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不做阻礙孩子成長的“背包客”!

幫孩子貼“懶惰”、“教不會”的標籤很容易, 但大人很少會回頭去想:是不是自己“不會教”或“懶得教”。 如白紙的小孩, 到底是如何學會依賴和懶惰?

不管在超市、公園、或是學校, 你總會看到那一、兩歲的小孩, 像有不可抗拒的驅力支使著他們, 他們孤注一擲的想要自己走、自己推車、自己穿衣、自己吃飯、自己畫畫……既然這麼小的孩子, 凡事都想自己來, 其實表示人天生就具備著勤勞的本質。 勤勞, 能使個體更適應環境, 更有利生存。 但在學校或公共場所仔細觀察, 你不難發現, 不少才三、四歲的幼兒, 就已經開始表現凡事依賴他人、很快就放棄的無助、甚至懶惰的行為。

Advertisiment
這是怎麼回事呢?

事實上, 沒有“教不會”的孩子, 卻有“不會教”的大人;沒有天生“懶惰”的孩子, 卻有“懶得教”的大人。 而這個“懶得教”, 並不代表不愛孩子, 只不過可能是沒時間、太費事、不忍心……等你我都很熟悉的理由。

Advertisiment

但這個懶得教, 會讓孩子養成依賴的習慣, 慢慢轉成懶惰, 讓孩子錯失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1、“讓我來”媽媽造就“你去做”小孩

五歲的小單, 從上學的第一天開始, 媽媽抱他進門, 幫他提書包。 要換室內鞋時, 小單只要負責把腳抬起, 媽媽就負責幫他換鞋。 放學時, 小單的工作, 就是一看見媽媽來了, 就把背包丟在地上;媽媽的工作則是撿起背包, 幫他提著。

我問小單為什麼不自己拿?他說那是媽媽的工作, 書包好重, 他不想提。 其實這個媽媽, 不只提小單的書包, 也提小單八歲哥哥的。 我問媽媽為什麼不堅持讓孩子自己做?她說孩子還小, 想讓他們有充足的精神, 回家以後可以多看書、多做幾題數學, 他們是很聰明的孩子。

Advertisiment
但小單在學校的表現, 真的很聰明嗎?

是的, 小單是唯一一個五歲就把九九乘法背得滾熟的孩子, 但有好長一段時間, 他無法自己穿外套、穿雪裝、整理午餐桌。 他總是試了幾下後就放棄, 然後等著老師來幫忙 。 他能念二年級孩子的書, 卻無法自己想辦法剪圖形、黏造型。 他的手指頭像是不聽使喚的管家, 弄得他這個做不成、那個也做不完, 所以他總是說:“我不會, 請幫我。 ”超齡的數學表現和閱讀能力, 並沒有讓這個孩子快樂、沒有讓這個孩子擁有自信。

2、無能基礎+依賴習慣→孩子懶惰性格成形

小單缺乏生活自理的能力, 讓他變成了自己的負擔, 他相信自己不會做, 他確信別人必須幫他做, 所以他只好總是依賴他人。 慢慢的, 依賴成了習慣。

Advertisiment
而習慣, 會像是織布機一樣, 慢慢織成了“懶於行動”、“惰於嘗試”、“都是別人造成的”行為舉止、思考模式、甚至是人格的一部分。 你我周遭都有懶惰的大人, 而那些大人在還是小小孩時, 可都不是懶惰的孩子喲。

3、做家事, 孕育自信也滋養出想辦法的能力

反觀七歲的小德, 他的爸媽雖然離婚了, 但不管是誰帶這個孩子來上學, 從上學的第一天起, 他們就讓他自己提書包、換室內鞋。 學習照顧自己、幫忙做家事, 是小德家庭環境的重要價值。 來到學校, 同樣的, 他不但很擅長照顧自己, 更把這樣的能力, 運用到照顧環境。 換句話說, 他很會“做家事”, 而擁有這樣的能力, 重要嗎?

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 會孕育孩子對他自己的信任;從小教孩子做家事的經驗,

Advertisiment
會實實在在的滋養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動機;從生活中習得的習慣和態度, 會像是織布機一樣, 慢慢的織成了個人的行為舉止、思考模式、甚至人格的一部分, 深深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懶得教的孩子最終只會養出一個生活自理能力差, 依賴他人的懶惰小孩。

相關用戶問答