預防, 為寶寶將來的生長、發育做好充足的保證。 小細節說明大問題, 希望爸爸、媽媽們即使工作忙碌, 也一定要關注寶寶的日常小生活哦!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