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歲寶寶也會自卑嗎?

盈盈3歲了, 開始上幼稚園了。 儘管頭幾天在幼稚園裡哭鬧了一陣, 但是, 很快盈盈就被幼稚園裡豐富的玩具給吸引住了, 對幼稚園的生活也開始習慣了, 盈盈媽的焦慮也在盈盈的笑臉中逐漸消失了。 可是, 好景不長, 過了三個月, 媽媽發現盈盈開始不願意上幼稚園了。 每天早上, 要上幼稚園時, 她總是哭喪著臉, 一會“肚子疼”, 一會“我要小便”, 總是拖拖拉拉地不願意出門。 每次都是被媽媽拖著去上幼稚園, 她一千個不願意。 有時, 盈盈在上幼稚園的路上, 還會問媽媽:“媽媽, 我很笨嗎?”盈盈媽上班都快遲到了,

Advertisiment
沒好氣地說:“是啊, 我們家的盈盈最笨了, 這麼好玩的幼稚園, 都不要去。 ”

後來, 經過向盈盈老師的瞭解, 盈盈媽才知道, 老師為了鼓勵孩子們學會獨立, 因此在吃飯、睡覺的時候, 都讓他們自己獨自完成, 有時還進行比賽。 可是, 盈盈由於在同伴孩子中年齡偏小, 所以在獨立完成一些事情的時候, 不是飯粒撒在桌上, 就是比別人慢半拍。 因此, 盈盈很難過, 漸漸地也開始不說話了, 不願意和小朋友們一起玩了。 盈盈媽這才想起, 盈盈為什麼會問自己:“媽媽, 我很笨嗎?”——原來, 盈盈體驗到自卑了。

難道3歲的孩子也會感覺到自卑嗎?那當然。 著名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劃分的人格發展的八個階段中的第二個階段——兒童早期(1.5~3歲), 就認為在這個階段的發展任務是獲得自主感而克服羞怯感和疑慮感。

Advertisiment
疑慮是一種“先楞住後醒悟”的感情, 它包括了對自己的疑慮。 如果, 幼兒對自己的疑慮達到一定程度, 就會產生自卑的心理, 就會自我持有一種肯定或否定的態度, 這種態度會使得幼兒認為自己是無能的、不重要的、失敗的和沒有價值的。

寶寶的自卑從何而來?

·對自我能力的否定

當幼兒在成人和同伴面前, 表現出低能力時, 他們就會產生對自我能力的否定, 進而是對自己全盤的否定, 產生自卑。 盈盈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當盈盈在幼稚園裡, 做任何事情都比別人慢一拍、做得又沒有別人好時, 她就會產生自我懷疑:“是不是我比別人笨?”當一而再, 再而三的經歷失敗時,

Advertisiment
盈盈就完全對自己喪失了信心, 認為自己“很笨”“什麼也不會”, 產生了自卑心理。

·對自己財產的否定

當孩子與小朋友的交往不斷增加時, 他們之間就會進行許多比較。 “我的衣服比你漂亮!”“我有一輛很棒的小汽車!”“我有一個很漂亮的碗!”孩子們對自己擁有的財產都非常清楚, 孩子之間比較誰的財產多, 誰的財產少;誰的財產好, 誰的財產差的情況也越來越多。 這些比較, 使得那些在比較中處於劣勢的孩子, 一次次體驗到挫敗感。 他們沒有可以值得驕傲的財產, 自尊也沒有機會在比較中形成, 於是, 他們在每一次的比較中, 自卑地閉上了嘴巴, 用羡慕的眼神盯著那些擁有很多漂亮東西的小朋友。

爸媽的功課——幫寶寶擺脫自卑

Advertisiment

功課一:提前瞭解, 未雨綢繆

當孩子需要變更生活環境, 特別是當孩子要上幼稚園了, 他們和同伴相處的幾率大大提高了。 而幼稚園裡對孩子的生活獨立能力、身體運動能力、認知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那麼爸爸媽媽應該在孩子入園前, 向老師諮詢在幼稚園裡, 會涉及到孩子哪些方面的任務, 那麼在家裡就可以早一點培養和訓練這方面的能力, 使得孩子能比較適應幼稚園的要求, 從而能在一個較好的基礎上, 去發展新的技能。 比如, 入園前, 可以先培養孩子一些獨立吃飯、穿衣服的能力, 可以慢慢的要求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情;那麼等到了幼稚園裡, 他不會因為這些方面的“無能”, 而導致對自己全盤的否定,

