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不上學前班不是主要問題,重要的是讓孩子學前學會這幾點

正方觀點:學前班一定要上! 理由

1、沒有上過幼稚園的孩子, 或者是被老人帶著, 或者是被全職媽媽帶著, 生活的圈子比較小, 大多是在社區裡和固定的人群接觸, 因而社交能力不夠, 如果不上學前班的話直接上小學的話, 在和同學相處上, 在和老師溝通上都會有明顯問題。 孩子的心理不好適應學校的環境, 在其他同學都專心學習的情況下, 這些孩子要先度過心理磨合期, 起步就比其他孩子晚。 在學習和相處方面都容易產生自卑心理, 從而厭惡學習。

2、上著幼稚園的孩子雖然在和同學交往上問題不大,

Advertisiment
但是幼稚園比較隨意, 沒有學習任務, 而且多以玩為主, 孩子會把幼稚園的習慣帶到學校來, 容易自由散漫。 如果在學前班進行將近一年的調整, 孩子在上小學的時候, 就適應起來比較快。

3、大多孩子是上學前班的, 所以, 一年級的老師對0-10之內的數位認識, 對於拼音的學習都講的比較快, 沒上過學前班的孩子跟不上。 甚至老師會認為不讓孩子上學前班的家長是不負責任的, 會要求家長在孩子下課後加緊補習。 一上學就進入緊張狀態的孩子很容易對學習產生厭倦。

反方觀點:學前班不能上! 理由

1、上了學前班的孩子進入小學以後, 發現老師講的課程自己都會, 於是就會放鬆學習態度, 上課不專心聽講。 但因為學前班的授課內容通常都是比小學內容淺一些,

Advertisiment
所以, 孩子不認真聽講會導致孩子對知識的理解似懂非懂。

2、學前班老師水準參差不齊, 有些和學校的教案有出入, 上了學前班的孩子已經有了先入為主的印象, 要矯正起來, 往往比教一個什麼都不會的孩子更難。

3、孩子從七歲左右上小學, 從小學到高中就要十二年, 上了大學就要上再多上四年。 孩子在應試教育的環境中就常年與習題和試卷為伴, 趁著孩子沒上學之前讓孩子玩個痛快, 快樂成長才有意義。

正反兩方的道理小編認為都對。

但是小編希望家長們從這個非此即彼的答案中跳出來, 這不是一個有標準答案的習題, 因為這其中關乎著很多變數。

比如, 你讓孩子上學前班,

Advertisiment
但學前班之間也是有區別的, 他們的授課方法和你孩子將要去的學校的教育觀點有可能是不同的, 那麼孩子就會在已經學到的知識裡和學校教授的知識間會有猶豫和懷疑, 持否定態度學習, 那樣的結果比不學還惡劣。

但如果你不讓孩子上學前班, 你的孩子不認字, 不懂拼音, 不會簡單的加減運算, 一味的帶孩子去玩, 對於知識完全不瞭解。 上了學以後, 老師講課不等人, 孩子各方面都跟不上, 那也就很抓瞎。

對此問題, 小編認為, 其實上學前班和不上學前班並不是一個絕對性的問題, 而是我們讓孩子上學前班是要教孩子做什麼。

其實無非幾點:
1、讓孩子適應學校的時間規律。
2、讓孩子學會跟其他孩子相處。
Advertisiment

3、讓孩子掌握一些語數英基礎知識。

針對以上情況, 家長應該考慮的是, 是否有口碑很好, 很正規, 辦學時間長的學前班可以上。 如果沒有, 家長可以在日常的時候就注重培養孩子:

1、每天早睡早起, 按照學校上學時間培養孩子的生活習慣。

2、如果孩子一直上幼稚園, 那麼和孩子交往就應該沒問題。 如果是沒上幼稚園的孩子, 家長要多帶孩子出去參加一些集體活動, 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3、家長要負擔起孩子學前的知識輔導, 更早一些的就要開始讓他們認識數位、拼音等等。

除此之外, 孩子在學前, 甚至更早的時期, 家長就應該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1、讓孩子愛上閱讀。 閱讀會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 識字水準, 語言組織能力,

Advertisiment
甚至是情商水準。 喜歡閱讀的孩子, 會對新課本有濃厚的興趣, 對上學學習新知識有一種期盼和渴望。

2、培養孩子的專注度。 孩子能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 從小對孩子專注度培養會讓孩子在上學後能夠集中聽講, 更好的領會老師傳授的知識。

3、培養增強孩子的記憶力。 孩子的記憶力本身就很強, 如果家長培養他定時複習的習慣, 複習的內容可以是講故事背歌謠, 記憶力強的孩子上學自然容易出好成績。

總之, 上不上學前班不是必選題單選題。

孩子是自己的, 任何時候都不能把孩子的教育扔給任何學校或者組織。 上不上學前班的問題其實是讓孩子在學前得到什麼樣的訓練的問題, 而學前班只是選擇之一。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