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 寶寶在睡前常做的事情是什麼呢?媽媽們瞭解嗎?寶寶天然和故事有著不解之緣, 童年因五彩斑斕的故事而充滿幸福的回憶, 寶寶的智力和情感也因為積極健康的故事得到更好的發展。
講故事看似簡單, 其實蘊含著很多學問。
給寶寶講故事避免3大誤區
誤區1:給小寶寶講故事等於對牛彈琴, 等長大一點再講不遲
你會覺得:寶寶這麼小, 話都不會說, 怎麼聽得懂故事?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只要選擇的故事內容適合寶寶的月齡特點, 寶寶的接受能力遠遠超出你的預期, 不會說話不等於聽不懂,
Advertisiment
對此我深有體會。 女兒桐桐1歲左右時, 我經常睡前給她講《打呵欠》的故事, 當時她聽了並沒有多大反應。 可是1歲半後, 小傢伙忽然開始斷斷續續地給我複述這個故事, 開始只能複述其中的一個結尾, 漸漸地便能複述開頭, 現在連中間部分也能複述了。
誤區2:故事影像資料發音標準、形象生動, 比自己講述效果好得多
這種偏見比較普遍, 是對寶寶心理缺乏瞭解所致。 雖然錄音及影像資料播放的故事有諸多優點, 但對於寶寶來說, 最有吸引力的聲音還是爸爸媽媽, 特別是媽媽的聲音, 而且, 講故事時的溫馨氣氛絕對是冰冷的電子媒介難以取代的。
Advertisiment
誤區3:講故事就是大人講, 寶寶聽
寶寶的注意力不持久, 你講故事時不能要求寶寶坐在一旁只是安靜地聽, 要不了多久便膩了。 另外, 寶寶雖然“無知”, 但參與意識很強, 適當地把他引入故事情景, 讓他進行力所能及的配合, 將大大調動他聽故事的積極性。
3招讓寶寶愛聽故事
選好故事內容就成功了一半
故事內容是否具有直接的吸引力, 對於維持寶寶的興趣往往具有決定性作用。 因此, 一定要慎選故事。 什麼樣的故事最適合寶寶呢?建議除了綜合考慮寶寶的年齡特點、認知水準、興趣愛好等因素外, 再考慮以下三點:
1、故事內容跟生活經驗比較接近, 否則, 可能無法啟動寶寶的表像而難討喜歡。
Advertisiment
2、故事情節簡單、短小精悍、有邏輯性, 既便於理解, 又有助於培養寶寶的邏輯思維。
3、表述語言富有節奏感, 聽起來朗朗上口, 便於記憶。
善於運用肢體語言
1歲半前寶寶的抽象思維還不發達, 媽媽講故事時, 增強表述的直觀性是個很重要的手段。 因為你生動的語言、豐富的肢體表情、對某些抽象動作的模仿, 可以幫助寶寶更好地理解故事內容, 產生親切感。 此外, 借助圖文並茂的繪本, 讓生動的圖片帶寶寶進入想像的世界, 不僅容易讓寶寶愛上故事情節, 還有助於閱讀習慣的培養。
鼓勵寶寶參與故事情景
對於已具備模仿和表演能力的寶寶來說, 鼓勵他參與故事情景, 或由媽媽主講, 爸爸和寶寶進行角色扮演,
Advertisiment
三招讓寶寶愛聽故事
寓教於故事
講故事不僅傳遞知識, 還是一個開發智力、培養好習慣、發展非智力因素的教育過程, 這些當然有賴於爸爸媽媽的巧妙安排。
讓寶寶接續故事, 激發創造力
寶寶天生喜歡幻想, 媽媽完全可以因勢利導, 故事不要全講完, 偶爾留個懸念, 讓寶寶發揮想像力, 自由接續故事。 或者跟寶寶一起閱讀時, 在你翻開另一頁之前, 先讓寶寶猜想接下來可能會發生什麼。 對於寶寶很有創意的想法一定要及時鼓勵和肯定哦, 記得要鄭重其事地把寶寶接續的內容講給家人聽, 能更加激發寶寶的創造欲呢。
聯繫生活場景, 隨機進行教育
有很多故事內容本身很有教育性,
Advertisiment
在互動中提升寶寶的認知水準和非智力技能
講故事時, 多創造一些讓寶寶參與的機會, 藉以提高認知水準和非智力技能。 比如, 引導寶寶觀察故事書中圖片的細節, 培養他的觀察和理解能力;引導寶寶給故事中的小主人公出主意想辦法, 培養他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扮演無知的弱者, 跟寶寶請教畫面的意思, 激發寶寶的想像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讓寶寶體驗被尊重的感覺。
小編總結:想讓寶寶在故事中培養興趣愛好, 家長可嘗試著多運用肢體語言, 鼓勵寶寶參與情景故事,激發寶寶的創造力。
鼓勵寶寶參與情景故事,激發寶寶的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