Advertisiment
產生自卑。

而孩子順利的入了幼稚園之後, 爸爸媽媽的功課還不能結束。 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問問老師, 最近孩子們在學些什麼, 比如:折紙啊、畫畫啊、用小剪刀啊, 瞭解孩子在全班所處的水準。 如果發現孩子在某方面不是很能幹, 那麼爸爸媽媽就需要花點時間, 在家裡讓孩子多練練, 提高他在這方面的能力, 使得他不會因為某方面的比別人遜色而感到自卑。 而不是每次都簡單的問問老師:孩子吃飯吃得好嗎?睡覺好不好等?

功課二:積極應對, 亡羊補牢

孩子是單純的, 他的想法、情感會毫無保留的顯現在臉上, 因此, 爸爸媽媽應多讀讀寫在孩子臉上的文字:“高興”還是“不高興”。 爸爸媽媽要以一顆敏感的心去對待孩子的各種想法和提問, 多關心孩子的在園生活。如果爸爸媽媽是敏感的,那麼會容易發現你的孩子是自尊的,還是自卑的。盈盈媽如果早點發覺盈盈的提問,“媽媽,我很笨嗎”背後所包含的危險,那麼媽媽也就很容易發現盈盈的自卑。如果發現孩子自卑了,那麼爸爸媽媽也不要心慌,應該想辦法,積極補救。可以與老師深入交談,分析孩子日常的表現,查找出孩子自卑的根源,然後才可以對症下藥。

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時候,不能心急,可以先找出孩子的優點,慢慢的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優點,首先肯定自己,讓他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其次,逐漸提高孩子在弱項上的表現和能力。比如,可以通過和爸爸媽媽比賽,爸爸媽媽假裝比孩子差,讓他覺得至少自己比爸爸媽媽強;然後再逐漸提高要求,讓孩子在不斷挑戰自我成功中獲得自信;最後再讓孩子回到集體中,爸爸媽媽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讓孩子的這個能力在小朋友面前有一個表現的機會。這樣孩子自信心得到強化,自卑也就離他越來越遠了。

功課三:引導孩子,本領比“小汽車”更重要

在面對孩子由於否定自己的財產導致的自卑的話,爸爸媽媽應該及時引導孩子,讓他們知道本領比“小汽車”、“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爸爸媽媽根據孩子強項,給孩子一些小稱號,比如:“折紙小能手”、“小畫家”、“故事大王”。讓孩子在這些稱號中找到自信,而不用和其他小朋友去攀比誰的汽車棒,誰的衣服漂亮!

多關心孩子的在園生活。如果爸爸媽媽是敏感的,那麼會容易發現你的孩子是自尊的,還是自卑的。盈盈媽如果早點發覺盈盈的提問,“媽媽,我很笨嗎”背後所包含的危險,那麼媽媽也就很容易發現盈盈的自卑。如果發現孩子自卑了,那麼爸爸媽媽也不要心慌,應該想辦法,積極補救。可以與老師深入交談,分析孩子日常的表現,查找出孩子自卑的根源,然後才可以對症下藥。

在幫助孩子建立自信的時候,不能心急,可以先找出孩子的優點,慢慢的引導他認識到自己的優點,首先肯定自己,讓他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和弱項。其次,逐漸提高孩子在弱項上的表現和能力。比如,可以通過和爸爸媽媽比賽,爸爸媽媽假裝比孩子差,讓他覺得至少自己比爸爸媽媽強;然後再逐漸提高要求,讓孩子在不斷挑戰自我成功中獲得自信;最後再讓孩子回到集體中,爸爸媽媽可以尋求老師的幫助,讓孩子的這個能力在小朋友面前有一個表現的機會。這樣孩子自信心得到強化,自卑也就離他越來越遠了。

功課三:引導孩子,本領比“小汽車”更重要

在面對孩子由於否定自己的財產導致的自卑的話,爸爸媽媽應該及時引導孩子,讓他們知道本領比“小汽車”、“漂亮的衣服”更重要。爸爸媽媽根據孩子強項,給孩子一些小稱號,比如:“折紙小能手”、“小畫家”、“故事大王”。讓孩子在這些稱號中找到自信,而不用和其他小朋友去攀比誰的汽車棒,誰的衣服漂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