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步走塑造寶寶良好時間觀

一分階段塑造寶寶時間觀念

每天有無數的爸爸媽媽都在精疲力盡地和寶寶們的“拖遝”或“混亂”作戰, 有沒有雙贏的法子讓大家攜起手來, 輕鬆愉快地珍惜時間、合理清醒地安排時間呢?

寶寶時間觀念形成的不同階段

剛出生

此時, 寶寶要面對從子宮搬家到外界的“適應期”, 一切以寶寶的自然生理反應為主:餓了吃, 困了睡, 不舒服哭。

不過即使是這個階段的寶寶, 如果能得到及時的滿足, 寶寶對父母的信任感會強烈些, 會為日後的配合做好準備。

滿月

寶寶醒著的時間逐漸增加到4~6小時了, 開始對媽媽說話的聲音熟悉了,

Advertisiment
如果媽媽足夠仔細, 一定能發現孩子一次能吃多少, 吃的時間有多長, 一次睡眠時間持續多久。 這樣的觀察可以幫助媽媽確定每次餵奶的間歇、休息的規律, 讓媽媽主動來安排寶寶的作息時間。

6個月後

寶寶通常可以睡整晚, 不再需要半夜吃奶, 白天玩耍的時間也相對多了。 這時, 父母要增加跟孩子交流的機會, 比如睡前固定的講故事時間, 或者放唱輕柔的催眠曲, 都是提醒寶寶睡覺時間到了的好方法。

周歲後

寶寶開始行走和呀呀學語了, 對爸爸媽媽的語言和動作很感興趣。 至於時間的概念, 他們並不瞭解, 但會明白寶寶肚子餓了, 該出去玩了, 寶寶要睡了這些具體的要求。

2歲以後

寶寶有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了,

Advertisiment
也會看小畫書了。 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動手來製作精美別致的小掛鐘或者有圖畫的時間表, 放上一天裡具體的安排。 這個時候孩子雖然對時間的幾點幾分還不太明白, 但他已經很理解每天都有起床、洗漱、吃飯、玩耍、講故事、睡覺等大概的專案。

綜上所述, 我們發現寶寶的時間形成有如下規律在滿月以前:寶寶負責滿足自己, 父母負責及時提供滿足, 鋪墊培養時間觀念的基礎;

1~6個月時:父母應注意仔細觀察, 及時調整和安排孩子的作息時間;

6個月~1歲時:父母可就睡眠時間的固定, 用暗示的方式給孩子逐步引入時間的概念;

1歲~2歲時:父母針對孩子對語言和動作感興趣的特點, 用強調和重複的方式,

Advertisiment
宣佈和固定作息時間;

2~3歲:讓寶寶做時間的主人, 父母用配角的方式參與支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