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上學就頭痛?教你4招搞定孩子“拒學症”

臺灣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精神科林秀縵醫師表示, 近期遇到數位家長陪同孩子到醫院看診, 問診自述, 早上一到上課時間, 孩子便開始反應頭暈、肚子痛等問題, 不想上學, 讓家長困擾不已, 問診後發現, 該孩子可能患有拒學症。

長假結束 拒學症學童多

事實上拒學症以前曾經稱為懼學症, 但後來發現很多學童並非恐懼學校本身, 後來才統稱這些拒絕上學, 上學中途返家或不知去向的學童為“拒學症”。 尤其臨床統計發現, 每次長假結束, 拒學症的孩子都比起平常多, 呼籲家長不得輕忽。

基本上, 孩子拒絕到學校上課,

Advertisiment
對學校有恐懼與抗拒, 表現出來的反應大致分為3種:

1.生理反應:頭暈、頭痛、肌肉緊張、嘔吐、冒冷汗、腸胃不適等。

2.心理症狀:一提到上學, 便表現出相當的焦慮與恐懼。

3.抗拒行為:對於上學有嚴重的反抗, 會有哭訴或鬧脾氣等行為。

林秀縵醫師強調, 國內約有將近1%至5%的孩子會有拒學症狀況, 且在各年齡均可發生, 特別是在剛進入幼稚園、小學和國中時期青春期的青少年, 拒學的狀況較常見。 而典型拒學症便是孩子對於上課有恐懼感, 及過度的焦慮而無法上學, 和翹課與翹課合併其他違反常規事件不同。

“拒學症”常見7種臨床症狀

1.孩子先天氣質較為內向、退縮。

2.對自己缺乏自信或欠缺安全感。

3.孩子本身患有精神疾病,

Advertisiment
如焦慮症、憂鬱症與泛自閉症等。

4.孩子因應壓力技巧尚未成熟, 挫折忍受度低。

5.人際互動技巧不足, 與同儕關係不佳。

6.孩子或家長對自己的要求過高, 孩子無法達成;家長對孩子過度保護。

7.在學校曾受到挫折或欺負等。

要注意的是, 拒學症的孩子部分有社交焦慮問題, 對於融入人群會感到壓力, 有些與先天氣質有關, 其對於他人的眼光或被人關注感到敏感, 對方可能開玩笑便很在意;有些則是之前在人際互動上有過挫折, 害怕再次受到傷害。

面對拒學症, 建議家長可讓孩子適度放鬆, 但也要協助孩子調整生活作息, 讓孩子做好上課的身心準備。

4個TIPS讓孩子歡喜上學

1.陪孩子一起準備上課要用的物品和課業, 或在放假期間陪孩子到學校附近走走,

Advertisiment
增加孩子的熟悉度, 減少孩子對於學校的排斥感。

2.若孩子本身個性比較敏感, 可鼓勵孩子與個性或氣質相近的同學建立關係, 減少孩子因交友所產生的衝突和挫折感。

3.對於孩子不想上學, 家長不要給予指責, 先瞭解原因, 並多給予陪伴。

4.與孩子談談上學會擔心的事情, 予以合適的建議, 可以在家裡先演練。

【醫師提醒】:若孩子每次在上課前便開始反應不舒服、不想上課, 多次溝通和鼓勵都沒用, 建議家長陪同孩子一起到醫院, 經由醫師諮詢, 除了可對孩子進行診斷和治療, 也可教導父母如何陪伴孩子一起面對壓力和挫折, 及早處理, 可以幫助孩子及早重回校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