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適應:容易生病
思思今天又感冒了。 進幼稚園一個多月就已經感冒兩回了。 這樣下去, 身體可吃不消。 媽媽找到老師瞭解情況, 原來思思很好動, 經常和小朋友一陣瘋玩後, 就要脫衣服讓自個兒涼快涼快。 老師阻止了, 小傢伙偏趁老師不注意, 又把衣服丟一邊了。 不會照顧自己的思思, 如今成了“小病貓”。
行為分析:脫衣服與生病之間的關係, 從表面上看是不相干的, 對於剛上幼稚園的寶寶來說, 還無法真正理解他們之間的抽象關係;況且年幼的寶寶都是只顧眼前、“及時行樂”型的, 他們沒有足夠的遠見來預測自己脫衣服的行為會導致生病、吃藥、打針,
Advertisiment
建議:孩子要在生活中不斷體驗自己的行為與結果之間的關係, 他才能做到調整和控制自己的行為, 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這需要家長採取他能理解的交流方式與他進行溝通。 當孩子成為“小病貓”的時候, 家長引導孩子一問一答地交流:“生病舒服嗎?”“不舒服。 ”“怎樣才能舒服呢?”“不生病。 ”“怎樣才能不生病呢?”“不要隨便脫衣服。 ”“什麼時候脫衣服會生病呢?”“出好多汗的時候。 ”“出好多汗, 怎麼辦?”“不脫衣服, 安靜坐一會兒就不出汗了。 ”這種交流要反復進行。 同時還要叮囑老師不要讓孩子在幼稚園運動量過大,
Advertisiment
小媽支招:
在寶寶入園前, 我也很擔心他在幼稚園生病, 不會照顧自己, 所以上幼稚園前我就經常和寶寶做一些模擬遊戲, 比如, 醫生看病的遊戲, 讓模擬醫生告訴寶寶應該怎樣注意生活細節。 所以寶寶進了幼稚園後, 對這些遊戲中的細節都記得很牢, 有一次還會“教育”小夥伴, 飯後不要激烈運動, 不然肚子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