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做“母雞型”家長 給孩子成長空間

有過鄉村經歷的人都看到過母雞怎樣帶小雞:母雞一刻不離地保護它的孩子們, 去覓食, 會把抓來的蟲子放在地上給小雞吃;天冷時, 會讓小雞簇擁在自己身邊, 用體溫來溫暖它們;夜裡, 讓小雞依偎在自己身邊, 給它們壯膽;白天, 讓它們緊跟在自己身後, 在目光所及範圍內, 以防它們走失。

Advertisiment

母雞就是靠這種不停的、毫無保留的奉獻來養育小雞。 現在很多家長也做了母雞型父母, 用母雞的方式來教養孩子, 對孩子的“奉獻”不僅僅是無私的, 而且是無度的。 在生活上給孩子無微不至牟照顧, 餓了把食物遞到嘴邊;渴了馬上把水杯送上;平時要什麼就給買什麼;學習上指點這指點那。 這種教養方式導致很多孩子“長不大”, 只能像小雞一樣靠父母的保護才能生存。

而問題是, 孩子終有一天要走向社會, 獨立面對很多問題, 承擔很多責任。 擋住了風雨, 同時也會遮住陽光。

Advertisiment
父母如果從小為孩子代勞解決一切困難, 孩子沒有處理事情、解決困難的經歷, 就只能在一個個問題前措手不及, 也可能會在一次次責任前選擇逃避。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 孩子需要家長的説明, 但父母一定要把握好“界限”, 要有意識有針對性地幫助、引導孩子, 這樣才能鍛煉孩子的獨立能力, 讓孩子有必要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適應能力。

1、多給孩子獨立行動的機會

父母如果過分限制孩子的行動, 就會把孩子試試看的好奇心和勇敢精神在萌芽狀態下就給壓下去了, 孩子便會失去獨立探索世界、認識和適應社會的機會。 因此當孩子有嘗試新鮮事物的欲望時, 家長要多給孩子獨立行動的機會, 讓孩子在獨立嘗試和探索的過程中得到鍛煉。

Advertisiment

2、適當的忽視

父母在確信孩子在安全的區域裡內時, 可以多鼓勵孩子獨自和同伴們相處。 例如:孩子在自己家樓下玩, 家長可在一旁照應, 如果孩子遇到問題, 家長可以先看看他有何反應, 實在不能解決時, 再幫助他們解決。

3、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家長要培養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要求孩子自己的事情必須自己做, 以增強孩子的自理能力。 如讓孩子自己鍛煉洗自己的衣服、買東西時自己學著去交流等。

4、給孩子必要的心理關懷

家長是孩子最為信賴和依戀的人, 尤其是有情感和心理需要的時候, 父母的關懷和溫情不可缺少, 更不可替代。 如:孤獨害怕的時候有父母的懷抱, 可使孩子獲得安全感;傷心委屈的時候有父母的撫摸,

Advertisiment
可以讓孩子忘掉傷痛。 這些都是孩子以後與他人建立信任和依戀關係的基礎。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