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做情緒化的家長,好好“聽”孩子的話

很多家長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總會遇到挫折和困惑, 特別是針對不聽話的孩子該怎麼辦呢?該不該對孩子發脾氣?下面看看如何不做情緒化的家長, 好好“聽”孩子的話。

面對熊孩子, 家長再好的脾氣也會來火, 只能使出她的“必殺技”—河東獅吼。

記得楊瀾在談子女教育時說過, 不要做情緒化的媽媽。

懂得教育的父母, 一定是“聽”孩子話的。

前不久播出的《爸爸去哪兒》, 相信大家都被陳小春和Jasper。 其實, 我們一眼就可以看出, 陳小春不善言辭、沒有耐心、不懂得和兒子相處, 還時不時的沖著小小春發火……

Jasper對擴音器感興趣,

Advertisiment
多玩兩下, 他就瞪著眉毛問:你在幹什麼?言下之意:你趕快放下!

Jasper走錯路。 他二話不說, 一隻手就將他拽下了臺階。

Jasper人小腿短走路慢, 他非但不等他。 還只會大嗓門重複“快點, 快點!”

Jasper忘記穿鞋將腳踩在地上的時候。 他又立即臉紅脖子粗的訓他:你把襪子踩髒了, 馬上去床上待著!

如果你遇到這樣動輒河東獅吼的爸爸, 是不是嚇得肝都顫了?

然而Jasper的大概是這樣的:

爸爸不讓玩擴音器, 我就關掉, 不玩好了。

走錯路, 爸爸拽一下, 我也不反抗, 偷偷生會悶氣就好了。

爸爸催我快點走, 我腿短實在快不起來, 就讓他催去吧。

爸爸責怪我不穿鞋子就踩在地上, 我明明是口渴要去拿水杯忘記穿鞋的嘛。

可是他還是不依不饒想罵我, 我實在忍不住了,

Advertisiment
必須提醒他幾句:

今天真是生氣的一天, 爸爸你生了好多次氣!

這句話成了點醒陳小春的靈丹妙藥, 每當他因小事朝兒子吼叫和命令的時候, Jasper就會問一句:爸爸, 你能停止生氣嗎?

陳小春就會立即從黑臉爸爸, 變回滿臉歉意的好爸爸。

也許在陳小春眼裡, 聽到兒子的話, 讓他突然醒悟, 站在他面前的這個瘦小男孩, 不是小動物, 而是有血有肉會思考的生命, 是獨立平等的一個“人”。

陳小春看到孩子犯錯, 雖然是個凶巴巴的“嚴父”, 但是他聽得見孩子的聲音, 看得見孩子這個人, 會反思, 會道歉, 明明是一個值得鼓勵和欣賞的爸爸。

美劇《This Is Us》中, 有個很讓人動容的情節:

夫妻倆帶著親生兒女Kevin、Kate和領養的孩子Randal去泳池玩耍, Kevin因為調皮,

Advertisiment
脫離了父母的視線險些溺水, 他掙扎著爬上岸之後朝著父母發火:

你們只關心Kate是不是又在暴飲暴食, 只關心Randal是不是受到了排擠。 我差點就溺死了, 叫了你們好多聲, 你們卻不搭理, 你們一點都不關心我!

我閉著眼睛都更替Kevin的爸媽找到許多證明自己沒錯, 同時捍衛家長權威的理由:

“我們帶著三個孩子本來就已經很忙很累了, 你還要亂跑給父母搗亂, 真是不懂事……

你現在不也是好好的嗎?別在這瞎喊叫添亂……

我們就算是錯了也是你父母, 居然敢跟我們這樣說話, 看我怎麼收拾你...”

可是他們沒有。

他們只是跑過來, 蹲在他身邊, 安慰他, 擁抱他, 一遍又一遍的說著對不起, 並承諾一定會給予他更多的關注。

當著那麼多圍觀的人,

Advertisiment
低聲下氣的給一個七歲的小孩子賠禮道歉, 一定很沒面子吧。

可他們不在乎。

事實上, 絕大部分家庭的真實寫照:父母不善於傾聽孩子的心聲, 孩子不願意與父母交流。

在馮小剛主演的電影《冤家父子》中, 有一個意象經常出現:簾。 一個在外頭、一個在裡頭, 彼此設防, 看似近在眼前, 卻又相隔萬里, 父母聽不懂孩子的心聲, 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苦心。

我們習慣于對孩子大喊大叫, 指責而不去理解, 命令而不去溝通, 學不會道謝, 也不懂的道歉, 都覺得自己孩子付出了太多, 卻忽視了最關鍵的一點:和孩子有效的溝通。

好好說話, 認真傾聽, 冷靜但不冷漠, 溫和但不懦弱, 堅定但不強硬。

那才是你能夠給孩子創造的, 最好的家風。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